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学艺术 >> 正文

琴江泗州街赖府往事

作者 郑巧蓬

http://www.clnews.com.cn  2021-08-09 18:21:18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孝友之家旗营葆书堂赖府,原系清雍正七年赖坤奉文移驻洋屿时所置兵房,于清咸丰年间扩建,迄今已有150余年,古色古香,端雅别致,邑内推首。葆书堂赖府是旗营中保存最完整的民居珍品。

  赖通照,字天华(1768-1832年),福州驻防军正黄旗通奉大夫。清雍正七年(1729年)在福州三江口设置水师,福州驻防军正黄旗人赖坤奉文徙驻长乐洋屿,其孙赖通照年幼时即知孝亲爱友,诚恳真挚。他身体虽弱,但每见老父汲井,即请自代。入旗营充“领催”,职微薪薄,家境贫艰,而事亲至孝,虽三餐困难,尝结腹以奉亲,甘脂必备。37岁失偶,誓不再娶。遇有操劳作苦之事,均不让弱弟与及。弟得疾早逝,当时旗营中有摊捐资助孤孀之先例,戚族也劝其去领,他却说:“我不能因弟之孤寡而累及同营。”因而坚执不请,宁愿躬自抚养。以后又为侄男备礼娶妇,为侄女择婿于归。至于同族中人有无后者,帮助其料理身后之事,不胜枚举。

  赖通照尤工于医道,为乡人治病而不受谢。城外五竹桥,年久失修坍塌,行人苦于徒步涉水,通照从旗营中劝捐以修复之。五竹桥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重修并刻字,至今桥坚如故。由于其生平孝友成性,上以裕老亲甘脂之奉,下以储后人读书之资,品格端谨,敬老怜幼,济困扶贫,善良慈祥,和恕待人,一生廉洁,丝毫不苟,旗里均颂义之。遂由本营官察其平生素行呈报其孝友淳笃,蒙将军奏请礼部,于清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奉旨建坊。清代,营中非常重视文治武功,特别是提倡以“孝友”立身处世,“孝友坊”立于旗营大街。旗营孝友成风,孝友文化遂成为琴江水师旗营之精神支柱。孝友坊屹立在琴江北门口大街头。当年水师将士每当路过孝友坊,仰望坊上的圣旨和意境悠远、激励人心的对联,便会涌起心潮,使命感油然而生,抒发将士精诚团结、保家卫国的情怀,成为打击侵略者的强大精神力量。

  孝友坊后面有两副楹联,其一:潜德必彰,达乎朝廷,始乎乡党;令名无忝,泐之金石,永之云礽。其二:移孝可作忠,孙子各登循吏传;因心惟克友,里闾长仰义门风。正面楹联亦有两副,其一:簪绂衍馀庆,善气驻田荆谢树;丝纶褒内行,天恩及孟笋姜鱼。其二:至性九重知,剑屿特旌新绰楔;清风千祀永,琴江犹照古衣冠。

  正面第一副楹联意思是说:有积善美德的官宦人家,虽能荫泽子孙,但也有像田真兄那样家庭和睦,有像谢玄那样自强自立、不依凭祖荫的好子弟,才能善气绵延不衰;士族之家闺门内的孝亲,达到像孟宗哭竹、姜诗孝母的程度,就会得到圣上褒奖。

  第二联的意思:至性,至诚仁爱之意;九重,旧指皇帝所居之处,以指代皇帝;剑屿,琴江的别称;绰契,牌坊。第二句:清风,指清正廉洁之风;千,千年之意。这句意思:清正廉洁高贵的风气,千年永远在琴江一代代传下去,仍然遵照古代衣冠法度。对联记述过去事实,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孝友坊是中国福州的一座丰碑,是长乐琴江人引为自豪的忠孝文化凯旋门,传承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孝友坊经历“文革”灾难,局部受损,2001年8月由琴江海内外乡是琴江儿女共同亲捐资修复。

