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长乐古代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http://www.clnews.com.cn  2017-01-03 13:09:45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谢杰廉洁

  谢杰(1536-1605年),字汉甫,号绎梅,江田人,幼警敏,博学能古文词。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

  却金佳话

  谢杰的第一个功绩是就是以皇帝特使身份,奉命册封琉球国。

  公元12世纪,东海琉球群岛上出现了北山、中山和南山三个独立的王国。明洪武五年(1372年),这三个王国先后向明太祖朱元璋俯首称臣,从此成为明王朝藩属,并纳入了中国版图。

  后来,中山国的浦添按司察度推翻了中山王,自立为王。为巩固自身地位,派遣王弟泰期出使中国,也向明王朝称臣。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才册封察度为中山王,并开了琉球国向中国朝贡之始。察度(1321-1395年),在位达四十五年之久,由公元1350年至1395年。明宣德四年(1429年),中山国王尚巴志统一了琉球群岛,建立了琉球王国,琉球王国依旧作为中国藩属,向中国朝贡,直到被日本吞并为止,在近五百年的时间里,琉球王国始终使用明清的年号,奉中国为正朔。

  谢杰历尽千难万险,到达中山国,因此受到极高的礼遇,然而他却断然拒绝接收该国馈赠的礼物。后来琉球国为册封谢恩,派遣的使臣还坚持要赠送他金银礼物以示感谢。无奈之中,他将此事上奏朝廷,并坚决送还。琉球国深感其德,特地为他特建“却金亭”,以表纪念。在两国交往中传为佳话。

  谢杰的后人曾谢肇淛感叹道:“琉球小而贫,虽受中国册封为荣,然使者一至其国,诛求供亿,为之一空,甚至后妃簪珥皆以充数。”琉球国小而贫穷,却以受中华帝国册封为荣。然而中国使臣一到其国,供给以亿计算,财富囊刮一空。甚至后宫妃子的首饰,也必须拿出来充数。“盖从行者携货物往而高贵其售直也。然向者皆严行禁约,少知敛戢,至丙午,称狼籍矣。”因为随同前去的所携带的货物,都以极高有价格出售取值。虽然一向严令禁止,只有少数人知道收敛强夺,但至万历三十四年时,可谓声名狼藉了。“闻其国将请封,必储蓄十余年而后敢请。堂堂天朝,何忍以四夷为壑,而饱驵狯之欲哉?可为长太息者,此也。”听说该国将要请求册封,必须先储备积蓄十多年,才敢请封。堂堂中华天朝,何以忍心冒断交之险,以四方邻国为沟壑,而喂饱经纪人、市侩那些狡诈贪欲之徒呢?应该长久叹息的,就是这件事。

  此乃后话。然而谢杰琉球国之行经受艰难险阻,多次拒收琉球国馈赠,出色地完成外交使命的故事,永载史册。

  廉洁奉公

  少年时代,谢杰即已表现非凡,机警敏捷,他博学多才,善于作古文,从政后廉洁奉公,爱民如子。

  就任顺天府尹时,他实行“平徭役,均捐税”,使得万民欢乐。后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也曾积极兴利除弊,果断地剔除冒名吃空饷的士兵,安定了军心、民心。

  据《明史》载:“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属吏被荐者以贿谢,杰曰:‘贿而后荐,干戈之盗;荐而后贿,衣冠之盗。’人以为名言。进南京刑部右侍郎。”谢杰以右副都御史身份巡抚南赣各地。随从中有被他推荐的官员,送上厚礼以表感谢,于是谢杰说:“贿赂以后再举荐,是操着刀枪的盗贼;举荐后贿赂,是披着衣冠的盗贼。”从此世人认为这是至理名言。不久他进升南京刑部右侍郎。

