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吴航十子中的梅花人

作者 郑建豪

http://www.clnews.com.cn  2018-09-14 09:33:08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日前蒋滨建工作室《寻找长乐的历史记忆》系列编发的《长乐一代名医陈诗豪、施肖慈夫妇》微文在陈诗豪先生的家乡长乐梅花引发强烈的反响,特别是文中展示的陈诗豪医师岳父施迪老前辈保留的1918年 “吴航十子”留日期间的老照片引发更加强烈的共鸣。在“吴航十子”的照片中竟然有三位梅花籍的学子,他们分别是:林家訚、林鹗如、吴高考。拂去历史的尘埃,让我们一起来挖掘照片背后的故事,一起感受长乐梅花这座海滨古城百年的历史沧桑。

1536888866945623.jpg

  吴航十子扶桑修禊图 摄于1918年三月初三日施维平提供

  长乐梅花位于闽江口南岸,系省垣门户,历来为军事重镇。明洪武年间建有守御千户所城,驻扎重兵防守,城内住户多为在籍的军户,向来有尚武轻文之风。明末清初,因梅花城军民协助残明军队抵抗清兵,梅花城惨遭屠城浩劫,继之又遭迁界之变,繁华重镇沦为界外荒区。直到康熙后期民众才陆续回迁重建家园,因此教育相对滞后,整个科举时代千户重镇居然无一人考取举人以上功名。

  到了清道光年间,梅花在马祖的定置网渔业一派繁荣,许多大渔户因此发家致富,梅花经济空前兴盛,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于是由四十三姓公建乡约所并设立和羹书院,拨出部分蛏埕的租金作为专门教育经费贴补学童生活和参加科试的补贴,兴学重教之风渐盛,读书业儒者也就逐步增多。同治七年(1868年)7月,梅花学子梁炳年考入马尾船政“前学堂”制造班,1876年第一届毕业。翌年春被选派为第一批留学生,入法国“多郎官”厂(土伦海军造船厂)专门学习轮机、冶炼专业,成为梅花有史以来第一位留学生。梁炳年在法国留学时刻苦认真,他常常学起来就不分白天黑夜,连星期天也不松懈,梁炳年撰写的《西游日录》记述法国水师制度以及英法初期的蒸汽车、汽船测验及蒸汽机的制造。可惜后因病殁于法国医院,英年早逝,壮志未酬。

  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兴学堂,知县丁振德、绅耆吴祚雍、林文庆、王宣猷、陈国治等倡导新学,创办梅花私立若性小学,仍以和羹书院为校址,设三个复式班,招收学生近百名,课程有修身、国文、地理、理科等。成立学校董事会,吴祚雍、林文庆、王宣猷、陈国治等为董事,重大事情由校董事会开会决定,吴祚雍被选为首任校长。公议决定将全乡的蛏埕和咸草埕的租金充作办学经费以供学校设备和教职工工资的开支,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使得许多渔家子弟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海滨古镇自此文风丕振。先后有王耐、林家訚、陈诗礼、林诗通等毕业于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陈友振、吴高考、郑聿骏、陈国栋等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二中学。早在“吴航十子”之前王耐就已负笈东渡,就读于日本法政大学,毕业后就职于福建省教育厅。

  宣统元年(1909年),首任校长吴祚雍辞世,学校董事会聘长乐洞湖人林国良为校长。民国二年(1913年)林素园从福建优级师范学堂毕业后任长乐吴航小学训育主任和胪峰小学校长,林国良是老塾师,比较擅长传统教育,而林素园接受的是新式教育,林素园常到梅花小学进行交流和指导,因此和梅花小学的几位校董都很熟悉。林素园年轻有为、才识超群,很得林文庆等人的赏识,有心聘其到梅花小学任教,但林素园志存高远以教育救国为己任,言谈中露出想到日本求学却因缺乏经费不能成行之意。民国四年(1915年)秋,由林文庆牵头动员陈千好等几个殷实的大渔号慷慨解囊筹措盘川以资助林素园前往日本留学。

