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今天,《光明日报》整版聚焦福建!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7-30 16:38:1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7月30日,《光明日报》05版整版聚焦福建,其中包括:《福建:向“新”而动 民营经济提质升级》、现场目击《智能制造提升美丽产业能级》、专家视点《赋能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起来看详情——

今天,《光明日报》整版聚焦福建!

《光明日报》2024年7月30日05版

  《福建:向“新”而动 民营经济提质升级》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盛夏时分,万物竞秀。八闽大地处处展现着生机和活力,升腾着希望和梦想。

  来到泉州,走进晋江安踏一体化产业园内,电机急速运转的声音缭绕在耳畔,物流小车、堆垛机、多层穿梭车仿佛构建出影视动画中未来城市交通的实物场景。来到福州,走进科技型民营企业——新大陆科技集团总部,二维码解码芯片闪烁着科技的光芒,让人眼前一亮……新征程上,福建民营经济的强劲信心和澎湃动能正持续释放,不断迸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福建在建设民营经济强省道路上奋力前行。如今,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福建瞄准痛点、打通堵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让民营经济这棵“参天大树”,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书写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的福建新答卷。

  1.因地制宜,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

  织布机灵活舞动,机械臂批量搬运,染色机快速运转……在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绿色工厂”内,各式各样的自动化设备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无缝衔接的循环体系,一幅充满科技感与未来感的画面映入眼帘。

  “我们厂里几乎看不到人。”厂房调度室内,董事长助理叶炜刚乐呵呵地对记者说,从前可不是这个样子,公司订单量大的时候可把人累坏了。如今,纺织工人手忙脚乱的场景已不复存在,只需一个智能制造信息系统,对人、机、料、能源、数据五大要素进行管控,就可以实现从前端采购、生产计划管理到后端仓储物流等生产全过程的智能调度。

  从“一块布”起步,仅30人的小工厂发展到年产值20亿元的国际化上市公司。凤竹的壮大,是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凤竹也是“晋江经验”的亲历者、践行者和受益者。“之所以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凤竹创始人陈澄清对记者深有感触地说,民营企业想要扎稳主根、枝繁叶茂,不仅需要自身下苦功夫,更需要政府用心用情厚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沃土,让民营企业充分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以往船舶靠岸后,需要带着纸质版的材料,前往边检部门办理手续,耗费时间长,通关效率缓慢。现在完全不一样了。”莆田泛洋国际船务代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晓江告诉记者,为了优化当地营商环境,莆田边检部门推行行政许可“掌上办”举措,只需提前在网上申请预检,一趟也不用跑就能办好。“事情办得放心,效率让人舒心!如今订单增长,让我十分开心!”苏晓江说。

  民营企业在哪里,政府的政务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福建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数据最多采一次”,企业办事“一趟不用跑”的事项超过了83%。

  多年来,福建不但形成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晋江经验”,还最先喊出了国企改革的“松绑”放权。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福建坚持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助力高质量发展,努力解放生产力,致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经过多年的沉淀,福建的民营经济绽放出耀眼的光彩。2023年,民营经济贡献了福建近70%的地区生产总值、70.6%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和94%的企业数量。

  2.点“绿”成“金”,绘就绿色产业发展“福建样本”

  暑期来临,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游人如织。午后,阳光透过密集的树冠,洒下斑驳的光影,林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和泥土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不远处,一行行茶树在云雾缭绕中更显青翠欲滴,茶香与山色相融,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田园风光。

  走进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茶叶摇青机器人、便携式柔性茶叶采摘机器人、茶鲜叶机采分拣装置……各种智能化的制茶设备让人眼前一亮,研发投产后,它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茶叶品质的稳定性。

  “茶叶是南平的一张重要名片,我们作为制茶人,在掌握传统技能的同时,更需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至今,我们公司已拥有16项知识产权。”武夷山市永生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方舟告诉记者,繁荣茶产业,更需要传承茶文化、用好茶科技。

  点“绿”成“金”,福建坚持以绿色为导向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今的闽北大地,放眼望去,满目皆绿,绿色产业不断壮大。

  近年来,南平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绿色创新不断拓展,森林覆盖率达78.89%,空气质量保持全省第一。目前已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8.42万亩,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列入国家“三茶”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不仅是这片“小叶子”,南平还通过“武夷山水”区域公共品牌的精心打造,有效带动了生态产品溢价增值。建阳桔柚、顺昌芦柑、政和白茶、浦城“武夷山水”优质稻米等,销量与售价都比过去显著提高。数据显示,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南平绿色产业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达90%,特色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功打造圣农千亿白羽肉鸡产业集群和笋竹、武夷岩茶、粮食、食用菌等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

  在南平,茶、竹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在三明,森林康养成为绿色经济增长新引擎;在宁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集群强势崛起……为进一步加快绿色发展,福建以生产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能源清洁化、生活低碳化为切入点,统筹推动民营企业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实施节能降碳资源综合利用工程。

  2023年,福建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严把能效准入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绿色经济重点产业项目产融对接,完成签约逾800亿元。