  《明史》称赞说:“谢杰却属吏馈,亦无愧杨震云”。谢杰果断地拒收下属官吏的馈赠,亦无愧为当年的廉臣杨震。

  杨震(?-124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人。因父早逝,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虽家境困苦,却勤业好学,世人赞其“时经博览,无不穷究”,被誉之为“关西孔子”。杨震潜心学术,学识渊博,德高望重,从学者多如闹市。至五十岁时,杨震才走上仕途,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后官至“三公”,任一品司徒、太尉等职。他一生忧国忧民,清正廉洁,从不接受别人的馈赠,因为他“深夜辞金”,以致名盛“四知”书院。“四知”书院,在华阴市岳庙东十余里的双泉村,初建于东汉永元初年,是杨震出仕前传道授业之所在。所谓“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杨震在任荆州刺史期间,他曾推荐了颇有才华的王密任昌邑知县。几年以后,他前往东莱赴任,途经昌邑,王密得知后执意要来拜见,并在夜深人静之时奉上黄金十斤,以报答当年的知遇之恩。杨震见状勃然大怒:“以前我以为深知你的为人,认为你德才兼备才荐你为县令,现在你却不了解我为人处事的准则了呢?”王密低声说:“大人恩德,无以图报。现正夜幕时分,绝不会有人知道,大人尽管放心收下”。杨震说:“怎能说没人知道?天知,神志,你知,我知。”

  杨震接着又正色说道:“为官一任,造福百姓,应以清廉为本。如果认为没人知道就可以收受贿赂,这不是伤天害理、欺世盗名么?这还能是什么!你不该辜负我对你的期望,请你赶快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吧!”一席话说得王密满面羞惭,无地自容,只好收拾起黄金,悄悄地退了出来。

  为官者能果断地拒收贿赂,杨震的“四知”说教,谢杰的“前后”理念,至今还特别值得称道。宦途似海,波涛汹涌,若寸心不坚,必遭灭顶之灾,正象当年谢杰出使琉球国时的境遇。

  麦饭葱汤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一生以清贫著称于世,生活准则乃是“茶取养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从不奢侈铺张。”粗茶淡饭,崇尚俭朴。所以,历代学者以“朱子固穷”而颂扬之。

  有一年盛夏,有一天朱熹突然发现有个问题要找黄榦商讨。黄榦是他的学生,又是他的女婿,因此他老人家就急匆匆地前往青山村黄家。当他到达青山村入口处时,已近中午,正值烈日当空焦渴难耐,走到女儿家门口时,已累得气喘吁吁。进门一看,不巧黄榦已外出了。女儿看见父亲突然间出现在自己的跟前,又惊又喜,连忙上前接过老人手中包袱并搀扶进屋休憩。父女俩多年未曾谋面,彼此极为高兴。当女儿准备去张罗好好款待老父亲,但因家境历来贫困,“家贫市远无兼味”,家中实在端不出什么像样的菜肴。无奈之下,女儿只好跑到屋后的菜园里摘了几根香葱做成清汤,然后又煮了一锅麦饭。

  朱熹见女儿从厨房端出葱汤麦饭,面有难色、神情尴尬地望着他苦笑了一下。深知女儿家里的窘境,但丝毫没有责怪,反而安慰道:“俭朴度日,是我们一家的好家风。这样的饭菜已经不错了,吃起来不仅喷香可口,足以饱食,而且还能滋补身体,我儿有什么不高兴呢?”

  “父亲大人,女儿有愧,怠慢你老人家了!”女儿眼噙愧泪地说。

  “儿啊,你不是不知道,为父从小贫困,是‘一箪食,一瓢饮’过来的,就是现在也不富裕,我常常和学生们在一起烧些豆饭藜羹吃,能吃上葱汤麦饭相当不错了。”

  “那是您对学生,而我是招待父亲。”女儿总觉得心里不好受。

  “这是一样的。说实在的现在能吃上葱汤麦饭就不错了。在到你这来时,路过前面的几个村庄,看见有的人家屋顶上的烟囱还未曾冒烟哩!”朱熹知道女儿的心思,接着乐呵呵地说:“我儿切莫介意,这菜肴不同一般,可算得上美味可口。”说罢,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边吃边称赞女儿饭菜做得芬香可口。

  在父女俩临别之际,朱熹饱蘸浓墨,挥笔写下一首诗留给女儿,云: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补脾。莫道此中滋味少,前村还有未炊时。

  意思是说,葱花汤与麦屑饭两样搭配起来吃很适宜,葱可以滋补身体,麦织可以充饥。不要说这样的饭菜滋味不太好,要知道前村人家有时还揭不开锅呢!

