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闽海雄杰—陈亨源烈士

http://www.clnews.com.cn  2017-01-17 21:34:23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南阳村有一座普通的民居,很值得一看。这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闽中地区领导人之一———陈亨源的故居。陈亨源,1901年10月出生,江田镇南阳村人。早年抱治病救人宏愿,励志学医,设医院于松下、福清海口。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指派回到老家南阳村,发动农运,建立革命基地。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长平中心县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游击队闽中支队副司令员、闽侯专员公署专员和福建省支前司令员等职,长期为革命事业积劳成疾,1950年8月28日逝世。

  车辙碾过的轨迹在南阳山上轻轻地烙下若隐若现的曲线,穿过崎岖的山道绕过沟坎,迎着曲曲折折小路蜿蜒而上。

  作“闽中小太姥”的长乐南阳山这里,景色迷人,有大片的开阔的草地、茂密的树林、弯弯的溪流、还有幽幽的湖水。特别让人印象深刻是这里的石景,山上花岗岩密集成林、层层叠叠、奇洞交错,洞洞相通,坑坑相连,四通八达,岔路极多,身在其中,像进入谜宫一样,坑洞时宽时窄,忽明忽暗,有时要侧身贴着岩壁钻过,有时要弯下腰爬行,危险处还得手脚并用攀登而上,爬着爬着,前面的人会突然消失不见了,当你焦急跺脚,四处寻觅时,蓦地在某个角落或洞口又会发现踪迹,让你惊喜不已。

  南阳山被人称为蝙蝠山、九涧山、九坑山,平均海拔500多米。山脚下的一块大草坪旁,中国长乐革命史馆建立在此,在通往上山的道路旁,一块石碑上镌刻着“闽中游击队司令部旧址”十个鲜红大字,提醒路过的人们闽中革命游击队司令部、对外联络处、省委电台也藏在这些坑坑洞洞中。

  如今,这两栋石头房依然存在,煤油灯、破旧的蓑衣、生锈的电台耳机,陈亨源故居,完整保留着陈亨源在这里生活与开展革命工作时的家具,并按当年情形陈设。陈亨源本是位有名的医生,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受党指派回到老家南阳村,发动农运,建立革命基地。1939年10月,中共南阳村党支部成立,南阳村人陈亨源以设在福清海口的复苏诊所为阵地,利用给老百姓治病的机会,在福清、长乐边界组织革命活动。为了培养抗日游击战士,陈亨源在南阳村举办了多期抗日政治、军事训练班,所有的办学经费和学员生活费,均由陈亨源个人出资,有些学员当年就住在他的家里。

  1941年4月,福州第一次沦陷。当月下旬,陈亨源在南阳村一带组建100多人的长乐抗日游击队,司令部设在南阳村九坑地区。5月上旬,伪“和平救国军”司令张逸舟妄图消灭刚建立的抗日游击队,陈亨源率领的游击队先后在七社山、三溪乡岭寺设伏截击,同时发动南阳、江田、首祉群众1000多人前往支援,打死打伤伪军30多人,缴枪60多把,活捉参谋长,打了第一场胜仗。

  据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所出的《福建抗战纪事》记载,1941年,初建的长乐抗日游击队两次清剿日伪军,并两次成功狙击在江田区“扫荡”的日军。

  1941年8月上旬“遮断线”工事竣工,游击队从多方渠道得知,日本马营地区守备司令官中岛中佐将于8月4日率100多名日军,分乘汽艇,前来视察。得知情报后,陈亨源与陈金来、林宝荣、陈振先等人,立即细致的进行了周密的部署。经过挑选,48位游击队员组成敢死队,分为三个小组。陈亨源派人考察了当时日军可能行走的路线,挑选埋伏之地。确定琅尾港小冬浦是日本兵返回的必经之路,江面低且河道窄,退潮之时,江内会有一丈左右的淤泥,而江旁桔林密布,每棵桔子树下还耸起了一小堆六七十公分的土包,便于游击队员隐藏,是个天然打伏击的好地方。8月4日暮,日军在东渡第四区伪维持会会长陈望溪的招待之下,酩酊大醉之后,登上了汽艇,准备返回营前。于正值退潮时分,江面距桔子林高差近一米,游击队员居高临下,加上突然袭击,日寇猝不及防。这场长乐史上著名的琅尾港战斗,击毙日军守备司令,伏击敌人汽艇1艘,消灭敌军42人,而游击队无一伤亡,是福建沿海沦陷区抗日游击战中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日军在琅尾港遭重创后,从些再也不敢大摇大摆地下乡“扫荡”了。

  1944年8月,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疯狂围剿,中共福建省委从永泰秘密迁到南阳村,闽中特委、闽中游击队、福清中心县委机关及其武装队伍也先后进驻于此。中共福建省委机关迁到南阳期间,南阳村人陈亨源任闽中游击队副司令员,他带领当地农民进行武装抗日。在省委机关驻扎南阳10个月的时间里,陈亨源带领抗日游击队隐蔽在南阳的坑洞中与敌人不断进行周旋,在此期间从未发生过任何意外事故,也未中断与各地党组织的联系。

  抗战期间,为了支援革命。陈亨源先是变卖诊所产业交给组织做经费,后来为了筹措经费,陈亨源让妻子去给人当保姆。两个大一点的儿子战死沙场,小儿子被送到孤儿院,几个女儿送给农民,以省下更多的钱支援革命。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的品质。至今,他的几位儿女还生活在福州。

  陈亨源的儿子、今年71岁的陈俊雄向人们讲述了那段艰苦岁月。

  1944年8月,省委移驻长乐南阳。同年9月,长乐二次沦陷,其父在福清城区、龙田、高山一带重组抗日武装。1945年5月,日军退出长乐,国民党军队对革命基点村疯狂清乡。他父亲带领一批武装人员,被敌人围困于南阳岩洞。“那时候游击队躲在岩洞里,生活非常艰辛,没粮食,经常饿肚子,只有到了晚上煮地瓜粥,和着盐巴吃。白天不敢煮啊,生怕有烟会被敌军发现。”在他父亲组织下,南阳村群众基础非常好,当时50多户就有20多户参加革命,有9位革命烈士。

  陈亨源墓 在吴航镇南山南麓,占地约300平方米,圆丘型墓室前额镶有陈亨源半身照,中间青石墓志铭,两边联云:“抗日驱伪名扬闽海,反顽除暴威震戴云。”墓表镌刻陈亨源生平业绩。

(作者陈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