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莲柄港,1929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5-27 07:50:07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莲柄港全体成员合影

第二机厂进水池

  莲柄港是我市重要的水利工程,引闽江水至莲柄村,穿龙腰山至北山村,灌溉长乐10万亩良田。近年,我市更是投入巨资给予疏浚、净化、美化,使得莲柄港水清清,两岸绿油油,继续发挥其水利作用的同时,成为我市一道良好的风景线。

   宋林安上首倡开凿莲柄港水利工程

  关于莲柄港开浚历史,我市许多文史资料记载有“林安上首倡开凿莲柄港水利工程”的故事。莲柄港本是天然港道,由太平港支流——龙门港的尾道至莲柄村止。因龙腰山阻隔,江水不能东流,长乐中部平原农田无法受益,逢天旱之年往往几近绝收,乡民每每望天兴叹。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古槐屿头人龙图阁学士、广东安抚使、驸马林安上,热爱家乡,上书朝廷,恩准长乐免征田赋三年为开凿莲柄港至北山渠道之费用,拟引闽江水灌溉长乐南北乡农田,亦利舟楫。他亲督工程,按斗石斗米计资。终因龙腰山岩石坚硬难凿,三年无成。林安上也因被宦官诬陷,半途而止。后明清及民国初,人们也曾数度以土法开凿,欲继前功,均以未竟而罢役,其费用之巨大为重要因素。

  民国重启开浚工程

  民国莲柄港重新开浚鲜有史料记载。近日,我市历史爱好者郑巧蓬先生,从国家图书馆征集到部分有关资料和图片,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该资料出自《海军莲柄港溉田局第一期报告》,该报告由福建莲柄港溉田局于民国18年(既1929年)9月出版,资料详细记载了莲柄港区域及历史、农事试验场、建筑状况、费用等。

  报告在内页印制“总理遗嘱”:“中国几千年来耕田都是用人工,没有用过机器,如果用机器耕田,可减轻十倍或百倍人力,养活多一倍人。”“中国现在有许多荒田不能耕种,是因为地势太高没有水灌溉,若用机器抽水,把低洼地的水抽到高地,便可以开辟来耕种,已开辟的良田因为没有旱灾,更可以加多生产,那么粮食的生产自然大大增加了。”这些节录自《民生主义》的孙中山先生语录,可见当时对机械化耕作、对水利的重视,这为莲柄港水利工程的重新开启创造了条件。

  国民革命军海军名宿、“吴航陈季良”感慨:“吾中华地大物博为世界所共识,而民生凋敝,常至于患贫,其故何哉?地不能尽力,则物不能孽生。”对莲柄港的开浚,官民呼声甚高。

  据记载,民国14年,闽省军阀割据,长乐划归海军势力范围,海军总司令部因该处为海军陆战队驻防之地,遂派船政局长陈铿臣筹备一切。民国16年3月设立了长乐莲柄港溉田局负责施工,由马德骥任局长,杨廷玉任工程科科长,马翊昌任总务科科长,还有其他细致的分工,以专其责。费用方面,主要“向闽厦各银行息惜钜欤,以成其举”,开浚莲柄港之工从此开始。

  开浚水道 、装置机厂、凿断山脉

  溉田局为开浚工程订立了宏伟的第一期工程计划,分三大步:开浚水道 、装置机厂、凿断山脉。

  开浚水道由尾道起,过龙腰山麓北山店为总干线,在北山店设总水门,分出左右干线,左干线经北山、鹤上、旒峰、山边各乡,达于漳港;右干线经岱岭、屿头、沙京、洽屿、湖南等乡,达于壶井,总线计长50余里。报告记有:“此项工程在尾道、二桥之间,原即龙门港,港良宽阔,且少曲折,常有潮水涨落,不过稍加开浚即可利用,工不甚大。惟自二桥以上,工费较巨。”

  装置机厂是重要的一环,因落差较大,所以在总干线之间装置了两个机厂。第一厂在二桥,第二厂在龙腰山麓(即马林桥),各装有400匹马力抽水机一架,每小时可出水12000吨。并建了上下水池各一个,“第一厂机器抽水高9尺,第二厂机器又抽高19尺。”(注:民国1尺=35.3厘米)此项工程第二厂靠近山麓,地质坚硬,工作相对较容易;第一厂地址是古时候的冲积地,土性浮松,随挖随陷,工作极为困难。

  凿断山脉是最艰巨的工程。据记载,“该山长约1200余尺,最深之处有43余尺,石质坚硬,非常难凿。此次由上海金宝寿五金公司承包开凿,费时将近一年,可见其工程之浩大。”

  第一期灌溉中南两区6万余亩农田

  至报告发布的1929年,水道方面,从二桥至北山店总干线已开浚完工,左右干线已成三分之二,尾道和二桥之间正着手掘深;机厂方面,第二厂已装置完工,第一厂地址也已打好,水池厂屋机器尚在建筑中;龙腰山脉则于该年3月全部凿断,完全告竣。第一期工程开浚,可灌溉中南两区6万余亩田,昔日贫瘠的土壤,将变为膏腴之地。

  第一期总费用为80余万元。该溉田局对第一期完工后的收入做了估计。按照预算,第一期工程完工后,年可征收抽水费36万元。据该局工程科科长计算,在未开港之前,因水分不足,每亩只能收3石(注:1石=100斤)稻谷,开港后保障水分充足,每亩可增收至5石之多。以五分之一收为抽水费用,即每亩年抽一石,6万亩年可抽6万石,每石以6元计,则年可收入36万元的利益。

  第二期通金峰,漳港筑海堤,灌溉北区3万余亩农田

  该溉田局对第二期工程也做了计划。二期工程即就左干线中段分出北干线一道,达北区下头、洋里、柴墩、浮竹各乡,更就第一第二扬水场,各设置同式抽水机一具。同时计划“于漳港迤东筑造海堤,则该处滩涂可开辟农田万余亩,桃枝、屿头各湖(前农民籍此湖水以灌溉少数田亩,然遇旱,水池干涸,水量难以满足),亦可改为稻田或鱼池,再将水道两堤逐渐整顿种植果树,一方保护堤埕,一方可收天然之利,不出数年,长乐一县鱼米产量当倍于今日。”

  第二期工程需费用约50万元,灌溉北区3万余亩农田。报告中预计:“全功告成,可增收粮食40几万石,长乐将不必依赖外粮输入。”

  对该工程,时人评价甚高。有人相比“蜀之灌县水利”,“福州海军学校”校长、江南造船所所长陈兆锵,则将之相比“关中郑国渠、渭中白渠”,“同具久远历史意义”,“他日吴航之人弥望时,必有喜郑白之再生者。”

  (记者 柯多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