  女儿阅毕,脸上顿露宽慰的笑容。朱熹甘于简朴恬淡,时时以民温饱为念;深刻洞察下层人民的疾苦,并以粗茶淡饭自娱自乐;父女互相慰藉,其安贫乐道之情,溢于言外,为后代所崇仰。

  黄榦归来,见岳父如此崇尚俭朴,便把这首诗贴在壁间,当做座右铭。

  陈大濩教子

  陈省官居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湖广巡抚。东关的司马第就见证了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的那些事。陈省的父亲陈大濩教子的故事,诠释了这一家的家风。

  陈大濩严格要求儿子陈省,特别注意用自己模范行为影响陈省。“公一佐郡、五长州邑,足迹几天下半,其行能不尽录。数憎白简,然未尝几微见颜色,独其事上官,岳岳自信不一改,而露脂韦骫骳之态。所莅精心为县官牧小民,视土豪巨猾若雠。去官之日,幞被萧然而巳。归家几无以具饘粥。”他做过一个州郡的佐吏,五次担任州县的长官,足迹几乎走遍半天下。他的懿行不能完整地记录,但他好几次面对那些让他厌恶的弹劾他的奏章,并不把它放在心上,唯独对上级官员,刚正不阿的性格没有丝毫改变,在上级面前没有奴颜媚骨。所莅任的地方都尽心尽责为平民百姓,对待土豪劣绅像对待仇人一样。离任回家时行李非常简单,回到家里差点连粥都喝不上。回乡后,“未尝一日废学”,教自己子孙,教乡里子弟,他经常对他们说:“我是一个廉洁的小官吏,我没有留下什么财产,唯独为你们留下的是我的学问,希望你们能够凭借着它成就大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春,陈省三年任满。明代的官员制度规定,但凡地方官,每三年由上级部门考核一次,对照吏部的标准打分,如果是劣等,就要被记过警告,没准就要回家种红薯,而要能评个优等,就能升官。陈省政绩显著考核优等理当征用升迁。但当时,严嵩当政,想升迁的人必须用金钱向严嵩行贿。陈大濩再三教导陈省,要廉洁自律,要走正路,虽然不得升职,但求心安理得。陈省向蛊惑他行贿的人说:“我是廉吏,难道要靠行贿升官吗?”这年五月,严嵩事败,凡行贿得官的都被免职,陈省因清正廉洁被上司选拔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

  陈崇德对联

  陈崇德,字季广,号三峰,江田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辛丑科进士。授清江知县,以才干征为陕西御史。其居官正廉明。弘治初年,同官杨茂元以直谏忤旨,皇帝大怒,十三道御史束手无策,大家不敢言。崇德不避灾祸,独抗疏论救之,还好那天皇帝不怪罪他,最终无事。升官为广西兵备副使,兼备右江道,在讨平柳州和庆远苗乱中立有大功,又升迁广西左参政兼备右江分守道。再晋升为浙江右布政使。他清廉善政,痛恨恶宦刘瑾乱政,到处索取贿赂,就辞官归乡。居家则以礼法教子侄,曾刻一副对联挂在厅堂:“养子不如我,要钱做什么?养子胜似我,要钱做什么!”以清白一生,训教子孙。著有《偶存集》十二卷和《三峰集》。载《乾隆贺志》名臣传。参《道光通志》。

  长乐市文明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