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东湖与龙涎河

http://www.clnews.com.cn  2013-04-25 09:47:00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在去文岭东湖之前,我以为它只是一片湖罢了,不会有太大的价值。最远古的都江堰,最现代的三峡,还有身边的莲柄港水利工程都看过了,东湖还能怎么样?只因进士馆里对长乐第一个进士林鶠的介绍,我在一个暖暖的春日踏上了东湖之行。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村庄走进了一个清清湖蓝的水边。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清朗的地方走去。田间禾苗的绿充斥着我的思想,身边的蓝激起一股莫名的兴奋。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氲氤水汽扑面,我已站在了东湖跟前。

  虽然没有当年的800亩浩瀚烟波,但东湖也留下一泓明镜一般的水,让我为之一颤。是的,即便曾经站在海边的礁石上看海,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有着强烈地领受到水的渊博与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而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东湖的水却不相同,它宁静得像一位害羞的村姑,把生命映照得通体透亮,演绎出乡村生活的静柔之美。它没有咆哮与怒嚎,一身洁净,映照着长乐千年治水之史。

  这里还可看到一个吐纳东湖之水的后续水利工程——龙涎河。卑处一隅,像一位不知炫耀且毫无所求的乡村母亲,龙涎河和东湖一样为民造福了近千年。由于东湖的特殊地理位置,龙涎河水向西走,得遇山开山,逢石凿石,让东湖的水源源不断地向西输送灌溉几十里田畴。它与东湖的社会功效都远远超越了年代,直到今天还静卧在宽广的田野上输送汩汩清流。

  若说东湖是文岭的“母亲湖”,龙涎河则是一条养活湖南人民生命的灵性河。这一切,要归功于历史上已经遥远得看不清面影的林鶠,卓洵。

  唐开元二年和南宋淳熙年间出现过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林鶠任仓曹参军,卓洵任吉州泰和知县。在林鶠、卓洵看来,家乡人民的最大困扰是旱涝,那么最需要解决的也是要治理水患,做再大的官还得“福荫乡里”。为了完成一个游子对家乡的完美心愿,他们站在故乡的牛山顶眺望,心愿如山上的那块龙首石。经过春夏秋冬的反复辩论,他们失败了,终究又胜利了——唐时林鶠领携乡亲挖掘出了800亩东湖,宋代卓洵披星戴月疏浚了千米龙涎河。他们当然没有在哪里学过水利。但是,他们以使命为学校,苦钻几载,总结出治水之道。他们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汽淋漓。虽然他们已不知隐入簇谱多少年,治理水患的功绩也被记忆所风干,东湖与龙涎河的传说也松脆得无从翻阅,但人要想生存,哪能离得开一泓清泉?

  一湾湖水,一道小河,常引后人感慨。林鶠,卓洵,两位历史良吏,卒于数百年前,但似乎还站在东湖边上,还在指挥着东湖之水。我突然产生了对长乐历史的某种乐观,只要东湖和龙涎河在,林鶠、卓洵的精魂就不会消失,那缓缓流动的河水,便是他们给长乐留下至真、至美、至圣、至善的遗言。

  (作者 李贤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