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感其恩建祠立庙 祀其像从人至神

作者 陈明清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1-04 15:06:33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郡县治,天下安。”县治乃国之命脉。中国上下五千年,青史留名的县官比比皆是,从王安石、陶渊明、耿仁杰、包拯、海瑞、郑板桥等等,他们胸怀天下,忧国忧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名垂青史,传颂至今。

  长乐自古以来也有许多好县官。尽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贪污腐败充斥官场,有“三年清地府,十万雪花银”之说,但他们为官清廉,一身正气,保一方平安。

  长乐自唐武德六年(623年)建县以来,出了不少好官,就唐这一朝代,就有“县东五里有海堤,葺奉命所筑”的李葺,“令长乐有治绩”的殷堯藩,“关乎民生捨它建寺,民声大振”的王想,等等。

  许多好官的业绩,赢得众人的敬仰,死后老百姓感恩戴德,为他们建祠立庙,塑雕圣像,从“人”至“神”,受到世代祭祀。今天介绍几处百姓为长乐县官林浦修建的祠庙。

  据《长乐六里志》载:林浦,唐末避地海滨。凡山巅水际,可维舟处,皆凿义井以给行人,呼为林公井。及卒,里人祀之。案林浦,光俗里人,祀泮野通济王庙,遗址尚存。《福建省志》《闽侯县志》俱有传。

  由此可见,林浦因解决百姓的饮水大问题而深受群众敬仰,宋代的皇帝也封他为“广威通济尊王”,夫人张氏亦封为“灵济夫人”。查阅《八闽通志》《福州府志》《长乐六里志》等史料,在长乐百姓感其恩德,多处修祠建庙:

  一在故乡光俗里泮野尖峰山,曰祖庙。宋嘉定元年(1208年)建,浦生前居其处。在筹歧、厦朱、马头等沿江处都建其庙。

  二在县十二都。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里人林崇礼创,以祀通济神,故乡人呼其祠曰崇礼,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重建,今名崇礼境。

  三在旧西关外。宋端平间(1234-1236年)建,后移为临江馆,迁祀其神于郭门楼上,嗣复驻节亭。笔者多方寻找此庙碑,后在井银池处发现,今碑在圣堂宫左边。

  四在航城街道东坑村。据有关碑记与史料云:始建于宋宝祐年间(1253-1258年),坐东朝西,背负后门山,前临闽江,庙建筑恢宏,雄伟壮观,历经清嘉庆、光绪、民国、庚寅年数次扩展重修,今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占地近千平方米。内有联云:“通济威灵日月鉴,尊王赏罚天地知。”庙内有墨底金字横匾高悬书“通济尊王”,穆目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