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特色产业 >> 正文

长乐 :跨越式增长的产业基地

http://www.clnews.com.cn  2012-11-01 16:05:45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字号

  与全国其他产业集群相比,过去的一年长乐纺织业可以用“高速”、“逆势而上”甚至“惊讶”等字眼来形容,虽然长乐不可能避免地遇到了行业普遍遇到的共性困难,但在2011年,长乐纺织业依然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长乐市纺织工业总公司经理陈木珠向记者介绍:去年长乐市纺织行业全年产值约730亿元,净增18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700多亿元,同比增长36%,占长乐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42%。其中化纤业完成252.65亿元,同比增长39%;棉纺业完成281.13亿元,同比增长36%;染整业完成38.01亿元,同比增长18%;经编业完成116.74亿元,同比增长49.8%;服装、羽绒服业完成了11.91亿元,同比增长35%。

  在这份成绩单中,无论36%的纺织工业产值增长率、185亿元的净增加值,还是49.8%的经编业产值增长率,这些远远超过全国行业平均增速的数字深深吸引着记者的眼球。是什么原因使得长乐集群在过去的一年近似“疯狂”地增长?

  五大优势造就快速发展

  集聚优势、资金优势、设备优势、人才优势、政府扶持五大优势造就了长乐纺织业的快速发展。

  陈木珠向记者总结了快速发展的5个原因。

  首先是集聚优势。长乐纺织业集聚优势、规模优势明显,纺织企业已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自发聚集,形成了从初期块状经济到一定层次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特色。

  “这使长乐市纺织企业在成本控制、资源配给、公共服务、行业协作、市场宣传、人才预留等方面提高了竞争能力。”陈木珠说。据统计,长乐纺织企业通过集中采购、协商定价、原料本地消化等措施,让生产成本比集群外企业降低5%~10%。

  其次是资金优势。长乐具有雄厚的民间资本。据了解,长乐民间资本包含海外长乐、域外长乐以及本土长乐三大块。长乐是著名侨乡,侨汇收入可观,而且长乐在省外还5000多家企业,每年的利润收入数目巨大。巨额的民间资本为企业注入大量新鲜血液,为企业渡过难关提供了资金保障。

  此外,长乐是“草根工业”起源地,民营企业活跃,其独特的诚信风气也得到银行信任,银行贷款为企业家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据介绍,长乐辖区内现有金融机构18家,位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当然长乐企业家特有的诚信也让银行敢于放贷。

  应该说,长乐独特的投、融资手段能有效防止资金链断裂,而自主产权意识也帮助长乐有效规避了金融危机对资金链的冲击。

  第三是设备优势。陈木珠告诉记者,长乐纺织业劳动生产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62%。据统计,目前长乐市棉纺企业已拥有自动络筒机1000多台,成为全国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全市80%的棉纺企业设备水平和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经编业现有各类经编机10000多台,其中最先进的进口设备7000台左右。这些设备优势都大大提高了长乐的劳动产业率。

  第四是人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长乐作为沿海地区,较早按照市场经济模式发展本地产业,培育了大量的本土企业家。而根据长乐市相关部门的一份数据表示,据不完全统计,长乐有60000名企业家,在30多个省、市、自治区创办了5000多家企业。

  “这些企业家是事业心强、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并由此带动和培养了一批产业精英、科研骨干以及技术工人,为长乐纺织业的崛起提供了优秀的人才资源。”锦江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吴华新表示。

  据了解,2010年,省政府对54位工商界人士进行表彰,在授予的“闽商建设海西突出贡献奖”中,长乐就有12位纺织业高管在列。

  最后是政府扶持。“政府适时出台措施扶持企业,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政企合力共渡难关。”陈木珠说,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长乐市把化解行业、企业困难,推动产业升级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面对2011年的市场波动,长乐市政府认真调研企业面临的困难,提出了十条对策。其中包括,鼓励纺织企业进入全国棉花市场、调整相应税收政策、金融系统继续予以扶持、社会保障房倾斜外来工等。

 

  搭建桥梁增进政企交流

  在严峻形势下,当地协会积极组织当地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集体采购设备和原材料、努力对接上下游,在强化行业自律、争取政策支持、打响区域品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除了政府,当地协会的纽带作用也不可忽视。在长乐经编业接近50%的年增长率的背后,协会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长乐市经编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容俤向记者介绍,2011年,面对纺织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企业订单减少的困难局面,经编针织协会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了国内外各类大型纺织展销订货会,积极塑造“长乐纺织”这个区域品牌,同时通过协会牵头在广州中大、柯桥、义乌等专业市场,帮助经编企业整体入驻。

