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11年,幸福花开一路芬芳

——我市开展“幸福工程”纪实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6-19 15:43:28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李燕芳和她的“幸福米店”

  【编者按:社会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母亲。她们囊中羞涩,更享受不到教育、卫生保健等基本福利,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和救助。为了回报贫困母亲,帮助她们摆脱贫困,我市于2003年启动“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采取捆绑式帮扶、集体式帮扶、个性化帮扶等多种模式,不断推进“幸福工程”工作向纵深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共救助贫困计生母亲1392户,惠及家庭人口4650人。】

  “是计生协会的领导和幸福工程项目帮助我摆脱了贫困,我也要用同样的方法帮助身边的计生户脱贫致富,报答计生协会对我的关怀。”二女户张燕清——“幸福酒家”的老板娘在接受“幸福工程”重走幸福路活动采访组采访时自豪地说。

  “2009年,我成为了‘幸福工程’的受助者之一,不但每年有1200元的分红,而且在政府的帮助下,担任龙田村计生管理员,有了固定收入,生活也有所改善,太感谢党和政府了。”贫困母亲叶青霞难掩激动之情。

  她们都是幸福工程在我市实施11年来的直接受益者。

  我市幸福工程开展了11年,也交出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多渠道筹集幸福工程项目资金649.9万元,累计实施幸福工程项目24批,滚动投入救助资金1159.9万元;

  累计救助贫困计生母亲1392户,惠及家庭人口4650多人;

  全市受助贫困母亲人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脱贫率达97%,还款率100%;

  幸福工程项目办获省幸福工程组委会授予“县级自筹百万幸福工程资金奖”、省幸福工程组委会授予的“幸福母亲奖”、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授予的“爱心奉献单位”等荣誉称号,贫困母亲林燕芳、董瑞明、宁红梅、郑梅英4位获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授予“幸福母亲”称号。

  幸福之花正在长乐这片热土上悠然绽放、芬芳四溢。

  强化管理:让善款得“善用”

  市计生协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按照‘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幸福工程项目的运作和管理。”为此,市幸福工程项目办(以下简称市项目办)根据省下发的《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了科学严谨的项目与资金审批制度,对善款劝募、资金管理、项目申报、项目运作及档案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及时发放、及时回收滚动,形成了“善款劝募—建立项目—项目借款—借款返还—再项目借款”滚动运作的良好循环机制。

  在实施“幸福工程”项目中,市项目办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选准、选好救助对象,按照“短、平、快”原则选准发展项目。对幸福工程项目点的确定和项目款的发放,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挨家挨户调查摸底,进行可扶性和可行性调研。每个项目的建立,都有一套严格程序。

  从项目申请,提交项目文本、确定帮扶贫困母亲户名单、签订项目协议书、建立项目管理档案、项目评估等都经过认真审核。严格按照“条件公开、张榜公示、公正推选帮扶对象”的要求,强化项目与资金公示制度,层层严格把关、全过程监管。在每期项目运作过程中,都及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帮助项目点解决具体困难,并对项目户加强诚信教育,严把还款关,确保及时足额回收项目资金,还款率达100%,不断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率和周转率。

 

  幸福工程项目户马铃薯喜获丰收

  创新模式:共享幸福之光

  我市以创新幸福工程项目运作模式为抓手,积极拓宽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实施三大帮扶模式,做实做强幸福工程项目。

  郑梅英是首占镇礼元村的一位贫困母亲, 2005年“龙王”台风,让她曾有的猪圈化为乌有,在她创业失利、举步维艰的时候,是幸福工程帮助了她。一万元的无息贷款让她走出了困境,成了远近出名的养猪专业户。

  如今,她已经是一家拥有百只猪的养猪场主人,年收入数万元。养猪脱贫致富后,她不忘回报社会,将养猪经验技术传授给其他贫困母亲。这些受到郑梅英帮扶的计生贫困户,逐步摆脱了困境,过上自给有余的幸福生活。

  像郑梅英这样有项目、有技术、有还款能力的贫困计生户,我市采取“单户式家庭经济帮扶”,通过小额借款、直接到人的方式建立以家庭经济形式为主的幸福工程项目点,唱响“幸福”品牌。

  而“集体式‘产业基地+计生家庭’帮扶模式”,则是针对乡镇(街道)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和生产经营方式的不同,推行“产业基地+计生贫困母亲”、“致富带头人+计生贫困母亲”等运作模式,项目涉及种植、养殖、渔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文岭镇石壁村鼓励种植户中的计生户做龙头,建立了百亩无公害惠农蔬菜基地。市计生协会与计生局联合为蔬菜基地计生户提供“五送”(送种子、送肥料、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服务,项目办为蔬菜基地计生贫困户申请幸福工程借款每户1万元,还聘请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员为他们免费提供生产技术培训。现在蔬菜基地的贫困户母亲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并涌现出了游国燕、陈爱玉等一批致富排头兵。

