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那年求学路

作者 黄榕英

http://www.clnews.com.cn  2019-11-15 18:46:10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在新中国七十华诞来临之际,我回到家乡,在这云淡风轻的时光下,我站在家乡的龙江畔,许多年少时的记忆,在眼前闪现。

  那时,那江,那船……依稀留在记忆深处。

  赤屿小学生毕业后,都要渡过龙江,经丰山到首占后山观上中学。龙江是连接两岸的唯一通道。赤屿部分村民的耕地在对岸,所以每天出工、收工,上学、放学,做买卖,走亲戚,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它也成了这些学生仔求学的必经之路。当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一周回家一趟,因而周一就要带足一周需要的大米、菜和换洗衣服。大家有的背,有的扛,有的提,负重一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

  如果碰上晴天,一切都还顺利。一旦遇到了雨天,上学的学生们就惨不忍睹了。渡船有5、6米长,宽2米多,船舱只容得下摆渡人的一张小床,除了船舱,甲板就是露天的。这样的船只靠一个40多岁的男人摇橹来回奔波。下了雨,船板更滑了,大伙儿上船时免不了带着雨伞,小船就显得更拥挤了。骑自行车的男生都会很自觉地留在最后,等大家上船了就站在船尾,把自行车靠在船舷上,一只脚站在船里,一只脚和双手护着车;为了节省空间,还有的直接把自行车扛在肩膀上,就这样挤挤挨挨地上了船。船行到河中央,如果遇到大船经过,江面就变得很不安分起来,随着水流卷起大波浪,拍打着船,发出“啪——啪”令人胆颤的声响,这时摆渡人就会停橹让船随着波浪起伏摇晃,船上就不时传来“啊——哎呀”的惊呼声和“站稳了,站进来些”互相关照的叮嘱。庆幸的是每次都能有惊无险。

  赶上落潮的时候,就更麻烦了。由于水位变浅,渡船无法靠岸,搭渡的人们就只能从船舷下来,小心翼翼地踏过布满苔藓和淤泥的道路前进,再沿石阶往上走,这都需要冒着滑倒的危险,但是,学生们从不拥堵,一个跟一个有秩序地走着,村民们自然总是让这些赶时间上学的学生仔先走。

  恍惚依稀,时光就这样走过了几十年,如今,回到故地,昔日渡船已不见,摆渡人也已不再,求学的时光也一去不返。

  站在龙江大桥上,环望四周,高楼林立,水泥路铺满全村的每个角落,村庄在绿树掩映中,是那么的静谧而又和谐。乡村就这样在新时代中,得以蜕变。多少年不敢奢想拥有小轿车的梦,就在眼前成真。如今,每次回到故乡,小轿车走的是不知道多少可以选择的路,从城区出来,哪个方向会更近些?小轿车在高铁的高架桥下穿过,小轿车从宽阔的大桥面上疾驰而过,习习江风,是那样凉爽宜人。急急赶路搭船的日子,已成了天方夜谭。

  从这条上学路的变迁,看到祖国突飞猛进,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梦想正在成真。乡愁不再,留在心头的是七十年的豪迈与激情,留在眼前的是改革开放的硕果累累。这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更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担当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