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古城渔镇梅花情

作者 无 言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1-14 10:28:55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你梅花飘香,香了天地,香了海洋,香来了赶海人。赶海人从四面八方不断云集荒凉的海滩,依山建房和睦而居。渐渐地一个渔村出现了,于是你的姓氏文化、梅花文化和海洋文化应运而生。你如今人口才15500多,姓氏竟有108个,“九户十一姓”是奇特写照。

  辽阔海洋哺育了赶海人崇尚文化的品质,你的许多乡贤雅士承前启后,把收集到的大量诗文出版发行,如《梅花志》、《梅花》(长乐乡土文化丛书)、《梅江风情》以及新近刚创刊的《文化梅花》等等,让具有千年古镇深厚底蕴的文化似梅花弥香远溢。

  学生时代,关于你的传说就时有耳闻,但什么“梅花出美女”“梅城弄笛”等,都是云里雾里一知半解。后来曾走近你,或检查工作或应酬陪伴,大都是来去匆匆,没有把你好好端详,但在快闪中还是对你有了些许的了解,并有了别样的好感。

  因为《梅江轶话》的釆风活动,我与你有了接二连三的亲密接触。你临海筑城,抗击倭寇,千帆竞发,耕海牧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漫步你的古巷石板道,寻梅听笛,流连忘返;捧读你的历史文化,心潮难平,书不释手。

  你因为远古满山遍野的梅花而得名,但那诗意和花香已经久违许多年。乡愁涌动,文化复兴,2014年将军山开辟了“古韵梅园”。春节前后,我三次前往“古韵梅园”观赏梅花,红梅、宫粉梅、绿萼梅、白梅寒冬傲雪争相吐艳。梅花不畏严寒迎春绽放,艳丽而不妖,高洁而秀雅,清香而幽淡。梅林繁花满枝头,凌寒报春尽风流,我想起元代诗人杨维帧的千古名句:“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信步赏花扑鼻香,人生能有几回闻,我耳畔响起《梅花三弄》的歌声: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观梅赏花者络绎不绝,那诗意那花香沁人心扉,洋溢在男女老少的脸上……

  古城围绕将军山依山势而建,三面临海。房屋石块砌垒,既错落有致又紧依相邻,如龙盘虎踞,开门见海,水天一色,尽收眼前。城内一米多宽的巷子纵横交错,蜿蜒起伏,极易让人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口。当年军民踞此守城,同仇敌忾,居高临下,奋勇御敌,拼杀倭寇。那些残缺破损的石碑,仿佛还辉映着筑城抗击倭寇的刀光剑影;那尚存的古城门以及斑驳的古城墙,仿佛还无声胜有声地传颂着腥风血雨中永生的伟大民族精神;那大草鞋吓退倭寇的机智和调兵遣将、巧妙布阵歼灭倭寇的神勇,后人肃然起敬,世代供奉。

  看似没有什么的“梅城弄笛”能成为吴航十二景之一,自有其独到之处,其传说虚实相辅,妙趣横生,意韵无穷,但不知有多少人真正听到了梅城的笛声?倒是“梅花出美女”的赞语,令不少文人墨客慕名前来,陶醉于“美女”那“白牡丹”般的风韵,而且还感叹不已地写下悦心的评论,以致那些人文学者专家怦然心动,要身临其境探访考究。

  登上“梅壶友谊楼”,我放眼远眺,大海波光粼粼,耕海作业的小渔船星罗棋布,此起彼伏的浪花绵延不绝,如白色绸带一条一条地飘向海滩;我极目遥望,隐约看到壶江岛,那临海而立的“友谊牌坊”闪现眼前。互相赠建的“梅壶友谊楼”和“友谊牌坊”遥相呼应,传承了共同抗倭寇、危难见真情的铁血舅缘。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古城古巷古屋古井古石板道,无不弥漫梅花情韵;那赶海弄潮的渔歌唱晚,无不展现梅花情怀;那患难与共的舅缘世泽,无不彰显梅花情义。如果说海洋文化滋养了赶海人,那么梅花文化则陶冶了赶海人的情怀。

  日新月异,古城渔镇已经不能承载赶海人的梦想。过去赶海人因为梅花飘香而云聚,现在赶海人为了圆梦怀揣梅花情结而出走创业,有的外出经商办企业,有的漂洋过海去异国他乡谋求发展……重视文化教育的赶海人得到回报,他们的下一代“学而优则士”,考取公职成为城市人。古城从事捕捞作业的赶海人越来越少,出走创业的赶海人越来越多,渔镇没有了往日的喧闹。

  沧海桑田,古城渔镇正经历着社会大发展引发的锐变,尽管康庄大道已铺就到家门口,海丝云帆高挂已起航,但还是栓不住赶海人另辟蹊径的心,因为赶海人有长风踏浪的胸襟,有志存高远的信念,有梅花乡愁——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