1.jpg

  梅花若性小学铜钟

1536889523453166.jpg

  梅花林氏节孝祠门额

  林文庆之子林家訚与林素园年龄相仿,从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在家帮父亲打理渔号及马祖盐行方面的生意,两位青年也都很谈得来。林素园到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就学后也与林家訚保持书信往来,介绍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并动员林家訚也到日本来,也激发了林家訚等新青年向往进步的理想追求。民国五(1916年)年夏,林素园假期回家,专程来到到梅花,一来对林文庆等乡绅的资助表示感谢,二来也向林家訚、吴高考等有志青年介绍在日本的新鲜事物,鼓励大家应该走出去接受新教育,学习新知识、 “师夷长技以制夷”,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为国家民族的振兴而贡献力量。民国五年秋,梅花的林家訚、吴高考、林鹗如三位青年就随着林素园一起东渡扶桑、求学东瀛,梅花民间俗称这些漂洋过海、异国求学的学子为“过洋生”。

  也正是以上的几种原因,林素园与梅花乡感情深厚,与梅花林氏又同属于九牧林支派,更有梅花部分林氏迁自联开村,因此与梅花林氏便有了更深一层的宗亲关系。林素园是早期的福建同盟会会员,与林森有深厚的交情,民国三十二年重修梅江林氏宗祠时由林素园出面,请当时的国府主席林森题写“十德堂”堂额,林素园也亲笔在“十德堂”的两边留下了“亲九族”、“和万邦”的墨宝,与林森的题刻交相辉映,成为梅江林氏宗祠的镇堂之宝,林氏宗祠后面原另有一座梅花林氏节孝祠的匾额也是出自林素园的手笔。梅江林氏宗祠的落成典礼和修谱后的晋主仪式都由林素园来主持,梅花林氏的许多前辈老人都清楚地记得兴群(林素园别名)主持晋主仪式的情景。

2.jpg

  梅江林氏宗祠内景

1536888945226949.jpg

  民国国府主席林森题写“十德堂”堂额 陈礼球拍摄

1536888973478073.jpg

1536889015541349.jpg

  林素园题写“亲九族,和万邦”题刻 陈礼球拍摄

  林家訚:(1892—1941年),父,林文庆(又名文桃),清末民初梅花乡知名乡绅,由马祖定置网渔业发家,经营一家大渔号,梅花俗称为“出海”。受福建盐运使刘步溪之托兼营马祖渔盐专卖,获利颇丰,成为梅花乡巨富,民国后任福建北岛渔盐局局长。林文庆平素仗义疏财,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是梅花私立若性小学创办者之一,在梅花民众中有很高的威望。清例奖“雍进士”,光绪二十九年,长乐知县王叔谦授予“望重梅城”牌匾,民国版《长乐县志》“义行”中有传。

  林家訚从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在家帮父亲打理渔号及马祖盐行方面的生意,民国五年(1916年)听从林素园建议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民国七年(1918年)二月,因父林文庆病重辍学回家。五月初七日林文庆病故,因林家訚是家中独子,遂留在家中接手父亲留下的渔号并继任福建北岛渔盐局局长职务。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五月初四日因霍乱症辞世,享年50岁。

  因此戊午(1918年)三月初三众人修禊于日比谷公园时林家訚不在其列。“吴航十子”留日期间情同手足、往来密切,众人为弥补这一遗憾,就让照相馆利用技术手段将林家訚头像补于右边椭圆中作成 “吴航十子”修禊图以为留念。

  刘仲珊先生还特意为“吴航十子” 修禊图赋诗以纪之:

  题吴航十子扶桑纪游图

  同是沧溟万里身,流觞相与会芳辰

  东风帘外刚三月,旧雨樽前恰十人

  醉墨商题诗序满,客衣添涴酒痕新

  纪图瀛海留鸿爪,认取樱花照眼春

  又题二绝:

