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长乐新闻 >> 正文

增强科技安全意识 维护国家科技安全

http://www.clnews.com.cn  2022-04-13 09:51:28   来源:福州市科学技术局  【字号

  原标题:国家安全 关乎你我 增强科技安全意识 维护国家科技安全

  科技安全包括科技自身安全和科技支撑保障相关领域安全,涵盖科技人才、设施设备、科技活动、科技成果、成果应用安全等多个方面,是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和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科技创新是核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抓住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科技安全面临的风险

  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当今世界各国均加大了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全球正常的科技交流合作受到限制,导致我国科技交流合作渠道变窄。同时,世界各国为谋求国际竞争中的科技优势、抢占发展先机,持续加大新兴技术、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创新领域的投入力度,我国科技发展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关键核心技术是一个国家的核心能力和命脉所在,目前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在国际化产业分工体系中易遭受“卡脖子”行为,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新兴技术的不可预知性带来的风险。不可预知性和不确定性是新科学新技术的内在属性,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浪潮也越来越难以掌控,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难以预知。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其潜在危险甚至更加巨大,可能会带来侵犯个人隐私、改变就业结构、冲击社会伦理和法律规范等问题,我们在享受科技发展成果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

  维护科技安全努力方向

  增强科技安全意识。总体上看,大众的科技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安全观念与时代发展、国家安全现状还不相匹配。维护和加强科技安全需要大家进一步增强意识,充分认识科技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重视科技手段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保障支撑作用。同时推进科技安全研究,化解科技发展问题,使科学技术为国家利益服务。

  完善关键科技领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大数据时代,谁掌握了关键科技领域的信息数据和技术趋势,谁就控制了科技安全的要害。当前,我国科技领域安全监测机制尚不完善,亟须利用大数据技术及时进行关键科技领域的跟踪监测、风险评估、安全预警等工作。通过关键科技领域安全监测预警体系核心技术,分析世界范围内该科技的发展态势,对科技安全风险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施相关应对措施,为提高该领域科技竞争力提供实施路径。

  加强自主创新。科技实力、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科技安全的核心,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优势威胁以及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压制的严竣形势下,我国必须实行自主创新、提升科技竞争力,这是加强科技安全的重要举措。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就是牢固树立以我为主的思想,以掌握核心技术、发展壮大知识产权储备为宗旨,正确处理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战略资源,科技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加强科技安全的基石。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大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端科技人才工作力度,努力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防止高精尖人才外流。

  提升我市维护科技安全的能力

  福州市要以一流大学城、东南(福建)科学城、科创走廊建设为抓手,实施科教兴城战略,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应对科技安全的能力。

  全力建设科学城。聚焦新经济和未来产业,对标国内一流科学城,整合福州高新区、福州大学城及周边区域人才、科研、产业等要素,建设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着力引进高尖端科学装置,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发挥科学城创新策源地作用,辐射带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培育高端科技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东南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东南智造中心。强化创新链前瞻性布局,依托一流大学城建设,争取加入国家大科学装置网络节点,争取引进共建若干“高精尖”战略性科技创新平台。

  全力建设科创走廊。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融合”的总目标,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集聚地,实现科学城与老城区联动发展。构建西起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东至晋安湖“三创”园的科创走廊,按照每区至少打造1~2个科创走廊片区的基本要求,形成“一城四区,十片多点”的科创走廊空间格局。科创走廊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产业、都市型产业为重点,到2023年底,科创走廊实现吸纳创业就业人员约12万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约1500家,创新创业载体约120个,研发公共服务平台240个。

  着力推进重大创新平台构建。有序推进闽都创新实验室、海峡创新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持续推动一批强有力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助推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和一流大学城建设。

  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健全市级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围绕16条重大产业链,组织开展“卡脖子”项目“揭榜挂帅”,实现我市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重大技术突破,提升重点产业自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