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惠民生

http://www.clnews.com.cn  2017-06-14 09:22:11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惠民生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惠民生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惠民生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惠民生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惠民生

  2016年我省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加大对社会事业项目的投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本报对民生领域各项改革和建设持续关注,全方位报道民生项目建设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

  ★1月19日 《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厦门市人社局扎实推进美丽厦门十大行动之“收入倍增行动”,实施就业创业、社保提升、增收增效工程。

  ★2月18日 《两所基层卫生院的新变化》

  长汀县新桥镇中心卫生院建立起全省农村地区第一家医养服务中心,开辟了除家庭、机构、社区养老之外的第四种养老模式。

  ★3月2日 《同安111个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公交”》

  随着莲花镇淡溪村开通公交车,厦门同安所有建制村实现公交线路全覆盖。

  ★3月3日 《福州江心公园:暌违19年,别来无恙》

  福州将江心公园纳入烟台山历史风貌区保护性开发,封闭了19年的公园重现风采,市民休闲又多一个好去处。

  ★4月6日 《永定多举措助残疾人创业就业》

  龙岩永定区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就业安置”“福利补助”等措施扶残助残,以“福乐种养基地”等为平台,带动2000多名残疾人创业、就业。

  ★5月12日 《放心食品 呵护民生》

  我省透过加强治理餐桌污染,折射出民生至上的执政理念。

  ★5月31日 《大一开始下车间,校企联手解“两难”》

  我省职业院校、普通高校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破解一些地方技术人才难招和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的“两难”问题。

  ★6月23日 《晋江:为“匠心智造”创造人才“温室”》

  晋江市启动高层次人才“海峡计划”,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团队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其团队,进而促进本地区就业创业工作。

  ★7月14日 《转产转业,连家船民安居乐业》

  宁德市持续实施让全部连家船民上岸生活的造福工程,有效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状况。

  ★8月15日 《柘荣:管网改造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柘荣投入4000多万元,对城区的老旧配水主管道进行改建及扩建。

  ★9月26日 《抓住项目牛鼻子 加快建设新福州》

  福州积极抢抓“五区叠加”战略机遇,以务实的精神补短板,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民生保障。

  ★10月7日 《创新机制体制,福建医改啃下“硬骨头”》

  新医改进入深水区,我省以锐意改革的态度,坚定决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10月15日 《福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群众有获得感》

  福州在全省率先启动义务教育学校“小片区”改革试点,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10月25日 《保障房圆了住房梦》

  厦门市实现中低收入家庭居者有其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厦门蓝本”走向全国。

  ★11月2日 《“互联网 ”为交通领域带来变革》

  我省推广“互联网 交通出行服务”,有效协调、管理道路资源,让群众出行更畅快。

  ★11月8日 《琴亭湖清淤,市民关注什么》

  福州首次启动“清淤还湖”工程,以更好地发挥琴亭湖的防洪抗涝功能。

  ★11月29日 《上杭:大病医保将实行“三保合一”》

  上杭将实行大病医保“三保合一”,即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农村居民医保待遇均衡化。

  ★12月27日 《新思路解决“老”问题》

  在基本实现每个城市社区有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的目标后,我省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生,共享果实更甜美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惠民生

  福建医大附一医院医疗组专家在泉港医院为当地病患做微创手术。魏桂莲 摄

福建日报特刊:回眸开局之年 展望2017·惠民生

  作为我省教育改革实验区,石狮市在永宁中学试点学本课堂。程枝文 摄

  东南网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琳斌)全省财政涉及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70%以上,社会保障实现制度全覆盖,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扩大普惠性教育资源,开展高水平医院、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和重点专科创建,完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过去的一年,我省民生福祉显著改善。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如果人民得不到实惠,人民生活得不到持续改善,人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这样的发展就没有意义,也不可持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盼望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活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惠民生需要坚守底线,就是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保证人民衣食无忧,不但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2016年,我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努力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出增长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城乡、延伸基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共享水平,提高公共服务产品质量。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一体化,医疗救助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继续取得新进展。

  惠民生需要突出重点,就是有所侧重,对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重点地区进行适当倾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在坚持兜底线、保基本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在补缺堵漏上多下功夫,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普遍关心、诉求强烈的薄弱环节问题,补齐高水平的教育、医疗和适合省情的养老服务等社会事业短板。2016年,我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支持高等教育高水平发展,努力打造福建教育品牌;加快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努力建设健康福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广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努力为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我们需要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认真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继续补好民生社会事业的短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民生,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017,我们的目标

  2016年12月23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

  2017年,要突出民生保障,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重大问题。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群众普遍关心、诉求强烈的民生问题上,认真做好2017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好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内涝等热点难点问题。

  2016年12月23日,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短板多、有效投资需求大,要精心策划、加快实施一批项目。2017年,要以推进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线,不断改善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完成社会事业重点项目投资180亿元以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有感度”。