  其一

  醉看杨柳映春旗,岛国重修禊饮时

  莫学参军好谐谑,鲰隅蛮语入新诗

  其二

  分席题襟兴不孤,禊游海外纪新图

  未知故国逢佳日,谁赋华林马射无

1536889098364146.jpg

  林文庆

1536889110957137.jpg

  林家訚林远生提供

  吴高考:字子诚,(1900--1953年),福建省立第二中学毕业,民国五年留学日本攻读水产专业,回国后任天津水产学院的前身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教师,后任渔捞科主任。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开始了全面抗战,7月30日天津沦陷,水产学校停办,吴高考回到家乡梅花赋闲在家。据吴高考的堂侄,年过八旬的吴金兴老人回忆:“1944年10月长乐第二次沦陷期间,驻扎梅花的日军分队长广濑鬼雄听说吴高考曾经留日,就亲自登门准备请吴高考来组织维持会或做随军翻译,吴高考坚持民族气节,决不充当汉奸,严词予以拒绝。”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农林部接收敌伪的渔业机构与物资,民国35年(1946年)12月,将原农林部的渔牧司分为渔业和畜牧两司,渔业司主管全国的渔业工作,在全国沿海分别设立东北、冀鲁、江浙、闽台、广海五个渔业督导处,吴高考由直隶省立甲种水产学校的同事推荐就任闽台渔业督导处主任,主管闽台两省渔业工作。因多年赋闲在家,没有经济收入,手头拮据,靠向亲友借贷和典当才凑足前往南京报到的盘缠,带亲侄吴金光一道赴任。任职期间曾引进日本的机械拖网作业方式在梅花海面进行试验,但因动力不足,拖速太慢未获成功。后举家迁往福州南后街光禄坊居住,解放后作为旧政府“留用人员”,担任福州市水产局技术员。1953年因糖尿病去世,享年53岁,棺木由福州运回梅花安葬。

  吴高考的独子吴金华留学日本学习理工,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留日学生开展救亡运动,纷纷辍学回国,吴金华于1937年底弃学回国参加抗日,新婚3个月后投笔从戎奔赴延安,后牺牲于抗日战场,安葬在延安的光华农场,解放后被评为革命烈士。

  吴金华的岳父是文岭文美村的薛天团,也是长乐的另一位留日学生,留学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学习农业,据老人口传长乐沦陷期间曾有日军军官专程前往其文美村家中,软硬兼施胁迫薛天团就任金峰维持会会长,薛天团以装疯坚辞不就。解放后曾任过长乐县政协委员,以前长乐农村普遍使用的薯粉加工机械俗称为“薯膏绞”就是他发明的。吴高考来自梅花传统的渔区,选择学习渔业;薛天团来自文美村是农耕区,选择学习农业,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同留日期间吴高考与薛天团感情深厚,最后结成儿女亲家成就一段佳话。

1536889117532927.jpg

1536889140687839.jpg

  吴高考故居吴家大厝

  梅花林鹗如:原名林敦,字诗通,生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梅花普通渔家子弟,系林文庆侄孙。因天资聪明,梅花若性小学毕业后由林文庆资助到省城继续读书,后与林家訚一起入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法律,毕业后在福州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见习律师。民国四年(1915年),梅花乡因蛏埕纠纷,与外乡发生大规模械斗,双方互有伤亡,惊动官府。正月初六长乐知事王恕带随从到梅花乡办案,因警备队长带警兵在乡中敲榨勒索激起民愤,被梅花民众殴打,警备队长“排堂陈”被愤怒民众失手推落城墙摔死,王恕知事坐着轿子仓皇脱逃,在大王宫门前下台阶时轿子被民众撞翻,王恕知事从轿子中摔出,头部撞到前轿杠受伤。王恕以“长乐梅花乡林文庆聚众闹事、对抗官府,刁民作乱、殴官毙警。”上告省府,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下今"缉拿林文庆,剿洗梅花乡"。指派福建护军使李厚基派兵执行,李厚基拿着许世英手谕向福建盐运使刘步溪要求拨付军费。因梅花在清末至民国时期马祖定置网渔业规模宏大,渔盐需求量巨大,对官府盐税收入贡献良多,林文庆更受刘步溪委托代理马祖盐政,任福建北岛渔盐局局长,与刘步溪往来密切、交情深厚。当刘步溪得知许世英要派兵对梅花进行镇压的消息后,一面故意拖延拨付军费时间,一面暗中派盐务处缉私快艇火赶速到梅花向林文庆通报消息,林文庆即与梅花十二甲甲长组织安排梅花所有青壮年乘船避往马祖,只留少许老弱妇孺留守梅花。这就是民国初年轰动闽海的梅花乡民“拍老爹案”。为了筹集资金,打通关节,摆平"拍老爹"案,梅花民众约定“围潮”募捐,也就是所有在马祖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户、运输、店商、客贩捐出三天的经济收入用于官场花销。也许是老天的眷顾,那三天风平浪静,出海的渔获量比平常翻倍,三天时间竟募得数万银元。后经林文庆等乡绅多方斡旋,银元铺路,并得到福建盐运使刘步溪等官场人物鼎力相帮。适遇民国初年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各派势力明争暗斗,福建护军使李厚基对许世英阳奉阴违,"拍老爹"案得以大事化小,更有义士陈秋福(陈千好侄子,陈诗豪医师堂叔,乡人称为“好妹吵”。)挺身而出,揽下所有罪名慷慨赴死。最终以"刣头好妹草,火烧观音堂"代替"缉拿林文庆,剿洗梅花乡"敷衍了事,了结此案。

