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徐承禧自题祈雨诗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6-25 08:29:08   来源:长乐民间故事小说集 流米佛 系列  【字号

  光绪二年,长乐调来个新知县,叫徐承禧。徐知县刚上任,下长乐一带就遇上百年不遇的旱灾。五十余天滴雨未下,土地龟裂河底朝天,连榕树都耷拉着枝丫。百姓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纷纷结伴到县衙请徐知县为民祈雨。

  徐知道民众的呼声后,胸中憋着股闷气。这徐知县是江宁(南京)六合监生,幼年时接受了当时西方的新思想,不信邪、不信鬼,自然也不相信祈雨这一民间陋俗。然而公开反对显然违背民愿。这该怎么办?......天气闷热,连从江边吹来的风也是热辣辣的,带着种烤焦的烟叶的味儿。徐知县吸了口干燥的热风后,驱散了胸中的闷气,脑子开始变清醒了:天气这么干燥,这雨一时半刻是下不了的。天不下雨,祈雨不灵,那时就好办事。一条在他心中酝酿许久的方案也考虑周全!想到这里,徐知县嘴角漾出一丝让人不易觉察的微笑:"好吧,就依你们一回。

  祈雨先要沐浴斋戒,然后脚穿芒鞋,坐上拆去遮阳盖的四抬大轿前往三溪天龙井。天龙井离县城有五十里路。路途遥远。五更鸡刚叫鸣,徐知县就乘轿出发了,到达天龙井时,已日出三竿了。溪边,早搭起座高达三丈三尺的祈雨坛,上面摆着不少猪头羊头。听说知县要来祈雨,老百姓争相赶来观看,沿溪两岸跪满了民众,万头攒动。传说这天龙井底下蛰伏着一条乌龙。祈雨十分灵验。

  徐知县在一群绅老陪伴下健步登上祈雨坛,燃香拜过天地后,在烈日下跪着祷告......随着一声螺号长鸣,人们纷纷搬起祭雨坛上的猪头羊头扔到溪中。顿时鞭炮轰鸣鼓乐喧天。沿溪两岸万众齐声呐喊:"龙王爷快下雨!龙王爷快下雨!"喊声震天动地。赤日炎炎似火烧,蓝天底下不见一丝纤云。整个大地像笼罩在蒸笼中似的,闷得人透不过气来。徐知县额上开始沁出串串豆粒大的汗珠,他望了望四周跪着祷告的民众,心中却火灼似的疼,连声默念:愚蠢呀愚蠢!

  知县祈雨过后三日,依然赤日炎炎,不见半点雨丝。第四天一早,县衙门外出现了一道白字诗:徐老真不通,祈雨祈南风。白天好晒霉,夜晚好凉风。这首白字诗很有韵味,百姓争相观看。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不到半天时间传遍整个县城。衙差急忙揭下这首白字诗呈给徐知县。徐知县微微一笑,望也不望一下白字诗,连击数下巴掌:"妙哉!此乃天助我也!"竟乐得手舞足蹈,站在一旁的衙差也跟着傻笑。

  见衙差转身要走,徐知县忙又将他唤住:"且慢走!"语毕,他从几案上抓起把狼毫笔,随手也写下一诗,叫衙差贴在原来地方。那诗是这样写的:

  百姓你莫癫,本县不是仙;祈雨体民意,靠人不靠天。徐知县的诗同样吸引了不少百姓围观,并且也很快传诵开了。通过此番祈雨,人们也从中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明白老天是靠不住的。

  徐知县见时机成熟了,开始着手实施他的方案。他召集来了各村乡绅,发动下长乐一百另八乡民众自筹银子修浚陈塘港,清理东、西两湖。原来长乐虽然地处闽江南岸,但正中央绵亘着一座长达百余里的董峰山,挡住了闽江滚滚东流之水。下长乐数十万亩土地平日灌溉全靠陈塘港,东、西两湖。陈塘港多年失修,四处漏水,东、西两湖淤积严重,原先一千余亩的湖面现今剩下不足三百亩,一遇天旱,数十万亩望天田便颗粒无收。徐知县一接任,就准备修浚陈塘港,清理东、西两湖。但此时大清王朝已到朝尾了。官贪民困,各地兵荒马乱,国库空虚,寅吃卯粮。官府哪里能拿出这一大笔钱来?只好将这一计划暂搁下了。没想到这场大旱帮了徐知县的忙。

  四天一早,县衙门外出现了一道白字诗:徐老真不通,祈雨祈南风。白天好晒霉,夜晚好凉风。这首白字诗很有韵味,百姓争相观看。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不到半天时间传遍整个县城。衙差急忙揭下这首白字诗呈给徐知县。徐知县微微一笑,望也不望一下白字诗,连击数下巴掌:"妙哉!此乃天助我也!"竟乐得手舞足蹈,站在一旁的衙差也跟着傻笑。

  见衙差转身要走,徐知县忙又将他唤住:"且慢走!"语毕,他从几案上抓起把狼毫笔,随手也写下一诗,叫衙差贴在原来地方。那诗是这样写的:

  百姓你莫癫,本县不是仙;祈雨体民意,靠人不靠天。徐知县的诗同样吸引了不少百姓围观,并且也很快传诵

  开了。通过此番祈雨,人们也从中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明白老天是靠不住的。

  徐知县见时机成熟了,开始着手实施他的方案。他召集来了各村乡绅,发动下长乐一百另八乡民众自筹银子修浚陈塘港,清理东、西两湖。原来长乐虽然地处闽江南岸,但正中央绵亘着一座长达百余里的董峰山,挡住了闽江滚滚东流之水。下长乐数十万亩土地平日灌溉全靠陈塘港,东、西两湖。陈塘港多年失修,四处漏水,东、西两湖淤积严重,原先一千余亩的湖面现今剩下不足三百亩,一遇天旱,数十万亩望天田便颗粒无收。徐知县一接任,就准备修浚陈塘港,清理东、西两湖。但此时大清王朝已到朝尾了。官贪民困,各地兵荒马乱,国库空虚,寅吃卯粮。官府哪里能拿出这一大笔钱来?只好将这一计划暂搁下了。没想到这场大旱帮了徐知县的忙。

  绅老们听徐知县畅谈兴修水利的一席话后齐声称赞,更为他的一片爱民之心所感动。各村纷纷捐出祠堂银。徐知县当场捐出一年俸银。银子不够,官府又张贴布告:凡受益田地,每亩收捐银半两,没钱的可以等下季收成时用稻谷抵替。很快就凑足了银子。众人拾柴火焰高,下长乐一百另八乡民众仅用三个月时间就修浚了陈塘港,清理完东、西两湖。第二年,尽管仍是大旱之年,下长乐一带郊原水足,田园丰收。金峰市场上一斗米只卖四个铜钱。

  列位现在要问棚5第一首白字诗究竟是谁写的?这一首诗也是徐知县写的。他会好几种字体,写成后让师爷找人在夜深人静时贴到衙门外。第一首诗算投石问路,第二首诗如同煽风点火。因为这时百姓已开始觉悟了。就这样,徐知县没花官府一文钱就为长乐民众办了一桩实事、好事。至今长乐人民仍然怀念这位心地善良的清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