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新闻 >> 长乐时讯 >> 正文

闽江河口湿地:“清新福建”生态名片

http://www.clnews.com.cn  2021-07-23 17:20:48   来源:长乐区融媒体中心  【字号

  原标题:六大核心工程打造“闽江模式” 闽江河口湿地:“清新福建”生态名片

  去年,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入选“中国重要湿地”名录,闽江河口湿地综合保护修复机制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近期,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已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州市级专家评审。目前,闽江河口湿地拥有保护面积达2381.85公顷,有4项湿地生态指标达到国际重要湿地评定标准,是“清新福建”的一张重要生态名片。

闽江河口湿地:“清新福建”生态名片

  一直以来,闽江河口湿地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探索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方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闽江模式”。“闽江模式”可以梳理总结为基础研究、生态修复、社区融合、产业带动、生态教育、开放合作六大核心工程。

闽江河口湿地:“清新福建”生态名片

  基础研究工程:保护利用湿地资源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闽江河口湿地资源,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开展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首先对保护区内鸟类、水质、水文、植被、气象、土壤等资源本底进行常态化监测,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依托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湿地科研监测平台。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2010年6月聘请中国科学院的刘兴土院士为学术顾问,成立首个湿地院士工作站;2014年1月以福建师范大学为技术依托单位,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获批;去年,闽江河口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修复省级长期科研基地建立。

  积极推动学术交流,共享湿地科研成果。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自2008年以来举办了闽港台野生动植物保育学术研讨会、全国湿地管理工作会议、“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成立大会及首届研讨会”,并承办“两岸三地”湿地保护交流活动;去年派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勺嘴鹬保护联盟年度调查总结会及培训。此外,闽江河口湿地科研团队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分享主题学术报告;闽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大的研究价值,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关注。

闽江河口湿地:“清新福建”生态名片

  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近年来,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为改善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功能,大力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使生态环境呈现良性循环发展。采用“1+2+n”综合治理技术除治互花米草,目前已累计完成互花米草治理1810亩、乡土植被恢复1300亩。

  退养还湿,打造水鸟乐园。为扩大水鸟栖息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功能,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从2017年开始,回租、回收水产养殖塘,目前已将保护区内约2123亩水产养殖塘和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内约499亩水产养殖塘改造成适合鸟类栖息、觅食的乐园。

  加强生态立法,建立湿地长效保护机制。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积极推动湿地立法工作,努力运用地方立法手段,为湿地保护和地区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跨区域合作,推动流域综合治理。闽江河口湿地以河口浅滩为主,潮汐带来的海漂垃圾和上游污水都会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威胁。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将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整个闽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框架之中。

闽江河口湿地:“清新福建”生态名片

  社区融合工程:实现共管共治共享

  在闽江河口湿地的管理与建设中,社区充分参与,实现共管共治共享。原社区水产养殖者转变为湿地管护员,利用自己对湿地的熟悉度以及地方性知识,参与湿地的管理工作,从湿地资源使用者成功转换为共同管理者。

  各爱鸟人士及爱鸟团体积极利用自己的鸟类专业知识,在闽江河口湿地先后发现及拍摄到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等珍稀濒危鸟类,推动了闽江河口湿地地位不断提升,并且积极推动湿地鸟类监测工作和湿地保育工作进程,从湿地鸟类资源的使用者转变为湿地鸟类资源的共同管理者。

  公众也积极参与闽江河口湿地的环境维护工作,尤其是海漂塑料垃圾清理。其中,党员和学生群体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湿地的共同管理者。

  产业带动工程: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是集湿地保护恢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湿地观光、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国家级滨海湿地公园,并为周边区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产业提供基础设施以及聚集游客等功能。

  闽江河口湿地为周边村镇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采取“先行管理”模式,助力周边村镇旅游产业发展,为周边村镇实现乡村振兴找到突破口。

  闽江河口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为周边区域发展餐饮、住宿等旅游产业配套提供发展机会,同时也为周边区域发展渔湾小镇等生态康养产业提供发展机遇与动力。

闽江河口湿地:“清新福建”生态名片

  生态教育工程:吸引群众参与宣教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在全面保护湿地生态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态教育工程,建设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教内容体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重点突出闽江河口湿地自身的保护情况和经验,针对不同对象,开发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生态教育活动,并充分调动和吸引社区群众支持和参与湿地的宣教工作。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还通过拍摄宣传片、举办摄影比赛等形式,扩大生态文明和湿地保护思想的传播范围,进一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群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更多群体以不同形式接触、了解湿地,让更多人成为生态文明的实践者。

  闽江河口湿地不但成为广大师生、青少年志愿者开展研学、志愿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闽港台“两岸三地”开展湿地保育项目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开放合作工程:构建保护利用共同体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共同守护两岸中华凤头燕鸥为契机,设立生态道德教育基地,开展海峡青年节分论坛活动,不仅深化科研机构合作,还强化两岸青少年生态保护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开展项目合作,5年内提升了整体管理能力,恢复了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通过科学管理水鸟调节区,让人与生物和谐共享湿地。

  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参与共建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和湿地教育中心项目时,积极利用跨区域平台的联动机制,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湿地管理和治理的成功经验;通过实施开放合作工程,将政府、机构、社区纳入并构建能有效促进湿地原来的利用者转变为管理者的跨界保护利用共同体。

  (特约记者 徐文宇 通讯员 林丽婷/文 郑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