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休闲在长乐 >> 正文

状元故里 海滨邹鲁,长乐潭头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4-28 08:35:55   来源:兆亮传媒  【字号

  潭头镇地处闽江口南岸、长乐市东北部,东连金峰、文岭,西接猴屿,南邻航城、鹤上,北隔闽江与琅岐岛相望,因处在江水拍岸首当其冲的港湾得名。全镇陆地面积56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2.3万人,是长乐市著名的侨乡。

  潭头人文历史悠久,旧名崇贤乡,是北方移民首选之地,长乐文脉源头, 自古人才辈出,历代共有进士108名,唐朝林慎思兄弟五人同登金榜,唐懿宗赐“兰桂同芳”匾,将“崇贤乡”赐名“芳桂乡”。五子登科,一时传为佳话。

  儒学大师林慎思,八闽思想家第一人

 

  著名侨乡--大宏里,古称钦平里,因林慎思参加宏词博学科考试得第一,御赐“钦平里”为“大宏里”,荣耀乡里。

   状元马铎,代驾郊天(代天子出外祭天)一日君

  长乐关于状元马铎的故事很多,有兴趣朋友可点击图片放大阅读或上网搜索

  神童进士刘砥,刘砺,师从朱熹,文章造诣,醇雅宏博

  文脉潭头,文风蔚然;登文古道,登文接踵。潭头文石村登文道历史悠久,是古代文人成功之道。谚曰:梅花出美女,文石好道头。

  潭头五中,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讲习传经旧地

  潭头菊潭文化中心前朱熹雕像

  古潭头不仅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优美景色也很多。美景“飞雁落湖”雁山、西湖,位于状元马铎故里潭头岭南村,湖山胜景,美不胜收。

  这样的一个高层建筑亘在西湖边上,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吧,不知道是怎样规划设计建造出来的

  潭头地处闽江入海口,江海交汇,江水拍岸,潭头首当其冲,独占鳌头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是鸟儿的天堂 

  宁静的潭头港,停泊在港湾的渔船

  很多年了,潭头港,好像都不曾改变过

  码头旁边的依城伯酒楼,曾经名声在外,辉煌一时;希望老店能革新创意,重整雄风

  侨乡泽里,闻名遐迩。泽里文化中心,是华侨爱国爱家,热心家乡发展的集中缩影。

泽里文化中心,海外华侨的拳拳爱心

  鳌峰岩,俗称泽里岩,因峰似鳌故名之,就坐落在侨乡泽里。

  锦鲤岩,位于潭头边兰村,是历代文人攻读诗书之处,马铎,刘砥,刘砺均曾在此攻读。

  锦鲤岩卧佛,还挺高大壮观的,可惜不是历史遗迹

  晦翁岩,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因朱熹号晦翁,故得名。位于潭头二刘村龙峰山上,是一处景色秀丽,人文荟萃的旅游胜地。

  将军岩,位于潭头岱西村,风光不错。

著名的德成岩,坐落在筹峰山中,古称“筹岩”,后朱熹因钦羡林慎思“儒英忠义”和“续孟功业”,谓其“德成于此地”,题岩名为“德成岩”。

 

  最后,让我们一起深切怀念一位在潭头家喻户晓,德高望重的老人家,热心公益事业的港胞施克灼老人。 

      (作者李兆安)

  长乐新闻讯:长乐市潭头镇大宏村的港胞施克灼老先生,20多年来,陆续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600多万元。4日,这个对自己“节省”、对家乡公益事业慷慨的老人走了,周边近万乡亲扶老携幼前往送行。

  施老先生1934年出生,15岁时失去双亲,与年迈的祖母相依为命。1957年,23岁的施克灼离开家乡到香港当了一名海员,开始在外闯荡谋生。在风口浪尖拼搏了20多个春秋后,靠着多年勤俭节约,有了些许积累的他于1981年在香港独资开办了一个家庭式农场,饲养乳鸽供应酒家菜馆。在尝试过创业初的失败后,他的事业开始起步,最后获得成功。

  虽然在外闯荡多年,但施克灼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他十分重视兴学助教。1990年,他出资5万元,并作为主要倡导者带动其他4名华侨筹措资金16万元,成立了大宏小学教育基金会。1996年,他又捐资10万元成立施克灼教育基金会,并表示将陆续增资。大宏村一名学子从北大毕业后打算出国深造,因无法筹足经费打算放弃,施克灼得知情况后又出资支持他出国。数年后,已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这名学子,在施克灼新居落成时,特意送上一面“美名壮大宏”的金匾以表感激之情。

  2000年至2007年,施克灼先后捐资近380万元用于家乡公益事业。2003年,他带头捐资19万美元,其他海内外乡亲也积极捐款,集资1700万元人民币,建成了占地33亩,集音乐喷泉、公园、灯光球场、儿童乐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图书室、乒乓球室、棋牌室、演出大厅等于一体的大宏华侨广场。广场很好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大家放松休闲时,都不忘念叨施克灼的好。

  2008年,老伴刘淑卿去世后,施老先生没有大办丧事,而是省出50万元,以爱人的名字在村里设立教育基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老先生说:“不想那么铺张浪费,老伴也是这个意思。每一项公益事业她都在背后支持我。她说孩子都有自己生活了,钱给他们也是多余,我们做公益,帮助一些人,也是积德。”2009年,施克灼出资42万元在刘淑卿的家乡潭头文庄村兴建了一座“贤良园”;2010年9月,又以爱妻名义在文庄村资助一名特困女学生完成大学学业。

  施克灼热心公益的爱乡情怀深深影响到了后辈。夫妇二人育有二男二女,各自事业有成。他们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也非常支持家乡的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施克灼全家为家乡公益捐款近千万元。

  在老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四面八方赶来的乡亲都留下了眼泪,大家都想再看一眼这名热心的老人,送他最后一程。长子施智勇说:“父亲生前总是叮嘱我们,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们一定继承父亲遗志,身在海外不忘故土,努力为家乡建设贡献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