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福建新闻 >> 正文

福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观察:资本赋能 加速成长

http://www.clnews.com.cn  2019-09-04 09:07:20   来源:福建日报  【字号

  我省一批具有实体化、资本化特点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崛起,并以孵化器方式对接资本市场,引进社会资金孵化科研项目。

  专家表示,政府推动资本赋能,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及其项目的金融支持,带动社会资本进入,集聚各方资源投向早期科技创业类企业,有助于解决科技企业初创阶段融资难题。

  政府引导,国有风投成创始股东

  福建海西新药创制有限公司坐落在福州仓山区金山工业区,成立已7年。公司联合海归生物医药专家团队和多家风投机构,自主推进技术研发,已获得多项临床研究批文,启动开发了7个创新药及20多个仿制药项目。这家公司实际是一家研发机构,由企业运营,2017年成为我省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我们是研发型药企,集中精力做创新药物的研发环节。”公司总裁康心汕说。2012年,公司由福建华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福州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福建省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他本人,四方共同出资成立。

  “政府前期引导资金投入,对高科技研发企业可谓扶上马送一程。”康心汕说。

  2008年起,康心汕先后担任浙江贝达药业首席药学家和北京贝美拓新药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前些年,我省出台政策,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升级转化。产业要升级,创新人才和技术从哪里来?如何落地?

  广招英才。2009年,福建从北京、上海等地组织几个医药闽籍人才代表团来福建考察。省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对如何尽快让药企成功落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升级转化进行专题研究。这一切,让参加考察的康心汕对回乡创业充满信心。2012年,康心汕接过“委任状”,牵头组建海西新药创制有限公司。

  然而,一个创新药物的研发一般需要10年以上,从一个构想到临床批文,至少耗时5年。康心汕说,新药研发是个世界性难题,研究难度和风险较大,研发周期长,不仅需要强大的研发实力,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福建大力支持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条件。政府引导国有创投公司加入,极大地解决了科技企业创办初期的融资难题。”康心汕说。

  平台开放,灵活撬动社会资本

  作为一家企业主办的研发机构,海西新药在撬动社会资本上颇为灵活。

  康心汕说:“除了前期股东投资,我们更着眼于‘造血’功能,去年底公司完成一轮风险投资,厦门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加入,融资4000万元。”

  随着多家风投机构加入,当初几家国有投资机构的股东,如今成了小股东。康心汕透露,明年公司将进行B轮风投。

  “创新这件事,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缺一不可。”康心汕认为,新型研发机构应当是开放的平台,能够整合人才、技术、研发、资本等环节,撬动社会资本投放到科研项目上,实现科研、产业和资本三方对接。

  海西新药灵活的体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一批人才加入创业。目前,这家公司已组建50多人的研发团队。

  “借助新型研发机构搭建的通道和平台,创新资源与人才在福建汇聚,形成强劲的创新力量。”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批高、精、尖人才先后被吸纳进来,并活跃在全省各地。

  位于山区小县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将乐)半固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高强度、高韧性铝合金系列门锁体,成功应用在我国最新研制的“复兴号”动车组上,成为中国标准动车组客室车门锁体类产品唯一供应商。这家研究所由机科总院、将乐县国有资产营运公司和福建瑞奥麦特轻金属有限公司共建,形成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的“平台+公司”模式,以公司化机制运行。

  这家研究所是国内唯一的半固态技术研究机构,拥有半固态快速制浆技术的专利使用权,配置国家级的科研开发、试验检测手段、应用推广等资源,通过以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为媒介,培养和聚集一支由各技术领域领军人物组成的创新团队。

  据统计,前两批5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博士与高级职称人员占研发人员的比例达15.91%,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71名。

  着力“造血”,构建长效激励机制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海西新药每年在设备、人才引进等方面获补助,仅去年,公司购买设备1000万元就获25%的后补助金。

  “坚持以市场化思维推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政策体系建设,既要着力解决建设初期可能面临的‘人财物’短缺的压力,又要注重构建长效激励机制。”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林岿然表示,要推进新型研发机构从小众向大众发展,吸引创投机构投资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研发投入体系。

  2016年下半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若干措施》,提出用地优先等十条支持措施,之后,又出台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七条措施。

  省财政专门设立专项资金,突出“重在激励奖励、不求财务回报”的政策导向,采取非财政资金购买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经费后补助、风险投资后补助、评估命名一次性奖励补助等多种后补助方式,重点支持省级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场化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开展研发创新。

  在政策的引领和带动下,新型研发机构更加注重源头创新,更加舍得研发投入。据统计,我省前两批51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近三年研发投入27.13亿元,年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2016年的0.88%跃升到7.56%。

  泉州出台多项支持政策,引导和撬动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目前,全市已建设和发展省市级新型科研机构48家,其中省级12家,涵盖全市现有的传统制造业、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新材料和高端智能制造等领域,累计带动社会投入研发资金5亿多元。

  为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热情,推动新型机构发展,我省鼓励科研人员双向流动,重点为体制内人才“开门铺路”,又“留有余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带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离岗创办新型研发机构,或到新型研发机构工作。

  专家认为,我省持续推进政策升级,多渠道多元化支持其创新发展,大力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良好生态,政府帮研发项目兜底埋单,给研发机构“扶上马又送了一程”。

  记者手记>>>

  把新型研发机构推向市场

  福建是全国第6个获批建设国家级创新型省份试点。试,就要试出一条机制活的新路子。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初期面临创新投入较大、人才引进较难和运行成本较高等难题,如何激活我省雄厚的民间资本和海内外侨资,将其引向科技创新领域?

  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一大特征。我省坚持政府资金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研发投入体系,从而有效支撑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创新和健康发展。同时,不做保姆式管理,不定机构级别、财政保障、人员编制、职称职数,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背“包袱”,坚持以市场化理念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使得新型研发机构“轻装上阵”,真正走向社会和市场。

  海西新药正是凭借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根据自主科技创新、产业化应用和社会资源整合的需要,按照企业化管理方式,自主实施科研项目攻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产业更加紧密结合。

  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领域,有利于凭借灵活用人引人机制和人才激励制度,聚集高端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有利于通过市场化运行机制,激发企业、高校和院所创新活力,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推动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有益探索。

  (记者 李珂 吴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