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福建向“新”,加“数”前进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5-16 16:06:10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福建向“新”,加“数”前进

近日,在银华机械“5G智慧工厂”,工人正操作机械臂开展相关作业。

  “5G-A”“人工智能”“绿色低碳”……数字时代,当越来越多的算力如潮水般涌向工厂、项目甚至高校时,会产生哪些“化学反应”?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在即,近日,记者跟随华为“看见数字中国”媒体探营活动团,深入探寻福建的数字化实践案例。

  记者观察发现,数字化转型,早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这从福建的这组数据就能得到印证:去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9万亿元,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超过一半。

  “数字+”,转出一片天

  当“AI质检师”在纺织车间给产品“找茬”,结果是“瑕疵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检出个数也从人工的每百米10个到AI的40个”。

  5月13日,记者来到福州市长乐区松下镇龙纺工业区。东龙针纺的纺织车间内,几台率先试点数字化智能化的经编机都逐一配上了“AI质检师”,后者沿着链条来回“巡查”,超清摄像头如一双“火眼金睛”,在新生产的经编花边上寻找瑕疵点,并发出网格位置预警和提示,实现瑕疵点快速处理。

  技术人员周建华穿梭于各台经编机之间,手中的平板电脑显示着AI验布的警示图。“绿色、黄色、红色分别代表弱、中、强瑕疵。”周建华指向工厂里的“花边AI检测电子看板”,记者看到,一块被检测过的布料被分割成均匀的330块,有几块带红或带绿的色块。

  今年初,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联合华为公司、中国移动等共同推动应用“5G+经编花边瑕疵AI视觉识别检测项目”,这也是“AI质检”率先在经编花边领域实现系统级应用。“系统应用以来,织机面料实现了在线100%全检,整体效率大幅提升2到3倍。”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刘小强说。

  “数字+”,令福兴拉链实现“1000人创造出10亿元产值”的业绩神话,年产拉链6亿多米,连起来可绕地球超15圈。

  都说“天上造飞机,地上做拉链”,看似不起眼的拉链,却涉及模具、表面处理、纺织印染等10多个领域、40多道工序。“随着更多智能化生产设备的投入,实现一道工序、一个工位到多道工序合一、一个工位管理多台设备的转变。”福兴(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雷贞敏说。

  服饰行业对颜色的变化最为敏感。世界上已知的颜色有上万种。以往,这家公司按订单要求,需在庞大的染料库逐一比对寻找,费时费力还不一定做到100%精准;未来,“数字+”将所有颜色转换成代码储存在系统后台,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给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

  雷贞敏介绍,时尚服装业具备“小批量、定制化、快速反应”的特点,当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系统化融合后,在下单、制作等环节都缩短了大量的时间。“公司涉足漂染、五金电镀和纱线染织等领域,剑指更大的‘辅料王国’,意味着我们还要继续推进数字化无人工厂。”

  而银华机械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则要从发现的一系列问题说起:如,设备产效无数据支撑、异常无法及时解决、无从溯源生产过程数据等。“要实现从大规模生产方式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转型,智能制造是必由之路。”银华机械副董事长郭松说,银华机械“5G智慧工厂”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

  记者在银华机械看到,“5G智慧工厂”应用5G技术,通过部署160个5G工业网关,连接企业MES、设备数据采集等系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从设备监测、产品设计、智能仓储、工厂建设到能耗监测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了企业的数字化水平。“项目所搭建的数字孪生工厂平台,可将数据实时投射到生产现场,使管理人员直观、实时掌握生产现场的人员、设备、物料、质量等信息,实现透明化管理,预判出错可能,从而达到将生产损耗成本降低至5%以内、订单综合及时率提升至88%、产品外部质量总成本降低至1.13%。”郭松说。

  就像是在工业巨轮上装了个涡轮增压器,乘着数字化“翅膀”,更多的闽企向“新”求“质”。目前,福建已打造国家级、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40个,为4000多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企业比例达69.5%,居全国前列。

  数字赋能千行百业

  13日下午,在泉州职业技术大学智能感知实训室,一辆智能网联模型车行驶在环仿真沙盘车道上,拐弯、加速、停车,识别红绿灯、车道线、路牌……沙盘四周被学生紧紧围着,授课老师正在讲解沙盘背后的算法训练及推理部署。

  14日上午,在金龙汽车集团,大屏幕上实时显现厦门市集美区诚毅北大街凤岐路交叉口及周围其他道路的交通路况,并提供了数据分析:通行效率47.99%、平均车速24千米/小时、轻度拥挤。

  14日下午,在厦门国际博览中心,云边协同的园区数字平台上,人员、车辆、环境、设施等各类数据实现融合汇聚。该项目运用5G、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园区数字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上百种终端的互联互通。

  从学校,到项目,再到企业,“一网联万物”的大门已是越开越大。近年来,福建持续发挥“数据要素×”效应,推动数字赋能千行百业。

  三坊七巷文旅元宇宙项目通过高精度空间计算能力将用户、空间与数字内容链接到了一起。随着“AR趣味寻宝活动”“数说坊巷”AR数字人导览视听服务等推出,将三坊七巷深度融入多元化数字世界。

  类似的还有“鼓浪屿元宇宙”相关体验场景。福建移动在厦门鼓浪屿完成了“5G-A无线+50GPON有线”双万兆示范区试点,这也是省内首个双万兆示范区。如今,高精导航VR/AR互动体验等元宇宙活动场景在鼓浪屿遍地开花,XR元宇宙超体空间、高清云直播、裸眼3D云旅游等文旅应用场景也得以部署。

  就在近日,福建印发了《2024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明确新培育5个左右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3.2万亿元。创建一批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示范案例等。

  “大数据技术正以迅猛之势渗透,来职业院校寻求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选择打造‘产业伙伴型大学’,将区域产业结构与开办专业课程及生源相匹配。”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郭霏霏说,学校近年来基于华为昇腾、鲲鹏、鸿蒙率先布局信创人才培养,依托“平台+AI+生态”战略,一直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以期培养更多适应智能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数字技能人才。(记者 林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