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人文概况 >> 正文

“营前”地名考证

作者 林小龙

http://www.clnews.com.cn  2022-06-10 16:17:58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营前,历史上曾长期属闽县“外七里”之光俗里。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营前县丞,俗称营前分县。民国初年闽县、侯官合并,属闽侯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长乐。

  《长乐六里志·区域》载: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长乐六里志·名胜》又载:戚继光屯兵处,在营前。因而,民间传说,明代戚继光抗倭时设营屯田于此,故名。福州市方志委编的《福州市地名志》有记载:所谓营前,指地在戚参将军营之前。因为,军营前的地域,是一片田地……于是这片田被称为营田。

  新近出版的《长乐海丝拾古·营前篇》中写道:营前村民感恩戚家军,把地名改为“光俗里”。

  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层面,以上观点似乎已成“共识”。所幸,今日营前模范农村纪念馆中介绍“地名由来”的表述相对客观多了:史载,营前地名始于宋代,然民间传说,营前因位于明代戚继光抗倭军营之前而名。

  考之史籍,宋淳熙《三山志》中早已有“光俗里”“营前”之名。秦汉以来,“以县统乡,以乡统里”,宋时营前属开化东乡光俗里。明正德《福州府志》中所载与前者略同。两部郡志的成书时间皆在戚继光抗倭之前。

  那么,营前之地名究竟从何而来呢?笔者耕于书田、考之乡野,并承蒙营前模范农村纪念馆负责人陈孝焞前辈指点,梳理史实,略陈一二,且为一家之言:

  一、据《闽都记》,营前濒临马江左次港上洞江,“舟人侯潮,咸集于斯”,古称瀛洲、瀛前。瀛,海之意。历史上,这里是浩瀚的太平港,郑和的船队曾于此伺风开洋。宋乾德二年(964年),瀛洲寺始建于此,今营前模范村纪念馆即其旧址。《福州地名志》中记载“时因地名而立匾,而地名因寺而传布”。

  二、在福州话中,“营田”与“营前”“瀛前”同音,营田陈氏的到来成就了“营田”“营前”之地名。

  《瀛洲营田陈氏族谱》载,营田陈氏开闽始祖陈图于梁开平二年(908年),由光州固始迁长乐首门(今江田镇石门村),“因二世祖愈公授宋金紫光禄大夫营田侍郎,故称营田陈”。陈愈“穴居捐俸,立祭田于石门,以笃尊亲之至”。传至第十一世陈孺,又分一支迁徙到闽县光俗里瀛洲,为营田陈氏瀛前房,时值南宋。至今,位于营前的营田陈氏宗祠中仍有一大匾额,上书“营田侍郎”,记录着陈氏先祖的辉煌,也承载着营前的过往。

  营前,这片曾出过状元陈谨、陈an的毓秀之地,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黄展云曾奋斗过的热血故土,伴随着长乐改区,融入一江之隔的福州主城区。徜徉其间,我在想,“营前”,是否正被时代赋予新的含义,正走在新时代建设阵营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