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聚焦长乐 >> 正文

迎来新绿满吴航

——“十二五”期间长乐生态环境建设述评

http://www.clnews.com.cn  2015-12-30 16:03:54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俯瞰长乐

  2011年,《长乐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完成;

  2012年,长乐市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市”;

  2013年,长乐“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

  2014年,长乐“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

  2015年,长乐市成功获得“国家生态市”命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五年来,长乐的决策者们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进重点流域治理,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国家级生态市的创建目标。

  如今,长乐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处处张扬着生态文明的魅力,闪耀着绿色梦想的光环。

  关键词:治污

  通过治理大气面源污染、工业大气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2015年1-11月份,长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高达99.1%。

  2015年11月,本报微信“最长乐”发起的“最美长乐蓝”随手拍照片征集活动,引爆了长乐微信圈,数百张长乐蓝天美图,数万人参与评选。不少微信粉丝留言:作为长乐人,我为长乐的蓝天骄傲!

  据统计,2014年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7天,优良率97.8%,空气质量排名位列福州各县(市)前茅。2015年1-11月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更是高达99.1%。

  空气质量的良好直接体现在蓝天白云上。而在这令人羡慕的蓝天白云背后,是一座城市矢志不移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和行动。

  “十二五”期间,我市相继制定《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长乐市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责任分工方案》和《长乐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通告》、《提升长乐市环境空气质量行动计划》等文件,集中力量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好政策需要行动来发挥效力。

  五年来,我市强化大气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推进城区“禁煤”,开展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黑烟污染专项整治和餐饮业油烟污染、露天焚烧垃圾专项整治,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设城区垃圾处理厂和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基本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日处理”。同时,加强扬尘污染控制,规范建筑工地施工管理,强化城区和重点部位、区域周边的日常清扫保洁,扩大机扫洒水范围,减少道路粉尘污染。

  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关键在于源头管控。我市全面开展印染行业定型机废气专项治理,严禁新上2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所有10蒸吨以上的燃煤锅炉均已配套脱硫设施;华能福州电厂实施脱硫脱硝,完成低氮燃烧器配置、电除尘器高效电源改造、电除尘器扩容改造;吴航不锈钢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投入运行。

  而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长乐仍是“该出手就出手”。2011年以来,累计更新投放绿色环保LNG公交车135辆,并加快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制定出台有关工作机制和经济补偿方案。截至今年12月20日,已淘汰2015年底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91部。

  “马达轰鸣吓人,屁股黑烟熏人。”——这是从前市区车辆尤其是公交车的常见现象,既影响市容市貌,又严重污染环境,屡遭市民诟病。如今,这一城市“奇葩”基本销声匿迹。

整治后的猴屿门嘴溪

  关键词:治水

  以饮用水源保护为重点,持续开展闽江流域长乐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11—2014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功能区要求。

  莲柄港,被称为长乐的“母亲河”,担负着全市13个乡镇(街道)142个行政村16.59万亩农田灌溉、10万亩排涝、3.5万亩防洪以及人畜饮水、生态调水等重任。

  由于生活污水、垃圾、工业废水等排入河流,导致莲柄港污染严重,加之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水浮莲丛生,一度成为污水河,严重影响排涝和群众生产生活。

  水是生命之源,治水更是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1年,我市全面拉开莲柄港重要主河道整治“攻坚战”,按照统一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采取水网综合整治、河道清淤拓宽、沿岸污水截流、水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现已整治22公里,完成投资4亿多元,后续将再投入1.76亿元进行第三期整治。

  “以前杂草丛生,现在砌了石头,比较干净,河道也通畅了,菜地不会再被淹了。”联丰农业合作社是鹤上镇的种植大户,几百亩蔬菜种植大棚的用水主要从莲柄港河道抽取,曾经因莲柄港河床淤积、排洪不畅菜地被淹严重,每到雨季农户们都忧心忡忡,现在他们不用担心了。

  毋庸置疑,水是一个城市的“血脉”。水清了,城市也就美了。

  “十二五”期间,我市多管齐下推动水环境治理。猴屿乡门嘴溪内河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完成河道拓宽、清淤、护砌,人工湿地建设及绿化等工作,于2013年6月全面竣工;金峰陈塘港附近水域环境整治斥资1200万元,已完成一期、二期共22.4公里,三期工程开始施工,预计2016年底完成;江松公路桥至麻砂水闸段的首祉溪河道整治工程,长2238米,投资4000余万元,也已基本完工……