  营前街道海星村不但引导贫困母亲捆绑幸福工程资金投入集体渔业生产创收,还发动成立渔区家政服务队,让贫困母亲年均增收约5000元;潭头镇福星村带领受助户用项目款集体参股购买渔船,也获得良好收益;湖南镇鹏谢村则以“致富带头人+计生贫困母亲”运作模式,集中入股养殖公司,并优先录用到公司务工,户年均增收2万元左右。

  不过,有些贫困母亲由于少技术、低文化、劳动能力缺乏等原因,并没有创业项目,无法申请“幸福工程”救助款,而这部分人正是最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2013年,我市幸福工程项目结合实际,在原有救助模式基础上积极创新,发展“政府+企业+计生困难户”的方式。由政府做担保当“红娘”筛选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将每位贫困母亲获得的1万元“幸福工程”借款捆绑入股企业进行投资分红,企业承诺还贷,并无论是否赢利,每年贫困母亲都能分到一定的红利金,实现了零风险投资分红。

  41岁的叶青霞来自古槐镇龙田村,多年前的一场变故,使她的丈夫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全家就靠她一人干临工赚钱。市计生协会了解情况后,帮她申请了“幸福工程”借款并入股企业,同时帮她在企业谋得一份工作。如今每年的收益金分红加上市计生协会逢年过节的慰问金和她在企业务工所得,叶青霞年均可收入2万元左右,她的家庭生活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有7家企业参与“幸福工程”投资运作。为了扩大帮扶救助面,我市还将陆续增加帮扶对象,吸收更多的贫困母亲参股分红。

  “企业+政府+计生贫困母亲”的新型“幸福工程”运作模式,扩大了“幸福工程”帮扶面,使那些没有自身发展能力的贫困计生家庭也能分享“幸福工程”的福光。

  “三治”并举:增强发展能力

  “在为计生贫困母亲提供资金扶持的同时,我们也注重于帮助贫困母亲提高身体、文化素质。”我市在实施“幸福工程”工作中,坚持以“治穷”为先导,辅之治愚、治病,走“三治”并举之路。

  针对所扶持的生产项目,市计生协会、幸福工程项目办积极牵头协调,不定期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提供项目相关技术扶持,增强贫困母亲自身脱贫致富能力,并联合相关部门为受助户提供市场信息等咨询服务。

  在健康保健方面,依托“三下乡”、母亲节等各类活动为贫困母亲提供免费生殖健康检查、开展“三优”知识、生殖保健宣传等咨询服务。同时组织医务人员分期赴各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为计生贫困母亲查病治病,十一年来共累计2500多人次,免费治疗妇科病330多人,使贫困母亲真切感受到幸福工程无限的亲和力。

  “幸福工程”只是给了贫困母亲一个撬起幸福的支点,而就是这小小的帮助,让一幕幕幸福故事精彩演绎。相信随着“幸福工程”的进一步深入和扩大开展,吴航大地上将会绽放出朵朵满溢芬芳的“幸福”之花!

 

 

张燕清在幸福饭店里忙碌

  记者手记

  贫困母亲,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代表的不仅是个体,更是一个家庭。

  采访中,我时常感觉心中一阵酸楚。她们或因病致贫、或命运多舛。她们为了家庭、为了孩子,默默承受着一切困苦和劳累。她们作出的牺牲更多,付出的代价更高,承受的压力更大。她们在抚育生命的同时,自己的生命却变得越来越脆弱。

  但我也欣喜地看到,贫困母亲与命运对抗的坚忍和勤劳,摆脱困顿后灿烂的笑容。靠着“幸福工程”一万元的救助款起步,昔日的贫困母亲,盖起了新房,开起了店铺,建起了大棚,养起了牲畜家禽,生活开始红火起来。

  母亲的贫困,一定意义上是民族的贫困。回报母爱,帮助她们摆脱贫穷、愚昧和病痛,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在此,强烈期盼更多的爱心人士和慈善团体行动起来,为幸福工程添一块砖,加一片瓦,出一点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了这点点的火光,贫困母亲原本暗淡的生活就会有希望。有了幸福的母亲,也就有了幸福的明天!

  (记者 高晶晶)

  相关链接

  1994年,我国政府出台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当时全国的贫困人口为8000万,而贫困母亲数量大约为1500万。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经过探讨与论证发现,部分实行了计划生育的农村家庭贫困状况突出,而贫困家庭的母亲又是遭受贫穷折磨最重的一个成员。于是,1995年,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与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人口报社共同创立实施的幸福工程诞生。该项目主要以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的贫困母亲为救助对象,围绕“治穷、治愚、治病”,采取“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救助模式,帮助她们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