  其子赖安(生活于清嘉庆前后)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巳卯科举人,道光丙戌大挑列一等,一代河臣。他奉旨签发东河(黄河东段),东河河帅严烺一见,即目为大器,委以重任。曾任东河河道总督的林则徐与其商议兴利除弊事,也称赞"此治世才也!"赖安志在河防,治河二十余年,备尽勤劳,精细过人,果断非常,且不避险情,知难而上。河帅栗恭勤尤为倚重,飞章保奏,由正八品(县丞衔)历升至正五品的上南河同知。赖安在修堤治河时,主张"以民为本",险情发生时,赶赴险地,组织堵口,在堤上设置粥棚,广施药饵,送医避疫,以安民心。民众列队登堂,歌颂其德。经河帅钟祥奏请奖励,奉旨赏戴蓝翎加四级。后因积劳成疾而申请解职,又被慰留并赏加运同衔。终于一病不起,殁于任所,享年五十有七。

  赖丰烈,赖安长子,字树臣,晩号听鸿居士。很小时跟随其父,其父官居两淮盐场海州分司。一直以扬州为家,到了三十岁,才授予爲盐大使。个性向来高尙,不屑于官场升迁,后买了一座小园,弹琴咏诗,平淡过日子。到了五十多岁始,才补广盈库大使。辛亥革命后。换上道士服,杜门不出,以祖墓在吴中,晩年就寓居于苏州,到七十多岁时,以隐遯卒。生前写过《福州洋屿赖氏家谱》是研究琴江赖氏历史的一手资料。他弟弟丰熙,字葆忱,以举人身份历任江苏几个县,有一定政绩,与丰烈相友爱,白首怡怡。丰烈死后,其弟做一首哭兄诗,非常哀伤。人至不忍读,他比丰烈晚十年去世。

  赖以森是赖通照的长孙,字端甫,赖以森五岁而孤,七岁时祖父又过世,由伯父赖安抚养长大,曾任福建尤溪,瓯宁、泰宁、漳平、海澄等处花翎知县,授同知衔封朝议大夫,赠武翼都尉。赖以森平时不多言语,遇事冷静沉着,善于分析,上司很是器重。赖以森到尤溪、瓯宁任职,看到山区县重男轻女很严重,经常溺女婴,为扭转不良风气,他创办了“生生社”,带头捐款筹资设立育要堂,挽救了许多女婴生命。任泰宁知县时,了解到当地停棺不葬之风盛行,为改变这种陋俗,赖以森出告示,严令乡绅带头,限期埋葬亲属死者。不出半个月,停棺纷纷安葬。海澄县地处闽南,归侨多,争讼多,械斗多。以大欺小,以强欺弱,陋习为闽南之最。赖以森到任后,首先惩治恶棍,而后收缴械斗的器械,再而订立新的乡规民约,创建书院。经过一系列的整治,治安得以好转。民风大变。上司称赞其是“为吏之才”。赖以森始终以“为善最乐”为座右铭。任职时,经常打开粮仓,数济贫民,下乡视察则少带随从,节约开支。退休返乡同样经常接济乡邻。他扩建琴江赖氏住宅时,写了“为善最乐,传德日休”的对联贴于中堂柱子上,以勉子孙。

  赖以森后人有四人留学日本。赖丰煦,是赖以森三子,字颂和,号少春。附贡生,日本法政大学专门法律科毕业。回国后任两淮盐大使、浙江龙泉县知县,勤政爱民,有政声。离任时,该县绅民集体制送“万民伞”相赠。返梓后,热心家乡教育,积极组织校董会,捐资助学,于1930年初创办了新型的琴江小学,亲自为该校延聘优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使该校被誉为“模范小学”,为家乡办学,培养人才,做出了贡献。赖丰煊,是赖以森四子,字辉,号述端,留学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士,曾任保定武备军官学校教官(首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济深是他的学生),福建全省陆军执法官,南靖县、邵武县、将乐县县长等职。赖丰焯,赖以森五子,字彤卿,号祝三。群庠生,留学日本大学商业学士曾供职于大清银行。赖履后,是赖以森的长孙,字翰生,号仰,留学日本千叶医学院,医学士。回国后,曾任北平三吕国民革命军旅部军医处处长。

  笔者与赖氏后人赖在洪曾是忘年之交,由于他家离笔者学校很近,笔者经常前往看望他,听他聊赖氏过往的历史。当笔者在一史馆与台北故宫找到赖氏史料,都会告知他。今日笔者整理出赖氏历史,感悟人要有好家风家训,才能家族兴旺。希望未来赖氏故居能成为琴江家风家训馆,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