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登文道:海丝文化遗产 士子赶考道头
http://www.clnews.com.cn 2024-10-28 16:55:30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大 中 小】
闽江悠悠,东海浩瀚。长乐文石村位于闽江入海口,曾是海防要地,也是闽江口的重要港口,地理位置优越,人文积淀深厚,古迹遗存丰富。在文石村边,有一条古石道由岸边延伸入水中,这就是“登文道”古码头。
“梅花出美女,文石好道头”,这句话在长乐民间流传已久。其中的“梅花”指的是长乐梅花古镇,“文石”指同在闽江口的长乐潭头镇文石村,“好道头”就是登文道。
登文道公园。记者 石美祥 摄
明万历年间始称登文道
文石村与琅岐岛隔江相望,距五虎礁20海里,自古便是闽江口登长乐的必经之地,宋代就有渡口。古时,文石港海舟渔货商旅云集、文人学子络绎不绝。
登文道由花岗岩大条石铺成,每块条石长约3米,宽半米多,厚近半米,如今大部分没入水中。据说原来登文道长约200米,现在退潮时还可以看见几十米。明清两代,福清和长乐的学子上省、进京应试,都从登文道登船渡江。
闽江口水急浪大,道头附近泥沙淤积,船只很难靠岸。登文道的前身是木头架子,极易腐烂且不安全。遇到涨大潮,许多学子都要让人涉水背到江中登船,回来也要以这种方式上岸,十分辛苦。
天妃庙。记者 石美祥 摄
后来,学子们在码头旁的天妃庙烧香许愿:倘若高中或出仕,必献石铺路。可金榜题名不容易,且三年才一届,“献石铺路”难以完成。后来,还是由何文叶、刘仁康等人和僧人传兴牵头出面,到长乐、福清各地募捐,辛苦奔波4年才建成这条道头。
在登文道岸上不远处,有“皇明登文道”碑。碑记显示,登文道修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上面刻着“余辈募缘造道,奔劳四载,今已成功。间有愚顽,不思工程浩大,在此系船,诚恐致坏,刻石谕知”,记录建造登文道的艰辛。
至今一些条石上刻的文字还清晰可辨,如“龙门高家舍道一门”“枫林姜助造”等等,见证了修造登文道时社会各界共襄盛举的情况。
登文道附近还有一块光绪十一年(1885)的《重修登文道碑》。相较于各版县志,碑文“道成之岁,道里人陈观、陈涠两昆季捷南宫,因以登文名,亦志喜意也”更加明确地解释了“登文道”名字的由来。碑文的意思是,万历年间有里人陈观、陈涠两兄弟自此登舟赴京赶考而高中进士,故将此渡口名为“登文道”,寓意此为步入仕途之道。
“皇明登文道”碑。长乐区供图
郑和曾在此设祭下西洋
登文道是为登船而建,所在地的文石港是郑和下西洋重要史迹地,还曾是古代长乐客商出洋的始发地和朝廷使臣赴琉球的码头。目前,它已是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福州史迹”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登文道附近有座“钦赐天妃庙”,它与郑和下西洋有着直接关联。
据史料记载,永乐七年(1409),郑和第三次奉旨下西洋时,就是从文石码头出发,当时郑和在码头附近的天妃庙设祭开船。传说后来船队在海上遇险,幸得妈祖显灵,船队安全回到南京港。后郑和将此事上奏永乐帝,于是就有了“钦赐天妃庙”的匾额。此后,郑和率船队下西洋前多次在此设祭开洋。
如今重建的天妃庙内,妈祖塑像端坐大殿中央,大殿的墙壁上绘有妈祖生平与郑和遇难得救、赐匾重修的连环图画。郑和之后,明朝廷多次派遣使者前往琉球册封琉球国王,俱在此设祭开船,记载于史书的有数次。天妃庙附近还有郑和往西域取宝、朝廷遣天使封琉球中山王等历史事件的碑文记载。
留存至今的登文道。记者 石美祥 摄
虽经兴废更迭,但天妃庙当年泥拌碎瓷瓦夯筑而成的壁墙仍保持原貌,而今的天妃庙是村里人在原有基石和两堵残垣上按原规模重建的。站在天妃庙前,仍能听见涛卷浪翻之声,庙前“海不扬波”的碑刻,给天妃庙平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万历后至今400多年,登文道数次重修,这与文石村的海防地位有重要关系。
明朝时,朝廷在文石村马山设烟墩(烽火台),到了清顺治年间置炮台,亦称文石炮台。该炮台是闽江出海口前沿炮台之一,位于文石村外东北角的海岸突出位置,居高临下,闽江口一览无遗。光绪十一年重修登文道,捐资者中大部分为闽台两地炮台官兵,说明炮台官兵在重修登文道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00多年的时光随江水流逝,登文道码头繁华不再,但它留下的一段段隽永的故事,在历史中回响。
长乐时讯
●9月15日,由福州市长乐区人民政府主办,长乐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的“海峡情深 中秋长乐”2024长乐中秋晚会,在长乐首占营前新区体育馆举行。
●9月29日上午,福州市第二十六届运动会群众组龙舟比赛举行,长乐区龙舟代表队获得6个项目冠军,取得团体一等奖,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9月29日晚,主题为“文明迎国庆 阔步新征程”的长乐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文艺演出举行。活动歌颂新中国、唱响新时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动“长乐大舞台 大家‘艺’起来”群众文化活动走深走实。
●国庆假期,2024年“月映盛世 入画长乐”长乐区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举行。长假期间长乐区累计接待游客65.8万人次。
长乐至宝
唐青釉瓷盂(钵)
唐青釉瓷盂(钵),长乐区博物馆藏,2002年出土于长乐潭头镇二刘村古墓,口径5.2厘米,底径4.5厘米,通高4.5厘米。从它们的造型、胎质、釉面来看,可以判断出是唐代早期福州怀安窑烧造的产品。唐代早期,怀安窑仍然延续南朝以来的各种瓷器造型。
(记者 徐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