1.jpg

福建巡按使许世英         福建盐运使刘步溪

  案件交福建省高等法院审理时林诗通受乡民委托写呈状应诉,因年轻气盛、血气方刚,首句即写道“县官该打,百姓无罪”而触怒王恕知事,并在文中揭露衙差、警兵借办案之机在梅花胡作非为、强取豪夺、敲诈勒索种种恶行,一时引起舆论哗然。王恕动用官场手段迫害林诗通,取消林诗通见习律师资格,并派警兵意欲拘捕林诗通。林诗通由刘步溪派盐兵护送乘盐船逃回梅花,后躲在联开村林素园家中。林素园是参加过广州起义的福建同盟会早期会员,王恕虽明知林诗通躲在联开却也不敢派警兵进行搜查,但林诗通却因得罪县省官府而难再有出头之日。

  民国四年(1915年)秋,林素园得梅花林文庆、陈千好等资助先期前往日本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及教育学。为回报梅花乡绅的慷慨相助,民国五年(1916年)夏,林素园乘假期回家,专程到梅花动员有志青年到日本留学。原定有林文庆之子林家訚、陈千好之孙陈诗礼和吴春寿之子吴高考三人一同前往日本,但陈诗礼因妻子将近分娩,家人反对而放弃。林文庆等人经过商议,林诗通因为“拍老爹案”替乡间出力而触怒官府,失去就业的机会。为了不埋没人才,决定由乡间公用款项中拨出一笔资金用于资助林诗通随同林家訚等一起东渡日本求学,但是由于林诗通被长乐县府和省里列入黑名单,不能办理相关出国手续,遂由林素园出面以林素之弟林鹗如的身份方办好相关手续。

  民国五年秋,林诗通冒用林鹗如的身份与林家訚和吴高考一起告别亲人随着林素园一道负笈东渡。到日本后,林家訚与林鹗如一起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吴高考无心过问政治便选择了水产专业以期能改善家乡渔业生产面貌,减轻父老乡亲的劳动强度。

  林诗通本为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高材生,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律更是驾轻就熟,每次考试均获优等,获早稻田大学最高奖学金。民国九年(1920年),林诗通以优异的成绩从早稻田大学法学部毕业,因所有的证件和毕业证书都是林鹗如的名字,也就以林鹗如的身份申领了执业律师执照成为了一名律师。后林鹗如逐渐成为省城一名著名的律师,林诗通则被人们所淡忘,只有梅花林氏的一些长辈老人才知道林鹗如律师就是当年的林诗通,因此在梅花和金峰的联开村各有了一个同名同姓的林鹗如。

