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醉人的橄榄树

作者 陈秋钦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0-12 15:07:24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初秋,我有幸与几个作家前往常太东青村釆访。

  东青村的水是清澈的,风是质朴的,蜿蜒的山路,虫儿,花儿,草儿为村里橄榄园汇成心醉的交响曲,让它更加鲜活起来。

  橄榄园是东青村脱贫致富的标杆,对全村果农而言,也是奔小康的便捷通道。对于游客来说,那就是一道绚丽风景线,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梦幻。

  小车在蜿蜒的山路间盘旋着了几个小时,车窗外那茂密的橄榄枝叶,浓浓的,绿绿的,好不惬意,一米阳光照进车内,也照亮了文人舒畅的心情。

  同车中的老朱为人大气,年近五十,每次釆访都驾着私家车做无私奉献。人到中年常常会怀旧,当然,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那个时候,你年轻。老朱恰恰就是“怀旧空吟闻笛赋”的人。每次采访都会精心下载几曲与采访有关的音乐,车厢里的同仁听了洒脱畅快,创作的源泉不断奔放出来。今天出门,老朱又从电脑里下载了八十年代台湾的校园歌曲《橄榄树》,齐豫唱的虽然有些伤感:“不要问我从哪里来……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清新如诗的风格,一下子填满了整个车厢,诱人陶醉, 我不由地小声地哼起来,思绪也伴着歌声在穿越时空的遂道!

  两声“嘀嘀” 喇叭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让我从遥远的年代又回到现实中,睁开朦胧的双眼,发现一路哼着、醉着、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栽种橄榄的果农刘澄青家里。

  当地党委的宣传干事比我们先到,为了凸显地方政府对这次采访重视,他在路上恭候着我们。八卦了一些客套话后,便领着一行人敲开刘澄青的家,见面就不客气嘟嚷着:“老刘,今天是个好日子,我带着几个作家来你家采访来了!”仿佛给人一种常客的感觉。

  老刘显得尴尬,脸上粗矿的线条随着表情编织成上下不均的鱼网,他不好意思地说:“一个大老粗有什么好采访的,村里的能人有的是啊。”

  宣传干事一边招呼作家们坐下,一边大大咧咧地拿起茶壶准备烧水,脸上依然乐呵呵说:“你老刘头种植橄榄园发家致富的事迹已经隔门吹喇叭——名声在外,经验可别藏着、掖着,过份谦虚就显得骄傲了。”

  老刘心里发毛,这些年自己是赚了一点小钱,但不至于像镇上的领导说得那么夸张,镇上领导又莫名其妙来了一拨人来家里,心里面忐忑不安也正常,见领导要在茶几桌上烧水泡茶,便岔开了话题,说:“我来吧,这电霸是有意跟领导过意不去,全村停电了,只能用灶来烧水。”

  宣传干事知道老刘话中有话,由于俩人关系不错,也不去见怪,顺手就把水壶递给的他,随后朝着里屋喊着:“老嫂子,来贵客了,快把看家的橄榄给客人拿出来。”

  “来了,来了,大领导来了,哪敢怠慢呀。”内屋走出来老刘头的老伴,手脚麻利地端出半桶橄榄,边调侃边招呼大家尝尝鲜。

  我赶紧凑上去,要拿去水龙冲,老妇人口齿伶俐地说:“洗过了,自家种的,不打农药,放心吃。”

  同行的每一个人一一品尝,连声夸奖说好吃好吃。听到众人夸奖,老俩口显得十分开心,说:“现在还没到时候,还不是最好吃啊。

  大家坐在一起边吃橄榄,边聊天,得知他们夫妻俩,丈夫负责栽种橄榄,妻子负责每天骑三轮车进城卖橄榄,儿子在城里一家酒店当厨师,闲余时也在微商上搞批发,一家人围绕着橄榄做起了致富的蛋榚,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火火红红。

  老刘越说越激动,宣传干事知道他的脾气,一打开话闸便滔滔不绝,真怕耽误了采访的事,于是催促他带作家进山看他的“宝贝”。

  绵长的峰峦,葱茏的树木,一眼弥望的苍翠蓊郁,人像被漂浮在绿色的海上。山上的橄榄树,富有层次感,密密麻麻,橄榄压弯腰,不安分地探出脑袋,向客人问候:“欢迎你们!”

  当然,小黑虫们也在欢迎我们。它们以排山倒海的架势来攻击我们,所到之处,留下了一处处“爱的痕迹”。

  老刘却若无其事,津津乐道他的橄榄经:“2号橄榄,脆,不甜,无渣,核小,会越长越小越好看。那是林峰新品种,圆,甜,短,由福州闽侯引进。嫁接之后,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一棵树最少产一百斤,最多的可以卖二十万的好价钱。”

  我很好奇问:“橄榄一开始长势这么喜人吗?”

  老刘摇摇头说:“嫁接以后,由于肥料不够,橄榄一到八月老是掉落,甚至可惜。我年复一年的继续试验,研究,成功后扩大种植面积,才有今天的壮观场面”。

  我依然不满足,冷不丁又问一句:“难道小橄榄就不会受到山里鸟类的侵害?”

  这时,宣传干事不甘被冷落,插了话说:“这个问题对老刘是小儿科的事,他见缝插针的招儿,你们做梦也想不到。”

  我听了有点发楞,瞪着眼珠子望着老刘,见他笑呵呵介绍:“山里松鼠,小鸟都很多,它们爱吃橄榄皮,只要被吃了一半,另一半被风吹落,橄榄就只能落土为安。因此,我想出一个妙法,每颗树都挂着一件颜色鲜艳的旧衣服,鸟儿错觉有人在“守着”,就不敢靠近。”

  “高手在民间啊”原来在一旁不作声的老朱突然冒出感概,激发了所有人的共鸣,异口同声地问:“这么多橄榄,采摘是请人?还是自己动手?”

  老刘回答得很干脆,也很客观,说:“全部我自己动手,这个村的村民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何况请人也不合算,我也不放心。我虽然年纪有点大,但手脚利索,爬梯子采摘,今天做不完,明日再做,反正橄榄就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也是技术活。”

  说着,老刘告诉我们,他准备在村里合作社,把果农组织起来,在扩大种植的基础上也把技术传授给村里的果农,大家互帮互学,在家门口创业致富。我似乎有点心跳,这位大山里朴实果农的境界,让自己体会到醉过方知酒浓,见过方知人品的真实所在。似乎看到了老人用勤劳的双手,带领全村人,奔向小康的道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