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改革开放40周年】滨海新城:四十载勇毅笃行,现代化新城崛起

http://www.clnews.com.cn  2018-12-27 17:11:36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1978年,青春洋溢的杨宗琪来到文武砂镇,成为原国营文武砂农场的一位普通农民。

  这一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神州大地上的炎黄子孙携手攻坚克难、共同砥砺前行,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40年间,杨宗琪从一位普通农民到担任原国营文武砂农场常务副场长,如今又来滨海新城征迁安置指挥部工作,继续发挥余热。

  40年间,文武砂镇从长乐的一个偏远沿海乡镇,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各级党委政府一棒接着一棒的领导下,一步一步踏实发展,如今成为了滨海新城建设的主阵地,正在举全市之力打造福州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前景一片光明,人民充满期待。

  “我从改革开放那一年来到国营文武砂农场工作,至今正好四十年。四十年间,我亲眼目睹了文武砂镇的巨大变化,以前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都是泥巴路,我们走路都非常困难,更不用说车来车往。”杨宗琪说,“现在一年比一年好多了,尤其是从去年3月份起,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这里打造滨海新城,建设福州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发展的速度突飞猛进了,每天都有新的变化。”

  40年间,不少曾经的同事都离开了国营文武砂农场,去往他处谋求发展,而杨宗琪坚持了下来。现在,他经常召集老同事、老朋友回来参观滨海新城,几十年间的变化,令他们都非常惊讶。

  “改革开放伊始,我就一直坚守在这里,看着这片热土成长。我真的很期待,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看到滨海新城建成,一个非常漂亮新型城市矗立在我的第二故乡。”杨宗琪说。

  早在200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当省长期间,就提出了要打造“数字福建”,现在又升级为了“数字中国”。2013年5月17日,省政府研究决定,由省、市、长乐三级政府在长乐首期规划9.07平方公里,建设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作为全省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数字福建”建设的重要载体。2017年2月13日,福州滨海新城启动建设,以打造国家东南区域大数据中心、“数字中国”应用示范区为目标,在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构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

  如今,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滨海新城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成绩单“看得见”: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在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开通,福建省超算中心二期正式运行,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土资源大数据应用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落户大数据产业园,北京奇虎科技(360)、湛华智能科技、中电数据、微软、腾讯、贝瑞和康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我记得我们在2017年初的时候入驻到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当时在这边的高科技企业还不是很多。经过将近两年时间,许多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纷纷入驻,大型大数据健康医疗企业更是滨海新城的一大亮点。”中电数据(福建)技术部负责人李文强说,“滨海新城几乎每周都会有新企业入驻,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福州、长乐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出台了许多政策,帮助企业坚定信心。”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们福建的发展也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并且在现在与大数据潮流再结合,所以公司也在抓住现在最新的发展方向来进行升级。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都会尽我们得绵薄之力,来为滨海新城的发展做出一份我们应有的贡献。”李文强说。

  截至11月底,中国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区注册企业已达214家,注册总资本251.48亿元(含网龙片区14家25.96亿元),园区累计销售总额204.45亿元(含网龙片区21.61亿元),税收总额10.35亿元(含网龙片区2.93亿元),形成了大数据、云计算和VR产业链雏形,呈现出大数据集聚发展的态势。其中,研发楼一期共入驻50家企业,研发楼二期入驻企业60家,目前办公人数已经达到2000人。

  长乐,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一次又一次迎来蝶变。从撤县设市,到滨海新城启动建设,再到撤市设区,与福州中心城区越来越紧密相连,城市变化日新月异,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创新开放绿色幸福的新长乐正在加速崛起。

  (记者 高维 实习 记者 陈琳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