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特色产业 >> 正文

空地齐上阵 精耕一方田——长乐“雪美农业”春耕见闻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4-01 17:13:32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空地齐上阵 精耕一方田——长乐“雪美农业”春耕见闻

雪美农业的空地一体化作业。记者 林双伟 摄

  一方农田,面积168亩,主人是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村民郑炳良。眼下正值春耕,田里插秧的不是郑炳良,却是汤道宝。为什么?福州市长乐区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向雪站在田边,是他促成了这一改变。

  日前,记者探访雪美农业,从如此田中即景看到了新质生产力为春耕备耕带来的崭新气象。

  汤道宝:娴熟机械手 田间显身手

  与农业打了20多年交道的汤道宝,如今是雪美农业的一名机械手。这天下午,他娴熟地驾驶插秧机,一遍遍在田间来回。所到之处,青青秧苗牢牢扒住泥土,迎着春光奋力生长。

  一旁,汤道宝的妻子抱着年幼的儿子站在田边,好奇地看着这新奇的耕作方式。“他开插秧机已有好几年了,但我还是第一次见。”她感叹,如今种田可比以前大不一样了,“太高科技了!”

  “插秧机可实现秧苗定穴栽插,保证种植密度,不但产量大大提高,还节省了人工。”汤道宝说,开插秧机其实并不难,诀窍就是得开得直,匀速前进。“我们都是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的。”

  此时,嗡嗡声在耳边响起。在一家三口的眼前,一架无人机缓缓升空,开始向田间喷洒农药。“在电子地图上圈定喷洒区域,输入高度、速度等参数后,无人机就起飞作业了。看,屏幕上显示的就是它的航线。”操作手介绍,在北斗卫星导航的精准控制下,无人机喷洒农药一方面能减少漏洒重洒,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人力成本,更加集约高效。

  如此地空一体的作业模式,在雪美农业已不是新鲜事。记者了解到,应用“物联网+北斗定位+网络通信”为一体的智慧农机新模式,雪美农业采用机械化、数字化的播种和机插技术,科学设置水稻种植密度,年产蔬菜和粮食6万多吨,成为福建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郑炳良:田由他人种 收入有保障

  在田边,记者偶遇郑炳良。他双手背在身后,悠闲地站在田埂上。郑炳良说,自己今年77岁,几乎种了一辈子粮食,年纪渐长,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我把168亩地全部委托给雪美农业代耕代种,他们种得好,每年我只管收钱。”一旁,雪美农业负责人李向雪打趣道,“现在他是老板,我是员工”。

  2018年,雪美农业开始探索“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模式,提供育秧育苗、代耕代种、粮食烘干、冷链冷藏等社会化服务。郑炳良就是家庭农场合作的典型,一年下来,他能从雪美农业获得30多万元的收入。

  “做农业需要抱团!”李向雪介绍,公司设有蔬菜供销服务中心、蔬菜冷链中心、种苗繁育中心、智能温控大棚、水稻烘干中心、蔬菜检测中心及智慧农业中心,采用现代化农业标准化管理模式,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可为农户提供多种多样服务。“社会化服务的核心就是为农民提供服务,他们需要秧苗就提供秧苗,需要代耕就帮忙代耕,这样,双方都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据悉,目前雪美农业服务的农户约2万户,其中长期合作的有600多户。此外,雪美农业还将社会化服务模式推广到全国其他基地。“因为知道我们是这样的模式,对当地农民有利,我们被招商引资到其他地方都很顺利。”李向雪说。

  李向雪:两代同耕耘 科技来赋能

  机械手耕田,无人机喷药施肥,不管看过多少回,李向雪仍像头回见到那般激动,双手举起手机,录下视频。“农业是个不赚钱的行业,我做了20多年,主要还是因为喜欢、因为情怀。”

  李向雪回忆,20多年前,当他第一次来到长乐时,还是牛耕时代。后来虽然有了拖拉机等,效益也一直提不上去,而人工成本却与日俱增。

  必须发展设施农业,提升机械化!抱着这个想法,他去往全国各地参观、培训、交流、学习,一步步提升雪美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如今,雪美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李向雪又有了新的目标——发展水培蔬菜技术,让每一棵蔬菜都吃得饱、吃得好。更难得的是,他还有了一个助手——儿子李旭。

  “开始我对农业一点兴趣都没有,不过现在慢慢迷上了这个行业!”李旭全程参与雪美农业和福建省农科院、福建农业大学合作的水培蔬菜项目。种植一次性成功,他们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试验,将产量提高到理想状态,目前正在调整水培蔬菜的口感。“去年我们升级了智能大棚,可以使棚内的温度再提高或降低2~3摄氏度。不要小看这2~3摄氏度,它可以调节蔬菜的生长期,甚至多种一茬。此外,我们还通过调整温度、湿度、水培配方等,不断提升蔬菜口感。”

  李旭透露,水培蔬菜项目前期投入巨大,单一个智能大棚就要花费数百万元。不过父子俩依然在全力推进,“夏天南方温度高,缺蔬菜,我们要从北方的基地调蔬菜过来,如果这个项目成功,未来南方的蔬菜供应将更有保障。”当李旭说出这句话,记者似乎看到了父子间情怀的传承。(记者 蒋雅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