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陈大濩墓葬和神道碑

http://www.clnews.com.cn  2012-12-25 10:05:49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陈大濩(1498-1583年),字则殷,号双溪,祖籍长乐江田,后迁古槐,居长乐县城东司马第,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授上虞知县,迁思恩府同知,以子陈省贵,封通议大夫、监察御史、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侍郎,《长乐县志》立传《循绩》。

  陈大濩衣冠与夫人合葬墓在古槐高楼村山上,乡人呼为“奶奶墓”,神道碑尚存高楼村前的田野间,碑高近五米,赑屃座,赑屃头已缺失。碑正面刻字三列,碑额为双龙拱卫竖刻的“皇明”二字,中列刻“赐进士封通议大夫兵部侍郎双溪陈公神道”,右列刻“诰赠淑人元配赵氏祔”,左列刻“诰赠淑人继室高氏祔”。(图一)背面刻字四列:“墓坐辛向乙,嘉靖丁酉造。葬母淑人赵于中右圹,万历丙子葬母淑人高于中左圹,辛卯冬奉司马府君衣冠于中圹,葬庶母王于右旁圹,葬庶母罗于左旁圹。万历辛卯暮春吉,男省、鬯、潜、健勒石。”计75字。(图二)而墓早已损毁无存。1982年初夏,在古槐一农家发现一块残碑铭,从残存文字辨认,是兵部侍郎陈省兄弟葬母的墓志铭,残碑铭残存楷书文字十一列,或残缺或完整的文字计76字。此残碑铭可证陈大濩衣冠与夫人合葬墓已毁。神道上在几十年前还有翁仲石马等石刻,今皆无存。

  在高楼村山上还有陈大濩之父母合葬墓,墓已被盗,仅余空穴残碑,此事2007年11月《海峡都市报》曾以《明代兵部尚书祖母墓藏身荒山 墓内已被掏空》为题进行过报道。残缺的墓碑刻字为“诰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义庵陈公、配诰赠太夫人林”,缺掉的一角应还有“氏墓”二字。陈大濩之父陈垐,字遗安,又作义庵,以教书为业,子侄多所成就,学生中也名人众多,相传叶向高就是陈垐的学生。《长乐县志·封赠》云:“陈垐,以子大用(即陈大濩的四哥)赠监察御史。”而墓碑上刻“诰赠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应是后来以孙陈瑞(即陈大濩二哥陈大伦之子)贵,朝廷又再加封赠,而县志失记。陈瑞与子陈长祚,父子两尚书,显极一时。

  陈大濩实尸墓则在长乐江田镇石门马湾山,1978年农历正月初三,该墓神道碑被炸,墓被盗。墓圹掘开,圹中填满松香,棺材保存完好。盗墓者砸破棺材,尸体尚完好如生,袍裤衣帽犹新。尸体被拖出棺外,衣物被拉扯而破碎殆尽。数日后尸体腐臭,就地掩埋。一些袍服碎片和一只鞋后来被省博物馆收藏,另一只鞋由江田陈氏宗祠收存。墓中出土陈大濩墓志铭一方,后收藏于郑和史迹陈列馆。墓志铭刻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上额分十二行竖刻篆文“明思恩府同守致仕,累封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双溪陈公墓志铭”共35字为题,正文楷书39行,满行最多76字,全文两千七百多字,由时任南京刑部右侍郎后官至刑部尚书的吴郡王世贞撰文,时任南京太常寺卿的侄孙陈联芳篆盖,时任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后官至工部尚书的侄孙陈长祚书丹,杨钦刻石。墓上原本还有由宰相福清叶向高所撰的陈大濩墓表,原石早已无存,墓表全文见录于长乐蕉岭《南阳陈氏族谱》和叶向高的《苍霞草》等书。墓葬附近陈省的“松楸在望”、“石门”、重建石门岭石亭题记等摩崖石刻至今仍存。翁仲石马等还留存原地。陈大濩墓志铭是由陈大濩的五个儿子同泣血立石,而衣冠冢神道碑中却只列四子,其第二子陈奭不知何故不列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者   林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