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旅游 >> 正文

龙津延祥斗门桥

http://www.clnews.com.cn  2017-11-21 08:38:18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航城街道龙津村有座延祥斗门桥,又称闸兜桥,据记载是北宋太宗淳化年间,由后山延祥寺僧侣建造,有较高的考古价值,闻名遐迩。

  延祥斗门桥共两座,左名济桥,右名榕桥,各长一丈四尺,由三块条石铺就。济桥桥栏刻有“听涛观澜”四个大字,仍清晰可见。而榕桥与济桥相距约20米,之所以名为榕桥,因在桥边长有两棵榕树,其枝干须根缠在一起,撑起了一个巨伞,故名为榕桥。据林业部门调查鉴定,其树龄都在三百年以上。紧靠延祥斗门桥的兴济堂,乡人又叫泰山宫。明成化年间建,清乾隆己卯年重修。建国后改为小学,1995年又修建成闸兜礼堂,作为节日大型演出和喜丧事办酒场所。后来村委会还在礼堂的上方加盖一层老人活动室,成为村民的休闲场所。这样,原先的兴济堂则由信众献资移建在后面的坂头山上。每年重要节日,乡民们纷纷在这里设案供香,热闹非凡。

  龙津村最长寿星,今年96岁的高孔营介绍,过去济桥下设置一个巨型闸门,供蓄水之用,并设了水碓,每到水闸开放,人们可借水力舂米,“闸兜”也因此得名。当年站在斗门桥上望去,是白茫茫的延祥湖和绿油油的良田。村民不管下田,还是收工回家,都要从桥上经过。待到河水上涨,闸门放开,桥下流水滔滔,村民撑着一艘艘载着肥料的小船,顺流驰向莲柄港,靠岸后,再把肥料挑上来,倒在粪池里储存起来,待到春耕时使用。

  高孔营说,过去在斗门桥前面是通往龙门的大江,江边形成一个“荡船坞”,每天都有十余艘外地帆船在这里停泊。特别冬节至清明节这段时间,从霞浦县运来百余担带壳的牡蛎,这时几乎有数十名村上妇女就来“开蛎”赚钱,当时斗门桥下人来人往,是远近闻名的“牡蛎市场”。

  近年来,龙津村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部分劳动力到国外、省外投资创业,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虽然延祥斗门桥面早已填为通道,但石拱桥栏和那两棵老榕树尚在。每到重大节日或夏日晚上,斗门桥成了村中最热闹的地方,许多老人坐在榕桥、济桥的桥栏上,谈论着家乡的巨大变化和美好的未来。

  (作者 王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