  解放之后,梅花的林鹗如成为人民政府的镇压对象,一度曾被拘捕入狱,1951年潜逃回梅花,随即从梅花乘渔船逃往马祖。到马祖后又恢复原名林敦,在马祖的连江县法院任过律师,还曾被选为马祖的连江县国民代表。因两岸对峙,马祖居民大部分迁往台湾的桃园,居留者极少。没有了居民律师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林鹗如还曾一度做过塾馆先生,收一些学童在族弟林诗灼家中以训蒙课读为业,还曾开过一间小杂货铺。后栖身于马祖塘岐养老院靠政府救济金度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贫困交加病逝于马祖养老院中,由族亲帮助料理后事葬于马祖。两岸三通后,于2003年其后人托留居马祖的林鹗如族侄林礼贵将其拾骨后送回梅花归葬,也算是叶落归根,免于成为孤魂野鬼飘零于孤岛荒丘。

10.jpg

1536889175537914.jpg

  林鹗如前后照片

  联开村林鹗如:联开林鹗如是林素园的胞弟,林素园有兄弟四人,林素园居长,族人习惯称其为老大,林鹗如是老二。林素园热心公益事业,喝过洋墨水,又曾经被吴佩孚聘为直鲁豫巡阅使署秘书,算是见过大世面的“本事人”。加之处事公平、果断,所以在乡里中有崇高的威望,乡中遇有疑难的争执,纠纷等找“老大”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从前长乐民风彪悍,常发生乡间及宗族械斗等,林素园也都经常参与和事调解,因此在长乐南北各乡特别在林姓宗亲中有很大的号召力。

  民国二十年(1931年),马尾海军莲柄港溉田局因苛征水费激发民愤,引起下长乐民众强烈反抗。时林素园刚好从北平回乡,因与壶井乡同是林姓宗亲,壶井哥派代表来联开“请家兄”,请林素园帮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对抗马尾海军当局。听众人对马尾海军种种恶行的愤怒控诉后,林素园义愤填膺,主张发动各乡联合抗缴,并派代表赴南京告状,准备动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助家乡父老主持正义,但是告状代表途径马尾时因被海军发觉而遭扣留。同年十月,林素园同弟林鹗如、林鹄如及联开村的一班热血青年来到壶井,由林素园牵头,邀请周围的北山、岱岭、鹤上、云路、洞湖、渡桥等十三乡代表商议共同组织民团武装抗缴。林素园亲任总指挥,老二林鹗如任总团长。下设五个团。第一团壶井团,团长林佬旦;第二团演屿、龙峰团,团长杨日和;第三团旒峰团,团长王敦宽;第四团沙京团,团长李孝寿;第五团屿头,团长蒋树荫。民团成立之初,兵强马壮、声势浩大,同年11月11日夜,在民团总部策划下,雇外地人陈伟率敢死队二十余人,连夜攻占县城。把驻扎在县城郑氏宗祠的海军陆战队一个连缴械,继之占领县政府。软禁县长陈希澎,推举林鹗如为“长乐县长”。民团占据县城后,因争权夺利内部产生矛盾。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天锐、林素园设计把扰民的沙京民团团长李孝寿诱进县府处决,县城混乱,加速了民团分崩离析,各乡民团各自离县回去。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农历正月初二,“长乐县长”林鹗如等人从金峰办案回县城途经鹤上时被鹤上乡民陈维汉设计抓捕,将其胫筋割断后,献给海军陆战队,于民国二十一年农历正月二十六日(1932年3月2日),在长乐县城塔坪山东麓被枪决。最终民团以失败告终,下长乐十三乡遭海军陆战队洗劫,也就是民国年间著名的“长乐十三乡民变”,民间俗称为“壶井乱”。

  由于种种原因,从梅花渔乡走出的这些“过洋生”或英年早逝、壮志未酬;或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不能象同时代的风云人物一样在波澜壮阔的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如同许多匆匆过客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但正是由于他们这些先贤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勇于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更有象林文庆、吴祚雍等兴学重教,热心教育的乡贤,“前有先驱、后有来者”,使得梅花由一个文化落后的海隅渔村成为如今的文化名镇,百年来许多渔家儿女从梅花古镇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