  3.加“数”增效,民营企业驶入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

  “什么,您的‘分管领导’竟然是一位数字人?”在位于福州市长乐区的网龙网络公司长乐基地,记者好奇地问道。

  “没错,‘她’就是数字人唐钰,日常工作我都要向‘她’汇报。听完汇报后,‘她’还会结合工作情况,给出提升意见呢。”见记者不解,网龙品牌总监刘诗诗介绍道。2022年8月25日,网龙宣布任命数字人唐钰担任公司轮值CEO,负责组织管理事务及战略执行。

  “唐钰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形象,而是网龙AI管理的人格化标志,‘她’能基于大数据分析,实实在在地帮助我们进行组织管理。”网龙副董事长梁念坚对记者说,目前,以唐钰为代表的AI员工团队,已经为公司审批单据超过30万次,发出各种事务提醒和预警将近50万次,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每年超过4万人次。

  作为科技型民企,如今网龙已真实地尝到了拥抱新质生产力之后的甘甜。

  同样在福州长乐区,完全由民营企业支撑起来的纺织产业,多年来一直是这里的支柱产业。如今传统的纺织业也正在热情地迎接数字化浪潮。午后时分,在长乐区的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织机飞速运转,发出阵阵轰鸣,仿佛正在演奏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奇怪的是,现场却不见一名工人。

  “您仔细看看,‘工人’就在这里呀。”公司首席信息官刘小强赶忙提醒记者,“AI质检师”们正在生产线上来回巡检。

  “原来一个人只能看管两台机器,招工难、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经常令我们头疼。如今,我们联合华为、中国移动等,率先进行了人工智能在线质检系统的部署应用,AI质检设备可以一次性看管五六台机器,每年可节省成本200多万元。”刘小强赞不绝口。

  福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民营企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为了让更多民营企业加“数”增效,驶入数字经济发展快车道,福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数据显示,福建已培育数字化标杆企业200多家,培育7个国家级、3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布一批优秀数字化服务商,开展数字化诊断,为企业提供转型服务,35个项目进入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6家企业入选2023年全国5G工厂名录。

  如今,数字消费、智能制造、5G应用等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正成为八闽大地澎湃发展的新动能。2023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9万亿元,对GDP贡献率超53%。

  《智能制造提升美丽产业能级》

  【现场目击】

  清晨,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斜斜挥洒在福建泉州晋江市英林镇,将一座泳装生产车间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随着一声机械轰鸣响起,整个车间瞬间从沉睡中苏醒。

  车间内,操作熟练的工人们仿佛在编织着夏日海边的欢畅与活力。流水线上,色彩斑斓、款式各异的泳装材料如彩虹般流动,经过一道道精细的裁剪、缝制、熨烫等工序,一件件既时尚又舒适的泳装逐渐制成。

  面积不足30平方公里的英林镇,泳装产业早已实现集约化,形成了一个内生发展、成本较低的闭环,具备成本控制优势。英林镇的泳装产业还融合了科技面料、创意设计与环保理念,引领着产业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及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如今,英林镇的美丽产业如同一股清新的海浪,不仅美化着夏日的风景线,更以其创新活力与时尚潮流,不断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发展。

  《赋能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

  【专家视点】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社会进步和百姓民生,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作用。

  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还面临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领域民营经济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还不够强、一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和竞争力有待提高、部分民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不够优等。为此,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结合资源优势和现实需求,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点,通过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改革攻坚、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以科技创新增添动能,夯实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征程上,要强化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和保护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加大对初创期、种子期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关键行业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民营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要加强民营企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大中小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民营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和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成果转化。要强化人才战略支撑,深入实施主导产业人才汇智、科技领军人才引育、卓越工程师培养等人才项目,完善科技特派员“订单式”和“菜单式”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机制,开展民营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坚持以转型升级改善结构,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征程上,要支持民营经济加快链条协作、集群发展,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整合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工业(产业)园区等产业平台,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园区集聚。要健全各级政府协同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能级提升、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工程,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引导龙头企业与民营中小企业深度融合、嵌入式发展。要支持民营企业向核心零部件和高端制成品设计研发等方向延伸,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大生产工艺、设备、技术的绿色低碳改造力度,推动民营经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坚持以改革攻坚激发活力,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效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征程上,要完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法人治理结构、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监督和薪酬激励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管理。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增资扩股、新设混合所有制企业等项目,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要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并购重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等方式盘活资产,完善企业应急援助机制,优化歇业制度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政府与法院间企业破产处置联动常态化工作机制。

  坚持以制度建设优化环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氛围。制度建设是优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新征程上,要加快清理与民营企业性质挂钩的行业准入、资质标准、产业补贴等歧视性规定和做法,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大政府采购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全面梳理修订涉企法律法规政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大对民营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建立协同高效的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依法推行涉企行政执法“首违不罚”“轻微不罚”制度,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要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深化“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改革,强化金融助企惠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优化土地要素保障,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长效机制,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

  (作者:宋建晓、丘水林,分别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福建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福建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