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敬业乐群—传承百年的校园记忆

作者 郑建豪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1-05 14:54:31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大凡上了年纪的梅花人,有在梅花中心小学老校区就读过经历的,都对梅花中心小学原教学楼——中西合璧的“红砖楼”印象深刻,更对“红砖楼”中间的石砌台阶和“洋灰”栏杆记忆犹新,特别是栏杆正中间的“敬业乐群”题刻更成为几代梅花人的集体记忆。

5.jpg

  梅花中心小学第16届毕业生在红砖楼合影(图由陈礼球提供)

  梅花中心小学的前身是由长乐知县丁振德与梅花乡绅吴祚雍、林文庆、王宣猷、陈国治等创办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梅花私立若性小学。以老旧的清代和羹书院为校舍,办学规模较小,只有三个班,学生近百名。民国七年(1918年)学校更名为长乐第五区私立第一高等学校,招收学生400多人。因原有的校舍老旧及规模较小,无法满足办学要求,于是学校董事会向梅花民间广泛募集资金,在原和羹书院后方龟山之上辟建一座的砖木结构两层红砖楼房作为办公及教学综合楼,俗称为“红砖楼”。该楼上下两层正面皆为欧式拱形柱廊,外观款式新颖洋气,是当时长乐乡下最气派的教学楼。

6.jpg

  因是依山而建,“红砖楼”的地面与下方操场之间约有3米左右的落差,于是便在“红砖楼”正中建了一座可左右通行的石砌大台阶,台阶之上建有近一米高的水泥栏杆,在台阶最高处栏杆的正中间,由时任校长林国良亲笔题写“敬业乐群”四个颜体楷书大字作为校训。

9.jpg

  林国良,字逊之,长乐鹤上洞湖村人,清末举人,学识渊博。原在家中设塾课徒,声闻远近。宣统元年(1909年),被梅花小学校董会聘为第二任校长,直到民国25年(1936年)因年老辞职回家,在梅花小学任校长达二十七年之久,为民国时期梅花的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来解读一下“敬业乐群”这四个字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内涵, “敬业乐群”,汉语拼音为jìng yè yào qún,乐读yào,解释为喜欢、爱好,与“仁者乐水,智者乐山”中的“乐”相同,福州话读音为“藕”,语郊切第七声。典出《礼记.学记》,原典为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即是说学习了一段时期之后,不但要能掌握基本知识,还要提升到 "敬业乐群" 的境界。唐代经学家孔颖达(574 - 648)在《五经正义》中解释说:"敬业,谓艺业长者,敬而亲之;乐群,谓群居朋友善者,愿而乐之。" 朱熹(1130 - 1200)也说过:"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 这些先贤的说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这四个字的丰富文化内涵。通俗一点讲:“敬业”即要求人们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学业、职业心存崇敬,专心致志、严肃认真、勤奋努力。“乐群”则要求人们广交朋友,融入团队,共同进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作为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敬业乐群”成为人们履行社会责任、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然途径和方式。

  作为校训“敬业”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要求学生拥有适应时代的人文与科学知识,努力学习、潜心钻研,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乐群”,不仅是与同伴互助,更需拥有共存意识与开阔的视野。 “乐群”者,共存也:与自然共存、与他人共存、与社会共存,培养学生“学会共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也是新时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从教师的层面来理解“敬业乐群”,“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敬业”就是一种凝神用志的学研精神,一种恪尽职守的责任担当,一种弘毅健行意志品格,集中体现为一种热爱教育事业、真诚奉献、执着追求的职业道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敬业是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教育的专业性、崇高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敬业奉献、敬慎立德、敬明教化、敬学育人。敬业就是始终坚守教育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守勤奋学习、与时俱进,始终坚持对事业的热诚专注,静心教学、潜心育人,诲人不倦、笃学求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乐群”,“乐”乐于,“群”合群。“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即乐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与人和谐相处。乐群是一种社会公德,是传统和谐文化的具体表现。 教师为人师表,要做到胸襟坦荡、严己宽人、明礼敬人、诚信和人,扮演好各种人生角色,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积极倡导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彰显教师嘉言懿行、谦逊和善、温文尔雅的仪表风尚。以“敬业乐群”为校训,也正体现了梅花小学百年来的独特风格及办学宗旨。

1541591599180132.jpg

  陈诗豪

8 (1).jpg

  池芝盛

  百年的办学历程,百年的文化积淀,使用梅花小学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百年来,梅花小学的广大师生正是秉承着“敬业乐群”的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学为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全面素养,取得了累累硕果,使一个海滨渔镇的小学校成为著名的省级农村示范学校。从古老的“红砖楼”中走出了许多优秀的学子,中国糖尿病鼻祖池芝盛、化工学家王道盛、船舶工程师许天豪、长乐西医外科奠基人陈诗豪等。建国后培养的学子,更是人才济济,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令人惋惜的是,这座承载着梅花几代人集体记忆的“红砖楼”于1982年因扩建学校而被整体拆除,"敬业乐群"的题刻也被丢弃于操场角落,如今更不知湮没于何处。

1541664815582382.jpg 

1982年拆除“红砖楼”扩建后的老校区,现已废弃不用   刘美寿拍摄

1541591694666027.jpg

  梅花中心小学新校区(图由陈礼球提供)

1541591783452963.jpg

  梅花中心小学新校区(图由陈礼球提供)

  2016年梅花中心小学搬迁到新的校址,学校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幅改善。整洁的校舍,靓丽的风景,将给师生们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今后我们不仅要继承百年老校的"敬业乐群"优良传统,还要在继承中发展,在继承中超越。一百年的积淀,是学校再提升的基础。如今,这所百年老校更承载着新的使命,扬帆再度起航,去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