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六平山印象

作者 陈震旦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2-07 15:56:20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在六平山下,耕耘近卅载,除了两次扑灭山间野火登临山顶外,我隔了很长时间都无暇揽胜六平山。真可谓“辜负名山已有年”了。

  后来,听了人们对六平山历史沿革的介绍;看了六平山的逸闻轶事、诗文摩刻;感受了“汾溪流月色,北涧送涛声”“草带吟中绿,坛香雨后晴”的景与情,我对六平山才有了真切的认知。

  六平山胜迹,兴于宋,隆于明,衰于清。时序更替,岁月沧桑。历代名流或登山揽胜、吟诗刻石;或种梅植竹,营建园林;或椽舍讲学,培育英才……六平山的历史,积淀了浑厚的六平文化。

  宋淳祐年间,宰相陈合,卸职归里,移居六平,拓地开山,营造“天地四方宇”。理学家朱熹摩崖题刻“石萝烟月”,笔锋遒劲。明兵部侍郎陈省及儿子,构建“如有别墅”,楷、草、篆、隶十多处诗文题刻,显现其超凡的文字功底。中书舍人陈询仁讲学东溪精舍,教化了吴实、李骐等十人,他们日后多擢升高位,功成名就,成为当时的一代精英。特别是大器晚成的马铎,“替主郊天”,当上“一日君”的民间传说,至今还令吴航人津津乐道,赞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喝过汾阳溪水,与六平山结缘的历代进士16人,状元3人,还有官拜“大夫”“兵部尚书”“编修”“省督察专员”的6人。

  人们都说,六平山出“人杰”,缘因“地灵”,莫无道理。据《八闽志》载:“六平山在长乐县宾贤里,距县里许,蜿蜓六曲。因名。”它海拔579米左右,不算高,但“踏破溪桥千涧月,俯临城廓万家烟”的意境,那深潭瀑泻、那天风吹梦、那回峰际海、那形结清翠的景致,无不透出一种空旷清幽、脱尘绝俗之神韵。

  从“六平胜迹”山门拾级而上,“初有”“如有”“小有”古存三处自然景观,令游人驻足。不论是“明月不知人睡去,夜深犹向隔墙来”的初有庵;不论是“山泉迸户生池草,石洞当门老碧梧”的如有洞天;还是“峰顶烟霞傍帝居,悬岩古洞木扶疏”的小有天,它们都以泉悠、岩翊、峦岌、石嵯以及摩崖石刻取胜。斜径逶迤,蔓萝交接,给人一种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的感觉,更平添一份空寂中的凝重与深邃。

  从山麓到山顶的“北涧寺”,顺着山路蜿蜒,今人取景构建五个亭阁,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

  “聚贤亭”,傍溪而筑。面对“百丈岩泉路,争流石有声;出山知愈下,故作不平鸣”的潺潺流水,勾起当年这一带九支水碓,声喧绝壑的追忆。如今静卧“怀仁桥”旁的石臼、石磨又能告诉世人什么呢?是失宠的落魄,还是勇退的休闲!

  “永思亭”前小憇,俯瞰航城,面前正如一把铺展的折扇,扇面上那鳞次栉比的建筑形廓,正像散发油墨清香的丹青。如此硕大的折扇给清风以濯心灵,似棋局以悟人生,让人们用一种独特的思考去诠释古今。

  经“乾坤一草亭”登磴而上,到“松风亭”。这儿“松枝偃蹇皆成风,树甲参差半是龙”。在“光饼”岩上泉水淙淙,在万松林间涛声阵阵。当你天未明、月未坠的时分在此徜徉,尽可感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幻境,那份惬意。

  过“松风亭”,陡壁如削,石径盘旋,径侧一株三支并出的苍松,匀称脱俗。说不准哪天,这棵奇松,被授为名木,“挂碑”加以保护,让游者观赏呢!

  到“揽胜亭”,瞭望四周,视野更加开阔。一只巨大的“蝙蝠”,惊天动地,俯冲而下。你看,那黄岐山——肥大的身躯;你看,那芝山、首石山——振羽的双翼。啊!苍天赐蝠(福),难怪吴航自古繁华!

  再攀援而上,经“江山全览”便到“北涧寺”。在此远眺,一羽栩栩如生的仙鹤由西而东,姗姗飞来。“三台宴”不就是鹤冠吗?首占、玉田一带不就是展开的鹤翅吗?筹东、马尾一带不就是伸直的鹤肢吗?惟妙惟肖,如此逼真!怪不得城关东邻世称“鹤上”。这到底是天机还是人与自然在对话?这奇景,形似神似,大概是天地之间一篇既可解读又可言传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