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胪峰老街的斑斓时光:甘墩街情怀

http://www.clnews.com.cn  2012-11-05 15:48:28   来源:悦读人生  【字号

  金峰胪峰山冠峰楼

  甘墩街,就是现在金峰老城区古街,自古以来为长乐北乡著名的商贾枢纽;老街别名“胪峰”,历史上称之为“二十三都胪峰境”。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甘墩街人,幼年时总是推着铁环在大街小巷中尽情地穿梭着,因此,老街每一个角落都留在我记忆中的深处:每天来自四里八乡的客人,有的生意人卖买交易、小贩们吆喝声、打闹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踱步于老街三岔路口,沿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一直向前走去,追寻心中过去甘墩街的繁华,我明白这里有我少年时代快乐无邪的欢笑声……老街注视着我生命的成长,记录了我喜怒哀乐。

  记忆中的老街,两侧商铺林立、古色古香,大都伴随着老街一起成长。有金峰第一家大型的百货商店,有专门收留残疾孤儿的自行车修理店,以及打铜铺、铸锡铺、造水车店、刻木八爷店、酱鳍厂、京果行、酒库、典铺、榨油厂、碾米厂、金银楼、五谷牙、柴牙、鱼牙、屠商等工商业应有尽有,形成了金峰极具历史厚重的商业街市,驰名省内外。

  在众多的商铺中,一家“国营照相馆”成了那时候最佳的儿童乐园。因为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很多东西都是游戏的道具,更何况在物质紧张的年代。国营照相馆共有二层,楼下门面二间,楼上是照相与职工活动场所,面积较大。馆内从上到下有几十层阶梯,旁边还有坚硬的木制扶手,每次放学回家或在周末,我和许多小伙伴们一样,常跑到照相馆里,将楼梯旁的扶手当作滑滑梯,从二楼的扶手悠哉悠哉地滑下来了。有时候还乐此不疲地下来再走上去一趟一趟地往下滑;有时候干脆结伴下滑,或比赛谁滑得快,玩得可开心了,获胜者的兴奋与自豪洋溢在脸上;为此,我小时候所穿的裤子,屁股后面总有两个洞洞,显然,这不用说是被磨破的。

  甘墩街的两旁多为骑楼式木质结构的两层楼房。楼下为商业所用,跨出界面的走道,是给行人或前来购买商品的顾客防雨遮阳。骑楼是融合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建筑文化逐渐演变而成的,辛亥革命后,这种集商业与住宅为一体的建筑风靡“南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孙中山先生的女婿王伯秋任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兼长乐县长,提倡推广的标准化的文明示范楼——骑楼。在数十间房屋中间,筑有高大的“穹墙”(俗称过龙穹),这种具有防火功能的夯土墙,如果遇上火灾就不易蔓延扩散。

  有一年,我亲眼目睹大火吞噬了“街尾”一整排的木屋,还好有穹墙挡住,避免了更大的损失。现在,甘墩街骑楼完整保留下来的已经寥寥无几,穹墙也只剩下一座了,她像一个饱经沧桑、满头白发的老人,再也不能辛勤操劳、无微不至地抚育她的后代。当年的王伯秋县长不会想到,他的“政迹”在本世纪结束它的使命,顷刻间灰飞烟灭,直上云霄……

  甘墩街有一处河埠头称为“沟头”,它是老街通往外界的唯一水路,与长乐著名的人工运河“陈塘港”相连。史料记载,陈塘港初辟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状元陈文龙疏浚河渠,汇通东湖、西湖,整修航道,使陈塘港成为除排涝、灌溉外还可以用于水上交通的内河黄金航道。记忆中的沟头港泊有许多木材,还有从水上运来的粮食等农作物,可想而知,那时候的沟头已经是非常繁盛活跃的景象。儿时,“沟头”之水清澈见底,鱼儿嬉戏可见,乡民经常下水游泳,特别在夏天来的人很多。有时候我母亲去河埠头洗衣服时,我也随之前往抓鱼、摸田螺。因此,这里成了老街人生活的港湾、亲情的纽带,以及与外界联络之一……

  岁月之网滤过色彩斑斓的时光。我的祖上,自从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始迁甘墩街以来,世世代代讲述老街过去的历史:南宋末年,著名抗元名将文天祥来到长乐造访陈文龙之后,给老街留下厚重的历史遗物——兴龙碑;明代永乐状元马铎,金榜题名后由甘墩街巡游过境,直到岭南老宅;清乾隆年间,老街人黄肇经之妻官氏,年轻孀守,节孝有德,名扬遐迩,朝廷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赐立贞节碑坊,以表彰她的事迹;清末,女作家冰心的曾祖父谢以达,从偏僻的横岭村来到甘墩街,逗留数日后逃荒到福州城;20世纪40年代日寇铁蹄的蹂躏使老街变得满目疮痍、80年代初走私猖獗带来的市场经济高峰,等等,历史都留下永恒的记录。然而,老街更是许多凡夫俗子,小贩商户,他们每天都在创作着动人的故事,在这个不大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精彩的戏剧,他们同样是历史的主人。

  物是人非,我现在很少回去了,就是回去,也只能听我母亲说些旧历与新闻。而老街却像一位待嫁的姑娘,在矛盾中挣扎和徘徊,是迷茫、忧伤、回忆、坚持、喜悦,还是期待?如今,甘墩街的面目已经七零八落,不是有的地方拆迁了、或是改造了、或是火灾造成的,剩下的只是一具骨架,给人无限的遐思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