  陈容俤还谈到,协会通过组织企业集体采购设备、原料来降低各个企业的总采购成本,努力对接长乐经编产业链上下游,使得经编设备生产企业能够开发出适合面料企业的设备等。

  长乐市经编行业协会的这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只是整个协会纽带作用的一环,长乐还有棉纺、化纤、印染和服装4个分行业协会,它们在强化行业自律、争取政策支持、打响区域品牌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陈容俤向记者介绍,长乐纺织企业比较多,在困难时期不可避免地存在产品雷同、压价竞争等现象,对整个行业造成冲击。对此,协会采取限量生产、统一价格等行业公约来抱团取暖、规避风险。“我们会在充分调查摸底的情况下,由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企业共同商定各个企业的开机率和生产量,并协商制定统一的产品指导价格,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同行公约,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互相杀价、无序竞争。”陈容俤解释。

  同时,协会为企业和政府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为企业争取政策扶持。去年下半年,针对棉纺织业出现停机、减产等现象,行业协会牵头与税务部门召开座谈会,争取在困难时期将棉纺织行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由预警征收改为按时征收,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企业活力彰显长远战略

  与其他产业集群地区略有不同,长乐纺织企业的活动非常多,民间资本也非常活跃,这些因素也使得当地企业 家的发展思路非常先进,也彰显了他们长远的发展眼光。

  近年来,长乐的成长型纺织企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升级。2010年以来,共实施62项纺织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入资金超过80亿元,引进国外先进设备3000台套。以长乐棉纺业为例,在600万纱锭中,自动络筒等先进设备占到85%以上,可开发粘胶、纯棉纱等几十个新品种,市场分工更为精细。

  同时,长乐加快了产业链条延伸步伐,针对长乐纺织业优势主要集中于棉纺、化纤、经编等中间链条的特点,重点向锦纶长丝、锦纶聚合、PTA等产业链前端延伸。长乐将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锦纶切片生产基地之一。

  “切片、锦纶民用丝产量位居全国甚至亚洲前列,体量大了,还必须要强,只大不强根基不稳,无法持续发展。”陈木珠说。

  近年来,长乐纺织企业家们认识到,随着国际市场环境变化以及内部因素的变化,纺织工业低成本优势正在失去,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在提高附加值,在品牌培育和品牌创新上下工夫。

  年轻一代顺势接班

  长乐有很多企业都是第二代年轻老板在经营企业,他们与第一代不同的是思路更超前、眼光和魄力更令人钦佩。

  福建省长乐市长源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45万锭规模的以混纺产品为主的企业,目前通过高投入的设备升级改造,万锭用工量在50人,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水平,并以每年12万锭的速度扩大规模。

  长源纺织总经理王晓东是一位80后二代接班人,他向记者介绍,企业每年的投入非常大,除了扩大规模再就是采购最顶尖的设备,以此来消化用工成本,并提高产品竞争力,计划在未来逐步开发功能性,差别化产品,转变思路发展。

  福建东龙针纺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花边产品的经编龙头企业,同样为二代接班人的总经理林朝旺非常重视自主产品和品牌的研发,每年可以开发400个花型,产品转化率达50%,公司吸引了来自欧洲的设计团队,作为重要的设计力量,已经在引领国际最领先的花边趋势了。他通过引进一些国际领先的设备使得自己在研发领 域和效率方面拥有领先的实力,掌握市场主动权。

  有了这么多优秀、年轻的企业家,长乐集群的未来看似更加光明,政府、协会、企业家也有了更长远的计划和目标,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长乐市纺织产业将在壮大化纤、纺纱、经编等优势产业的同时,鼓励企业向上游芳烃、聚合和氨纶等项目延伸。近期重点将推进恒申化纤、金纶高纤三、四期等纺织重点项目的建设,启动航空港服装园区、经编园区等制造业基地建设,条件成熟时引进国内外的大型服装集团,同时发展壮大本地服装企业,努力形成一条相对完整、极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

  预计在2012年左右,长乐纺织工业总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长乐棉纺纱锭将达到800万~1000万锭,形成3~5家百万锭棉纺企业;建设成为全国最大规模的锦纶切片和锦纶民用长丝生产基地之一,形成2~3家百亿以上化纤企业;经编产能(编织机台数)将达到2万台。 (记者 万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