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闽剧之乡话闽剧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4-11 08:10:47   来源:吴航乡情报  【字号

  我市是闽剧发源地之一,素有“闽剧之乡”的美名。然而,近年来,众多民间职业剧团都面临着演员素质下降、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办团经费不足等问题,加之缺少各方扶持、演出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导致许多民间闽剧团的发展陷入了生存困境。难道,长乐闽剧真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况吗?日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门走访了相关部门和剧团,希望找到答案。

  发展——步履维艰

  市科技文体局副局长刘端佳告诉记者,我市的闽剧演出以社戏为主,良好的经济基础以及民间“还愿请戏”的传统决定了闽剧市场的需求。“2000年至2007年是我市闽剧产业最繁荣的时期,每年演出场次可达6000-7000场左右。近年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长乐人的投资收益有所减少,因而,‘还愿请戏’的非刚性支出减少,直接导致市场需求下降。闽剧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进入相对低谷时期。去年我市闽剧演出仅4200场次左右。”刘端佳说。

  尽管面临这些困难,但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我市民间闽剧团数量仍呈上升趋势。2000年时我市本地闽剧团仅有10个左右,现在已发展到20多个。而常年在我市演出的闽剧团多达200余个,这种“僧多粥少”的局面,也给本地剧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压力。

  长乐市三联闽剧团团长蔡小飞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团每年演出时间大约270天,现在缩减为240天左右,淡季时他们的演员就只能全体放假。“正常我们团开支要8000元左右,现在经济不景气,我们表演一场收入大概8500元,仅能勉强维持生存,办团经费十分紧张。”蔡小飞说,自己办闽剧团不是为了赚钱,只是不希望闽剧这门艺术没落。

  “现在经济不景气,市场总需求下降,闽剧演出量减少了,但是剧团却相对较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由于经费紧张,一些剧团被迫放弃每年排演新戏的计划,长此下去,必将影响闽剧品质的提升。”刘端佳说。

  据记者了解,在上百家福州民间职业剧团中,去年有七成以上剧团出现亏损。圈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闽剧市场将迎来“寒冬”。需求疲软加之市场竞争造成剧团收入下降,收入下降又反过来影响了剧团的演出水平,降低了市场竞争力。这种现状不得不让喜欢闽剧的人为之捏一把汗。

   队伍——青黄不接

  “以前我们一个闽剧班里,演员们天天早起练功,够优秀才能上台演出,现在演员素质差了很多。”拥有26年演出经验的蔡小飞告诉记者,“有的剧团甚至随便抓人就上台,这些人根本就不懂闽剧,纯粹是滥竽充数。”

  刘端佳不无担忧地表示,现在闽剧职业剧团演员素质良莠不齐,闽剧人才培养滞后。由于位于福州方言核心区(如闽侯、长乐)的闽剧生源极其匮乏,闽剧新生代多来自非福州方言区,闽剧界有个说法叫“无霞不成团”,说的是现在职业闽剧团中,相当部分的演员来自非福州方言区的霞浦县。语言的差异,必将影响闽剧表演艺术的传承,使之渐失闽剧原有的韵味。

  “现在我们剧团的主要演员都是40多岁的,年轻的优秀演员较少。”长乐市闽剧团团长陈佑民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对传统闽剧缺乏兴趣,想学的人很少,许多家长也不愿意让孩子学闽剧。同时,市场不景气、收入低,也让许多年轻演员没了上进的动力,这些都导致了闽剧队伍的人才匮乏。

  陈佑民说,闽剧是一门艺术,而现在有些办闽剧团的人完全不懂闽剧,只是把闽剧当成一种纯粹的“玩意”或者一种商品,为了赚钱而成立了草台班子,演员素质差,舞台设备简陋,造成艺术资源被破坏性使用和浪费。

  “省、福州市虽然有闽剧班,但是学员人数有限,且培训周期长,这些人多为省、福州市的闽剧团收走,到我们这一级的很少,这也导致了我市闽剧人才队伍的青黄不接。”蔡小飞说。

  期待——曙光在前

  “闽剧发展在长乐根深叶茂,早在1956年,长乐县即成立闽剧团。不少闽剧界知名艺人都来自长乐,其中不乏宗师里手。”陈佑民介绍,近年来,我市闽剧界也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及优秀演员,闽剧《长乐公主》揽括第四届福建省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剧目奖、剧本奖等七项大奖,并获首届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三等奖;闽剧《苏秦还乡》获第五届福建省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5届戏剧会演剧目奖一等奖,并获第二届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一等奖。

  陈佑民说,去年,获奖剧目《苏秦还乡》在我市各镇、村演出时,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有的观众甚至看了10多次。他们剧团每年都会出3部左右的新品。《长乐公主》、《苏秦还乡》等这些优秀作品从剧本、演员、道具、导演等方面都是益求精,才有如今的这些成绩。因此,闽剧要排好戏,出精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刘端佳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闽剧产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坚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模式,在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闽剧产业,规范闽剧演出市场的管理,引导扶持各类民间剧团做大做强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了进一步规范闽剧市场,推动闽剧艺术发展,刘端佳建议,可以考虑制定相关政策,对现有闽剧演员进行评审、分等级,保证演员素质;尝试政府购买服务,邀请民间闽剧团免费送戏下乡,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保证剧团的经济收入;鼓励民间剧团通过整合,更好地利用有效资源,办好团,出好戏,实现从数量向质量的转化等等。

  据悉,目前,我市正在与原省闽剧院院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艺术传承人之一的林瑛老师商洽,争取近期在长乐开设“林瑛闽剧艺术传习所”,培养优秀的闽剧人才。

  “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开展闽剧进课堂活动,邀请闽剧老艺人进校为学生表演、讲课,培养学生对闽剧的兴趣爱好。”对于未来闽剧的发展,陈佑民、蔡小飞等人纷纷表示,闽剧的未来在于人才,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并从事闽剧的传承。

  (记者 黄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