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塔祭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4-16 08:05:12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清明时节,我再次踽踽独行在寻塔的山路上。自从几年前在山顶上发现她的存在,便在内心深处留下了她的投影。尽管,她没有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也不比法兰西埃菲尔铁塔的华丽,甚至已经沦落到名不见经传的地步,但是她在我心里的确占据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于是,我再次踏上寻塔的山路,即使是踽踽独行。

  塔,在中国是佛教的建筑物。常见的有七层,所谓七级浮屠是也。长乐市区塔山上的“圣寿宝塔”就是七层塔。据《长乐市志》,其塔建造于北宋末年,石构,高27.4米。塔身上刻有披坚执锐的甲士浮雕,威武而冷峻。到明永乐年间,圣寿宝塔成为俯瞰太平港的了望塔,也是郑和下西洋船队进入太平港的航标塔。我曾在被允许登塔参观的年代登上去过,看见在最高一层的石条地板和石壁上因烈焰熏烤而留下的黑不溜秋的痕迹。可见它曾经作为灯塔的历史。

  山路几个蜿蜒后就看见龙山寺。其实,脚下的这座山海拔不过几十米,称它作“山丘”也不算怎么委屈它,但它位于闽江入海口处,在长乐这一侧沿岸这么高的“峰峦”还真是罕物,周遭不是湿地就是平原。龙山寺也并非古刹,只是仿古的现代建筑。寺院倚峰而建,它旁边有一条曲曲折折的石阶隐匿于高树密草之间。是了,穿过这条石阶就登上山顶。踏上遍布青苔的石阶,惊起的鸟儿掠过空中留下清脆的鸣响。此景大有“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寂寞感。徐徐上行,塔终于出现在我眼前。

  这是一座倒掉的塔。和上次发现它时一样,仅剩下塔基座和些许石壁;所不同的是更多更杂的植物根系、枝桠、藤蔓将其缠绕、裹挟,甚至是从她身上的裂隙里穿插。她俨然一只受难的野兽,在渐渐收紧的网罗中挣扎、窒息。周围一丛丛疯长着的野草像一群群狂欢着的秃鹫。

  这是一座被遗忘在历史角落的塔。她的存在已被人们忽略得一干二净,不论从明代弘治 《长乐县志》中,还是从当代的《长乐市志》里均找不到关于此塔的一星半点儿的记载。《长乐市志》里共记了长乐的四座古塔,其中两座已经倒掉,但是不包括此塔。于是,她就这么无声无息地被抹去了。对于这种疏失,我不得不深表遗憾。因为此塔的历史地位不可谓无足轻重。单从残存的塔身石壁上的浮雕便可推知一二。浮雕是数名铠甲勇士。不论是勇士粗犷的样貌,威武的姿态,还是他们凶悍的眼神,都与长乐市区塔山上的“圣寿宝塔”如出一辙。由此可知,这座残塔应该是当年官方在闽江口择一高地,仿“圣寿宝塔”而建之航标塔,或曰,“圣寿宝塔”的姊妹塔。她的诞生没有佛教背景,就仅是一个纯功能性的设施。她的功能应是引导郑和下西洋船队由海入江。所以,她们应是同一航线上不同区段的基础设施,同属于一个系统工程。依据她的塔基判断,其形制小于“圣寿宝塔”。至于其高度我无法做精准的推测。

  当我的视线越过残塔,向更远更远的地方切换,险些被迎面而来的风景击倒。那是一片蔚蓝的海阔天空。想象跨越六百年海雨天风,六百年前这里的景象该如何还原?也许,就像断臂的维纳斯永远也无法还原。因为大海是风云诡谲、变幻莫测的,绝非内陆的江湖可比。更何况在她身后还有一只庞大的船队。想起另一个有塔又有水的名胜。当春风吹皱北大未名湖的水,我们可想见的必是柳絮翻飞,博雅塔掩映其间的“一塔湖图”,可是如果你面对的是这“一塔海图”,会不会顿时不知所措呢?可惜,塔终究是倒掉了!

  鲁迅在他那篇快意恩仇的《论雷峰塔旳倒掉》一文中说:“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是终究要倒的么?”看完这一句,心中释然。塔终有一倒,不论塔承载了多少伟大的人类文明。塔倒了,或天灾,或人祸,我们未必有能力干预,然而,塔倒了,我们的记忆之塔可以不倒吗?

  (作者  黄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