  惠民故事

  村里就有好学校

  东南网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通讯员 陈珊婷)今年40岁的张大富,来自安徽阜南,在石狮务工已15年。去年,张大富的儿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孩子轻轻松松就在住处附近的公办学校入了学,而他只是提供了身份证、企业工作证明以及医社保等材料。

  石狮市在教育体制改革方面不断发力,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在石狮的80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公办学校占95%以上,该市一直实行“阳光招生”,落实就近入学政策。同时,建立和完善以流入地政府、公办学校为主的招生工作机制,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就读公办中小学,保证其在校期间享有与本地生同等待遇。

  在此基础上,石狮还在全国首创新市民积分管理,配套出台《新市民积分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市优质的公办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划出部分起始年级学位,供外来人员子女以积分申请入读。2015-2016学年,石狮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初中、小学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分别达97.62%、98.65%。

  城乡学校差距如何缩小?近3年,石狮市投入教育资金17.41亿元,增加1.5万个学位;每年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学校设施设备添置。除了提升农村学校硬件水平,石狮市通过实施市直优质小学集团化办学、依托一级达标中学组建城乡学校联盟、开展农村学校委托管理试点等方法,实现城乡学校在管理机制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统筹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均衡发展。

  蚶江镇莲塘村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但教育发展水平曾长期滞后。去年经石狮市政府研究同意,莲塘小学变更为石狮市实验小学蚶江校区。一年来,蚶江校区经市实小帮扶,师资建设和办学成效有了明显提升。

  医疗专家到门口

  东南网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魏桂莲)在基层医院就能挂上专家号?花钱不多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优质服务?这些曾让人们觉得“不可能”的事,如今通过医联体建设已变为“可能”。

  3日,泉州泉港区市民郭女士带着老父亲,来到泉港医院办理住院治疗手续,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泉港区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属的闽南分院进行整合,组建了省内首家紧密型医联体,泉港市民就近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服务。

  “如何让医联体叫好又叫座?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是关键。”附一医院副院长王柠说,如果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那么医联体就真正联进了老百姓的心坎。

  附一医院长期组织专家到医联体医院坐诊、巡诊、义诊,并经常与基层医院进行联合义诊。“医联体建设后,我们下乡义诊的频率更高了,几乎每周都要来一次。”在泉港医院坐诊的附一医院专家王钦舜说,基层医生遇到危重疑难病情,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及时联系,附一医院的专家都会及时给予指导。

  去年底,家住泉港区后龙镇的林先生突然晕迷,送往泉港医院就医后被确诊为突发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生命危在旦夕。医疗小组立即联络附一医院本部,该院脑外科专家梅文忠立即从福州赶赴泉港,对手术进行支援。经过5个多小时的手术,林先生转危为安。“梅文忠主任还将手机号和微信号留给我们,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随时联系。”林先生的儿子感激地说。

  自去年10月该医联体成立以来,附一医院先后组织心血管科、消化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电生理科等重点科室的100多名专家,分别到泉港区、乡镇、社区开展义诊活动23次,受益群众达万余人次,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和周边群众就诊。

  城乡公交一体化

  东南网1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恩儿)去年12月30日,长乐城关开往福州国际机场的公交专线试运行,配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机场虽然设在长乐,但此前从城关到机场一直没有公交线路。“这条线路开通太好了,便捷又安全。”经常出差的市民杨明高兴地说。长乐市民能够享受便捷的公交服务,得益于该市一直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

  虽然到2010年底,长乐已拥有5条公交线路,但仅辐射城区,而且均由私营企业经营。私营企业的逐利性,致使长乐客运业无法适应城乡发展和市民出行需求。“城乡公交一体化做好了,让更多百姓受益,财政花再多钱都是值得的。”长乐市领导十分重视这一民生工程。

  2011年初,长乐市开始推行城乡公交一体化,议定财政对公交事业补贴扶持办法和一体化具体推进步骤,编制了公共交通总体规划。同年7月,该市实现城区公交经营权变更,由信誉好、实力强的闽运长乐公交公司经营。当年新增3条城郊公交线路,逐渐向周边乡镇辐射。2013年,玉田镇开通公交车,这是长乐首条农村公交线路。2016年4月,长乐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闽运长乐公交公司取得城乡公交特许经营权。

  是不是开通城乡公交线路就算是城乡公交一体化了?当然不是。长乐市领导看得更远、想得更细。该市在给予政策支持的同时,在财政投入上对城乡公交发展也给予倾斜。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停靠站、现场调度室、驾驶员休息室等,都是财政出资建设。长乐的公交驾驶员大多是外地人,如何让他们安心工作?该市提供了130套公租房,解决了他们的居住问题。此外,该市大力倡导绿色出行,现有的公交车均为清洁能源车。

  记者获悉,长乐最偏远的罗联乡,春节前后也将开通公交车,车费最高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