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长乐后被难记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9-23 08:33:41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闽海第一次沦陷后,长乐人民接受血的教训,在县城以河金救火会的援丁为骨干,组成了战地服务队。这些援丁都是青壮年。他们三人一组,每组备有一面锣,遇到日寇即鸣锣为号。县城周边各村庄也组织起各式各样的民团。哪里锣响,他们就拿起武器赶往哪里。

  1944年10月3日,日寇从连江大小澳登陆后沿江右地区直逼福州。5日凌晨,日寇分兵一支从江左地区的洋屿(今属航城街道)登陆。洋屿守军县自卫队一分队未及抵抗即被缴械。长乐县县长杨鸿翔闻讯后仓皇率眷逃往马台村。长乐县城再次沦陷。

  10月8日十时左右,日寇一小分队在营前白岩潭登陆后,沿湖里岭向县城扑来。我战地服务队得到情报后,火速派人通知霞州和里仁两村民团登上湖里金鸡山抄敌之后,同时让玉田村民团从左方龙门渡河,会同龙门、泮野、长安、湖里等村民团沿长(乐)营(前)公路从侧面夹击日寇。担任主力的县城战地服务队和赤屿、鹤上两村民团从正面出击,出西关桥直扑五里洋。金鸡山下到处是锣声、喊声和枪声,十余村数百名抗日民众同仇敌忾,四面包抄,把日冠团团围在五里洋中。

  当时五里洋全是稻田,又多沼泽,地势复杂。日寇四处奔逃,有的匍匐在稻田中,有的躲在田埂后,有的向湖里岭方向逃窜。我游击健儿奋不顾身追赶,将日寇切割包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搏杀,终于将15名日寇全数歼灭,并从小队长少尉见习官崇永征四郎尸体上捡获日寇第二度犯闽的作战计划图一幅。我方也有6人牺牲。他们是林鸿铨、林务世(湖里)、林唐妹(长安)、林麻肚(营前)、黄开宁(赤屿)、郑资营(城关)。英勇不屈的长乐人民用热血与生命又谱写一幅抗日新篇章。

  日寇占领长乐县城后,仅留少数队伍驻扎在北门下的舍人庙中,而将大本营移往龙门。司令部设在高居雪洋中新厝中。

  五里洋歼敌后,长乐人民抗战情绪益见高昂,江田乡陈金彬、陈希孟、陈德义拉起抗日武装,准备反攻县城。同年10月,抗日游击队在井门村集中。不幸,秘密为汉奸所泄漏,日军由罗都出动重兵团团围住井门。陈殿祖、陈红妹弟、陈亦清、陈兴琰、陈亦元、陈德德、陈亦安七壮士掩护大部队突围后,在井门祠堂内被俘。

  日军将七壮士押往龙门大本营,过坑田岭时,陈殿祖毅然投身崖下,幸免于难。余人6壮士被绑至龙门后均壮烈牺牲。

  重光之后(1947年),由县政府拨款,营造六烈士公墓于江田马凌浦,当地老百姓称六忠墓。江田陈兰湘先生题墓铭:“男儿爱国,慷慨牺牲。烈士英风,可敬可钦。”墓门上的对联也是陈先生撰写:“先世三忠臣(宋陈公荣、陈老成、陈宗傅),合族勤王,英风凛凛;同乡六烈士,捐躯抗虏,大节昭昭。”

  1945年3月3日凌晨,敌酋松田调集龙门、东渡、大小南阳山驻兵三百余人向石湖岭我方驻防军发起猛攻,同时绕道福清包抄马台,截我后路,遭我军顽强抗击。此时天色已亮,敌人兵分两路,一支日军经大坪、马台,直扑上丁,另一支日军则由前塘、上店向上丁包围,我军怕腹背受敌,忙撤退至北西亭。此时,日军主力已越过石湖岭,占领老虎店。我军只好登上马鞍山,扼守东园,并占据制高点犬退岭。

  早晨七时,日军开始向我军守卫的阵地发起强攻,我亦还击,大炮声、机枪声响彻山谷。两方炮火剧烈。相持两小时后,日寇在飞机与重炮掩护下攻入上丁。此时,我南乡各村民团已陆续赶到犬退岭,我军军心大振,兵民共同扼守高冈为据点,痛击来犯之敌。敌酋松田见久攻不下,怕重蹈琅尾港覆辙,只好收兵而退。

  上丁保卫战是长乐二次沦陷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石湖岭方面,驻军保安队阵亡排长1名士兵10余人,上丁临阵而牺牲者,有自卫队、警察队、便衣探警9人,负重伤者10余人。日军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

  上丁战役后,日军由攻势转为守势。此时,美军已逼近日本四岛。侵华日军总司令部决定将残存在我国东南沿海的部队收缩集中上海。

  1945年5月18日,日军撤离长乐,沦陷期间兽兵烧杀抢奸,无恶不作,罄竹难书。民国33年(1944)农历十二月二十一日,日军驻仙岐分队长广赖鬼雄率亲弁二人乘酒兴窜入漳港街,强行将站在门前的商民王红妹的妻子拉入屋内,欲施强奸。附近十余名乡亲闻讯赶来,冲进屋内将这三个兽兵痛揍一顿。兽兵装死倒地后乘机逃走。翌日凌晨,驻鹏程日军队长井上率日军分三路包围漳港街。疯狂的日军竞对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开枪射击,19名乡亲倒在血泊中。这一天距离中国传统的“祭灶节”仅两天。

  抗战八年,长乐前后两度被难。室家零落,里井萧然。长乐户口数由战前四万九千六百三十五户,二十二万七千八百零一口,降至四万六千二百一十七户,二十万二千三百二十六口,减少三千五百多户,二万五千多口。财物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英勇的长乐人民不愿当亡国奴,在民族存亡的危难关头,他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了中华民族视死如归抵御外侮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

  (作者   陈彩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