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陈长祚和他的墓葬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6-13 15:26:38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陈长祚(1545~?),字培所,长乐古槐人,官至工部尚书。《侯官县乡土志·地形略》载,西园区跨汤、井二门,南距井楼门约九里。东南距汤门约八里半。区东边的厚山,其山麓向南有明陈培所墓。区西边的磐石、岑亭,又名琴亭,亦有陈培所墓。并云“相传明陈培所有七墓,一见上,一在此地,余未详”。当地民众则传言陈培所蒙冤被斩,后平反,以金头御葬,在七门外各建一墓,各有神道碑和石人石兽。厚山的万寿山麓因有陈长祚神道碑,地名俗称石碑兜。

  陈长祚有七墓或有其事,一些墓葬和神道碑至解放后尚存,神道碑碑文皆相同。

  《福州市郊区志》云:“陈培所神道碑,在新店镇红星五四街。花岗石质,竖于石龟之上。高4.12米,宽1.13米,厚0.22米。上刻文:‘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少保、工部尚书培所陈公神道’。”

  清郭柏苍的《葭柎草堂集》,在侯官北门三十八鞍金狮山造坟说夹注中注云:“杜坞明陈尚书培所石墓,十三年始成,惜石小缝多,飞生之木藤蔓草根日久臃肿,致小石齿错而啮足。”说明杜坞也有陈长祚之墓。

  福州火车站附近茶园村有明工部尚书陈培所墓,神道碑尚立在省电建公司门口,《福州晚报》1999年5月31日有过报道。《长乐陈氏乡情》云:“长祚卒祀于乡,墓葬石门虎头山,墓道石人、石兽尚存。”

  以上为现在能查找到的陈长祚六处墓葬资料。考之史实,则金头御葬实为谬传。陈长祚墓葬有的应是衣冠冢,古人迷信风水之说,造这么多座墓应是为了抢风水。

  陈长祚发达后迁居福州东街口,具体位置待考。

  陈长祚虽和其父陈瑞都官至尚书,但他生性淡泊,不居功自傲,不喜张扬,史书中对其生平记载都很简略。《长乐县志》将其立传《名臣》,除了记载其父其兄弟子孙的文字外,真正记载陈长祚的文字仅百余字,“陈长祚,字以玠,一字培所,古槐人。”“登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以泌阳令擢兵部郎,管武库,清核积羡十五万有奇,立为岁察之法。后以方伯备兵榆林,习夷虏情,操纵得宜,边塞晏然。官至工部尚书。时熹宗两皇子继薨,疏请合葬,省帑金数万。郎中万璟弹魏忠贤,廷杖垂毙,长祚抚之痛,诸珰侧目,因请归。生平无崖岸。捐筑斗门以溉南亩,里人至今感之。”人们对他生平的了解仅此而已。

  陈长祚并未被斩,故不可能是金头御葬。陈长祚出生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隆庆五年(1571年)26岁中进士,卒年不详。但据陈长祚撰文的《重修太平桥道碑记》可知他崇祯三年(1630年)还在世,享年至少85岁。此碑宽0.96米,残高2.78米,厚0.20米。碑的下段已被凿去,长期弃卧长乐太平桥路边(见图),字迹已模糊。经笔者清洗细辨,碑立于明崇祯庚午年(1630年)三月,碑文由陈长祚所撰。落款署名百来字,为“进士第资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子□驰□前□部左侍郎□□特敕提督……南京工部右侍郎太常寺卿□□左右布政……山西按察使西秦□□□□榆林岢岚兵备河南湖广左右参政兵部职方司郎中邑人陈长祚撰”,此碑可以说是研究陈长祚生平最重要的资料,碑上落款详列了他一生所任过的二十来个官职,惜一些字迹模糊或残损,尚未能完全辨识。此碑弃卧路边至少已大几十年,任由风吹日晒雨淋车压人踩物磨,任其毁坏,字迹日渐漫漶,实在可惜。此篇碑文和此次修桥修路未见有志书记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此碑背面也刻有文字,因覆于地下,内容不详,只能用手摸清碑额为竖刻的“大清”二字,应是清朝的碑刻,一面为明碑,一面为清碑,两朝共一碑,这种情况罕见。笔者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呼吁保护和修复这么重要的一块碑刻均未引起重视。

  陈长祚是我市历史上一个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他的墓葬、神道碑和《重修太平桥道碑记》碑应予以妥善保护。

  (闽籍人物述林 林廉 文/图)

 (原载于2011年7月19日《福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