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方言失宠日益严重 保护方言任重道远

http://www.clnews.com.cn  2015-01-09 09:06:36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方言是文化化石,是地域文化的载体。长乐话承载着长乐的乡情记忆,也是联系70万吴航儿女及海外侨胞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然而,如今许多年轻一代的长乐人讲不了流利的本地话,长乐方言失宠现象日益严重。

  “80后”、“90后”说本地话不流利,“00后”会听不会说

  “我的本地话不标准,平常用本地话交流时会掺着些普通话,一些比较生僻的本地话不会说时,只能用普通话来‘蒙混’过关。”1981年出生的市民陈女士说,“在日常生活中,我的许多朋友、年轻的同事本地话也不流利,很多时候都是用普通话交流。”

  “90后”柯小姐告诉记者,她外婆不会说普通话,只会本地话,她平时与外婆说话时,有些听不懂的词句需要她妈妈帮忙“翻译”成普通话才能听懂。

  “我不太会讲本地话,可我听得懂。”2005年出生,读小学四年级的潇扬说,日常生活中他爸妈之间交流会说本地话,但是跟他说话时大都用普通话,所以他只学了一点点本地话,但是因为不常说所以口音比较奇怪。

  调查中,记者发现,在长乐城区,中小学生大致能听懂本地话,但普遍不会说;高中以上的学生、青年,有些会说本地话,但说得不地道。在农村,这一现象有所缓解,但本地话失宠现象普遍存在。

  “我们这一代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本地话,所以它的生命力还算比较强。但现在的孩子,听说都能流利已经十分少见。我儿子就是会听不会说,所以没法跟我外婆、奶奶交流。他的很多同学也都是这样。”“70后”林女士不无担心地表示,方言需要代代相传才能保留下来,而现在的孩子大都不会说或是说不地道,将来本地话保留下来的风险就大了,地域文化消亡现象也将随之而来。

  方言失宠原因多重,本地话使用空间逐渐萎缩

  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陈彩满告诉记者,现在的本地话可以说是江河日下。一方面,普通话的广泛应用,造成长乐方言使用空间逐渐萎缩。尤其是在市区,普通话普及率很高,学校鼓励学生讲普通话,长期使用普通话教学,而市民在公共场合也大都讲普通话,这导致长乐方言“生存土壤”被压缩。

  “整个社会都在提倡讲普通话,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普通话环境,我们家里人都尽量说普通话。”市民陈先生说,而且有很多家长认为“说本地话很土,孩子在社会上与人交流不便”,都将家庭用语改成普通话。

  家长对家庭用语的选择,关系到下一代人母语以及方言的传承问题。绝大多数的孩子是从家中长辈那学习本地话的。现在的青少年对长乐方言的熟练掌握程度越来越低,以致让一些人慨叹“长乐方言会失传。”

  “很多‘80后’、‘90后’本身本地话说得就不流利、不地道,再教他们的孩子就更有难度了。”市民林先生表示,当这代人结婚生子后,他们的后代很难从他们那里学到流利的本地话。普通话的“强势”,在渐渐地使本地话边缘化。

  “随着长乐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来航工作,而普通话是与他们交流的唯一方式,这也形成了一个大环境。”陈彩满说,与广东、香港不同,长乐人的本土语言意识不强,十分愿意使用普通话与外地人交流,这也是本地话失宠的重要原因。

  方言意义重大,保护方言任重道远

  “为了方便交流,推广普通话无可厚非。但是方言是文化的古化石,承载着许多我们的民俗文化,如今却流失得十分严重,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注重保护方言,保护本土文化。”陈彩满说,“用方言交流会产生很强的认同感与亲近感,我们长乐有15万人在台湾,讲两岸统一,我们的方言就是两岸交流的纽带,是统一的武器,保护方言对两岸统一也有益处。”

  陈彩满表示,在保护方言方面,福州做了个很好的榜样。福州电视台的“攀讲”节目,将很多电影、节目等都用福州话的形式呈现,以推广福州话,保护方言。他希望我市的文化主管部门可以收集《四言杂志》、《五言杂志》等与长乐方言相关的书籍,选取其中有生命力的部分向孩子推广,营造学方言、讲方言的氛围。同时,也希望社会上拥有这些相关书籍的人员可以将书籍贡献出来,由相关部门收集保存保护,以防失传。

  “之前我到连江考察,发现他们的很多学校里都有‘请讲福州话’、‘爱福州话等于爱家乡’等字样的牌子,老师上课都采用普通话、本地话双语教学,这对推广方言很有益处。我们长乐是不是也可以参照这种做法,来推广长乐的本地话,传承本地话?”长乐乡土作家张端彬说。

  乡音承载着浓浓亲情,保护长乐方言,就是保护长乐人赖以生存的血脉和文化基因。

  市文化馆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使我们长乐地域特色的文化传承下去,方言必不可少。然而现在有文化底蕴的老同志正渐渐减少,以后这些老同志都去世后,长乐的很多方言俗语、谚语等也将消失,这对保护地方文化十分不利。该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组织人员创作些以长乐方言形式表演的小品、歌舞、快板等贴近群众的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承方言。

  (记者 黄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