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金峰后地锣鼓:期盼年轻人来接班

http://www.clnews.com.cn  2014-09-03 15:52:02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夏日纳凉,老人一提到金峰“后地锣鼓”,都会禁不住说上几句,“这种打击乐,演奏默契,非常好听!好久没听到了,好怀念呀!”的确,以前经常看到后地锣鼓的表演,现在鲜少见到,到底怎么啦?近日,记者好不容易获悉他们正在集中练习准备中秋节表演,于是,赶紧前往金峰后地自然村,现场感受“后地锣鼓”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

  后地锣鼓有500多年历史

  未到祠堂,先听闻鼓椎击打在皮鼓的鼓眼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大锣小镲热烈应和,一套套锣鼓经组合在空中回响,声音传出去老远老远。走进后地祠堂,看到十几个老人围在一起,有的敲锣,有的打鼓,有的击打小钹,有条不紊地进行合奏,敲击力度有时轻击,有时闷击,敲击位置有时鼓边,有时鼓心,使乐器音响的色彩丰富多变,激昂时,犹如波涛汹涌,舒缓时,细如潺潺流水,在旁边观看的一些村民和记者一样,听得如痴如醉,不禁连声叫好。

  演奏一段之后,队伍中走出一位叫李益金的老人,今年72岁,当了20年的后地自然村老人会会长。他介绍说,后地锣鼓起源于明弘治年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主要器械有:鼓二扇、挑二扇、大钹二扇、小钹二扇、砟锣二扇。过去还有榔榔串一扇、哒哒二个、唢呐二把、二胡二把。记得10岁时,他就在祠堂里看父亲与他大6岁的哥哥,和乡亲一起学练锣鼓,有时他趁他们休息时,也拿过来敲打几下。当时,农村文化落后,娱乐项目少,农民们生产之余就玩起锣鼓,乐一乐。锣鼓班一般由十几人组成,当时全村至少有20多班锣鼓队,一到晚上到处可听到鼓乐声。他们不参与营业性表演,平时除了自娱自乐外,有遇到传统节日或族亲邀请,去参加踩街或上台表演助兴。

  李益金越说越起劲,越说越激动,两眼闪闪发光。他说,有一年正月初三,金峰举行声势浩大的踩街活动,有30多家鼓乐队及舞龙、舞狮队参加,后地锣鼓被安排在队伍中间,当踩街长龙走到一段路后,其他乐队得知远近闻名的后地锣鼓队也在其中,都想听一听究竟技艺如何?突然间,全部人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不弹奏了,专注倾听后地锣鼓的独奏,高超的技艺,博得了如雷般的掌声。从此,“齐齐刹听后地锣鼓”的说法传开了。

  但自从那次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后地锣鼓活动越来越少,最后就全停了,谁知这一停竟是30多年,难道后地锣鼓就这样销声匿迹了吗?

  后地锣鼓又响起来了

  “后地锣鼓是难得的、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瑰宝,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变没了,一定要齐心合力地扶起来!”这是2005年1月,李益金在镇、村干部的支持下,召集当年“班”骨干成员李济木等商议时说的一句话。

  说干就干。他们自掏腰包,买了统一服装,添补部分乐器。李益金指着摆在桌面上的器械说:“你看,这鼓、挑、大钹、小钹、砟锣等,都是新添置的,而且都是双副二扇,基本可以应付出场了。”有了这些硬件设备,但是后地锣鼓还是没办法响起来,因为过去弹奏的曲谱,全部遗失无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该怎么办?面对难题,这些年届古稀老人决不退缩。他们聚在一起慢慢回忆,绞尽脑汁,冥思苦索,你一句,我一句,一段一段地“呕”,终于将原有8个乐章锣鼓曲谱“呕”出来4个乐章,即:三蝴蝶、行板、双英槌、二车台。李益金说,“以后准备请专家帮助,把流失的曲谱找回来。”

  后地锣鼓又响了。在同年金峰镇举办的文化大踩街活动中,后地锣鼓成为队伍中一大亮点,引起了轰动。此后,又多次接受邻村的邀请,参加演奏活动。最能展示风采的是2011年长乐市举行首届民俗文化节,后地锣鼓作为代表金峰镇选送的表演节目,博得领导肯定和群众的喝彩。正如许多观众所说:“只要听演奏的曲目和铿锵的打击乐,就知道是后地锣鼓又回来了!”

  后继无人传承堪忧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去了,祠堂里的鼓乐声也停了下来。打击乐毕竟要花力气,一个个老人的额上都渗出汗珠。李堂耀今年56岁,是锣鼓手中最年轻的,因为原先打小鼓的年纪大“退休”了,他自告奋勇来接班。平时在田里干完活回来,就坐在自家屋前练习打鼓,现在已成为一名好鼓手。还有好几位年龄60上下的村民也自愿参与进来,他们对记者说,在年轻人没来接班之前,我们这些稍年轻的老年人先顶上去,不能让后地锣鼓断了“线”。

  目前,后地锣鼓正在申请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上个月福州市文化部门还来这里实地调查核实,看来评上“非遗”的愿望很快要实现。这无疑将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我们都老了,后继无人,很是担忧。希望有关部门为民俗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扶持,吸引年轻人来接班,把后地锣鼓艺术传承下去。”李益金由衷地说。

  (记者  王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