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这个街道圈粉无数!因为......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8-13 15:34:03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最美长乐 【字号 大 中 小】
打开福州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将视角落在地处
福州新区滨海新城核心区的
文武砂街道
姜亮摄
只见不同类型的企业
在这里拔节生长
日新月异,充满勃勃生机
姜亮摄
迈向“千亿街道”目标的文武砂街道,正持续践行我区提出的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三问于民”工作法,延伸该工作法内涵,创新“三问于企 ‘卫’企护航”工作理念,聚焦企业医疗需求,发挥区域医疗资源优势,组建优质医疗团队,建立强大医疗后援保障,为企业、街道高质量发展再注新动力。
问需于企
倾听心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走进文武砂街道大厅
满墙的企业“灯牌”
星罗棋布、类型多样
正在日益增加
而在楼上的企业服务站
迎面而来的便是贴在墙面上的
三句服务标语
“最近你有联系企业了吗”
“企业的需求你了解吗”
“企业困难解决了吗”
正鼓舞着街道干部不断前行
“文武砂街道正处大发展时期,企业多、项目多,逐渐成为大咖云集、人才奔赴的创业热土。”文武砂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辖区落地企业这些“新居民”,街道干部带着墙上的“三问”再出发,深入企业、倾听民需。
姜亮摄
“企业职工工作节奏快、缺乏运动,很多处于职业病、亚健康状态。”“我们一线工人较多,健康意识不够强,不少存在患慢性病而不自知的情况。”“职工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概念不深,不知应如何使用。”……在走访中,不少企业提出了医疗相关需求,成为街道改善服务的方向标。
针对企业职工的医疗问题,文武砂街道跨前一步,充分实践服务服务再服务的工作理念,精准对接资源,与文武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组织医生团队,分赴辖区内企业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为企业员工提供“家门口”的健康管理服务。
问计于企
合作共谋,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
“要保障企业职工的健康,首先要提升他们的健康意识。这其中,怎么讲、讲什么很重要,这些应该由企业‘说了算’。”文武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服务能够切实解决企业的问题,文武砂街道召集辖区企业举办座谈会,收集企业的意见与反馈。
“我们企业有很多老员工,年龄比较大,有些还有慢性病,部分还存在酗酒问题,可以为他们设计一场宣传酗酒与慢性病危害的讲座吗?”在座谈会上,一家纺织新型材料企业代表对讲座主题提出意见。
结合企业需求,文武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企业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戒酒”讲座。讲座上,医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酗酒的危害及慢性病的防治方法,在充满欢笑和掌声的轻松氛围里,不少职工获益良多。
“之前总是觉得下了班喝点小酒无所谓,听完讲座后我们都吓了一跳,没想到酗酒的危害这么大!”企业员工老李说,讲座后,他与几名工友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喝酒,并在有空时相约前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定期检查。
这场讲座只是文武砂街道“问计”活动中的一个缩影。自今年3月联动合作以来,文武砂街道与文武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症下药”,针对新质生产力重点企业、新兴产业园区、工业龙头企业等共开设5场讲座,受到职工的普遍欢迎。
此外,如企业职工工作期间出现身体不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第一时间派遣医护人员进企业进行心电监测及高血压测量,进行相应紧急处理,并积极配合上级医院进行转诊。
问效于企
实践检验,全面提升街道健康意识
“用手掌根部紧贴病人胸部,两手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近日,在街道组织的急救培训上,文武砂街道公共服务办负责人兼东湖社区第一书记刘宗典为大家示范了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知识,旁边的街村干部正在认真学习,并进行模拟演练。
刘宗典是文武砂街道首批获得救护员证书的街道干部。去年以来,越来越多类似的街道“急救员”在文武砂街道涌现。“随着卫生服务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虽然街道的卫生服务网逐渐完善,但很多人遇到突发情况时,仍无法第一时间及时自救互救,从而错过应急救护的‘黄金四分钟’。”文武砂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推动企业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同时,街道自身的急救意识也需提升。去年以来,文武砂街道引进首台自动体外除颤仪,便于对周边企业、群众进行紧急施救。
目前,已有来自约60名街道、村居干部参加急救培训,经过考核后,共12人获得救护员证书,基本实现街道全面覆盖。
姜亮摄
问需、问计、问效同步发力,文武砂街道的企业服务仍在不断推进。“下一步,我们将推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步和各大企业签订健康管理协议,推出为企业及员工量身打造的多元化健康项目和优惠措施,并邀请医疗专家、骨干医师进企业开展义诊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职工、孕产妇提供‘医护上门’等便民贴心服务,帮助新区企业广大干部职工了解自身体质状况,提高健康意识,更好地为新区建设服务。”文武砂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约记者 宋亦敏 余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