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坚持“品质立市” 建设幸福之城

http://www.clnews.com.cn  2019-12-10 14:56:50   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原标题:中国致公党福州市委员会课题组坚持“品质立市” 建设幸福之城

坚持“品质立市” 建设幸福之城

  市民在烟台山公园翩翩起舞。福州日报记者 叶义斌 摄

  中国致公党福州市委员会课题组

  打造幸福之城,品质是其价值核心、根本动力和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追求。福州具备“品质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实现“品质立市”任重而道远。福州要树立以品质取胜发展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向发展要质量、向城市要品位、向生活要品质,最终建成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当前,福州正在全力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幸福之城,品质是其价值核心、根本动力和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发展的永恒追求。“品质立市”是品与质的有机统一。品是品位,是城市的“精气神”,是软实力;质是质量(包括效益、效率、功能),是事物的优劣程度,是硬要求。“品质立市”要树立以品质取胜发展理念,向发展要质量、向城市要品位、向生活要品质,最终将福州建成一座幸福之城,让广大市民享受更多的改革成果,进一步增强幸福感和认同感。

  福州坚持“品质发展”拥有坚实基础

  “品质立市”是福州加快建设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现代化城市的必然选择。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以及发展的充分积淀,已经为打造幸福之城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提升了经济发展质量,为幸福之城建设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2018年上半年,全市技改投资额增长5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6.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4.6%,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增长20%。

  二是城市基础功能日趋完善提升了服务水平,为幸福之城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福州不断强化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已跻身国家15个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行列,制定实施《福州中心城区空间发展规划》。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全面展开,内河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水系周边环境得到改善,城市防涝能力大幅提升;地铁建设全面铺开,组织实施一系列缓解城区交通拥堵软硬件项目;“绿化福州”深入开展,建成12条生态休闲步道、12个生态主题公园;改善城市环境质量,重点深化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城市空气质量居全国前列。

  三是科教文卫人才事业不断发展补齐了民生短板,为幸福之城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福州高等院校密集、科研院所众多、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努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我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2017年全市专利申请受理25580件、专利授权11266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3.6%和4.1%。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稳步推进,公共文化领域基本形成“省—市—县(市)区—乡镇—村(社区)”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文化圈基本建成。

  四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持续释放发展活力,为幸福之城建设增添了新动力。在方便群众办事方面,市行政服务中心今年开通“证照联办”受理专窗,并推出开汽车租赁公司、药品零售连锁店等8个服务套餐;各县(市)区行政服务中心推出开餐馆、开幼儿园等20个服务套餐。目前,全市“证照联办”套餐服务共办结970件。为了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市行政服务中心对审批事项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提出全流程网办、窗口受理快递收送达、移动终端自助办结等6种实现群众办事“一趟不用跑”的形式,“一趟不用跑”事项比例由今年初的32.13%提升至57.23%。

  福州虽然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有利条件,但以“品质立市”理念引领幸福之城建设,同样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包括规划的引领作用还未真正发挥、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够均衡、新经济发展实力有待加强、基础设施短板依然存在、民生总量供给不足等。

  加快实现“品质立市”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幸福城市发展理念。

  一是实现从现代产业城市向产业品牌城市的转型。进一步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集群—品牌城市”的良性发展,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动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二是实现从生态宜居城市向绿色文明城市的转承。强化生态宜居功能,注重城市风格和历史保护,突出滨海风情和海洋元素,实现人、城市、自然的和谐融合,使城市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点、发展印记的美丽风景。三是实现从特色文化城市向文化品位城市的转化。实现多元文化交融汇聚,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对外文化影响力。四是实现从小康城市向民生幸福城市的转变。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让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造福民众,满足广大群众的多层次需求,增强市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五是实现从传统管理城市向现代治理城市的转换。城市发展凸显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依法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率先建成紧凑型城市、创新型城市、智慧型城市。

  (二)提升城市建设标准。

  一是着力提升规划水平。要对接《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 2035)》,抓紧推进各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及配套规划修编工作。建议新一轮修编要强化功能规划,注重城市功能研究,科学优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对滨海新城、高新区、三江口、琅岐等重点建设区域要留足公共设施建设的用地空间,促进城市结构合理、要素优化配置。注重推进城市设计,将“闽都文化”“海上福州”等福州元素注入城市空间,增强城市品位。二是着力加大民生基础设施投资。优化城市道路功能、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地铁、公交等建设,打造现代化的立体交通体系。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用好广场绿地、公共建筑、公交车站、地铁出入口附近地下空间。提升城区治水、治涝、治堵等系列治理专项行动。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三是着力改善城市环境。持续推进“生态福州”行动,深化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保护好榕城绿水青山蓝天白云。加大工业源、移动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强化源头截污,解决污水直排内河问题。加强城市噪声综合治理,推广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加快充电设施网络规划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力度。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强化用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用地征迁力度,推进民生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审批效率,助力民生项目加快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优化人才创新环境,加快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社会事业领域专业人才队伍。二是着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实体经济支撑,推动纺织化纤、轻工食品、机械制造、冶金建材等传统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和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推动重点技改项目建设,重点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智慧城市、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数字福州”建设,加大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约重点项目对接力度。加大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马尾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软件园、海西高新园和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产业基地建设。

  (四)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一是着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进一步加大高水平、高质量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力度,促进各类教育向中心城区以外科学布局、均衡供给、优质特色发展。推进“健康福州”建设,建议在北部的新店、东部的鹤林片区、西部的金山投资区、南部的三江口,规划一批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提升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依托健康医疗大数据,大力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可借鉴福清静馨嘉园养老中心等项目做法,降低社会公共事业和科教文卫等领域的门槛,设计并推出对于民间资本有吸引力、有收益的民生项目。配套建设好菜市场、超市等生活服务类设施。二是着力增强文化软实力。保护和利用好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延续历史文脉,留住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