  与水环境综合整治同步推进的还有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炎山水源是长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由于地处闽江下游,水环境形势严峻。2011年,我市投入246万元在炎山取水口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这是长乐乃至福州第一座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配有水质五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重金属等13项自动在线分析仪,可将监测数据传输到市环保局,实现远程智能化控制。

  总投约8亿元的大樟溪引水工程,更是长乐大打水源保卫战的“亮点”,其引水受水点就设在炎山水厂。目前已完成项目可研、立项等前期工作,建成后将有效解决供水水源单一问题,为市民提供更为安全、优质、充足的饮用水。

  五年来,我市坚持“基础设施先行,配套设施优先”的原则,斥资十多亿元用于提升城乡污水处理水平,重点推动建设滨海污水处理厂、潭头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建、污泥无害化处置工程等环保基础设施及280公里污水配套管网,并在猴屿等偏远乡、村建成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市政道路实现雨污分离,形成了遍布全市的污水处理体系。

  水源保护成效显现。据环保部门统计,2011—2014年我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地表水环境质量基本符合功能区要求。

古槐镇青山龙眼基地

  关键词:植绿

  目前,长乐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18.5平方米。先后获“福建省森林城市”、“全国造林百佳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市)”和“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殊荣。

  冬日的吴航,仍旧绿得让人沉醉。

  这些诱人的绿、清新的绿、蓬勃的绿、诗意的绿,是全市上下共同守护的结果。

  今年植树节,我市干部群众、部队官兵、志愿者到漳港街道万沙村基干林带,挖坑扶苗,挥锹培土,浇水剪枝,种下“平潭二号”木麻黄7000多株,造林30多亩。

  从海到山,锲而不舍的更新提升,道路沿线山体绿装靓颜重现。

  2012年,投入272.5万元对机场高速路周边的一重山进行提质提升,完成造林面积2210.5亩;2013年,投资190万元做好机场和罗长高速两侧空缺提升工作……

  连绵的绿,继续向乡野、城市蔓延,把大地连成浓绿的一片。

  “十二五”期间,我市新建长安公园二期、香江公园、岱湖公园、里仁高速桥下公园,改造南山公园、郑和公园,建成莲柄港等城市绿道和慢行系统,并大力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目前,全市18个乡镇(街道)均已获得省级生态乡镇(街道)命名,其中16个乡镇(街道)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街道)命名;231个行政村中35个村获省级生态村命名、184个村获福州市级生态村命名。

  经过五年努力,我市共完成造林绿化14.39万亩,先后获“福建省森林城市”、“全国造林百佳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市)”和“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等殊荣。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010年的37.7%提高到目前的50.2%,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10.16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8.5平方米。

  伴随着生态红利惠及越来越多的人,生态文明理念也开始在市民中广泛传播,并越发成为共识。更健康、更低碳、更生态,成为绝大多数长乐人的价值旨归和生活选择。骑单车、登青山、行绿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我市一道生态的城市风景。

  关键词:转型

  以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为目标,长乐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经济模式。

  绿色,不仅是生态,也是产业。

  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一黑一白”(钢铁和纺织)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污染问题也随之摆在眼前。如何平衡经济和生态问题?长乐给出的答案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技术改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钢铁企业的一条生命线。它不仅是现阶段企业生存发展的保证,更是实现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及远程发展目标的关键。”吴钢总经理陈瑜清醒地认识到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企业通过燃煤加热炉改烧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00多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60多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一种共识。东龙针纺“砸”3.8亿元用于技改,引进新设备进一步节能减排;华能福州电厂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除尘和低氮燃烧改造,实现超洁净排放……

  五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实现高排放、高消耗、高投入的“老三高”向产业高端、技术高新、投资高效“新三高”转变。截止目前,我市列入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共43家,已有41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其中8家企业已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如今,绿色经济在长乐蓬勃兴起,众多项目冲着青山绿水而来,飞思农庄就是其中之一。

  “我那时刚从国外回来,又喜欢吃蔬菜沙拉,就想能不能找到没有污染的、安全的蔬菜。”飞思农庄总经理陈丽介绍说,后来她辗转来到猴屿乡张村,发现这里山清水秀,就想建个农庄。

  没想到自己的计划和当地政府一拍即合,陈丽干脆租下700多亩地开始进行土壤改良和有机蔬菜的种植,周边生态环境也日见好转。近期,农庄种植的“芥蓝”、“生菜”、“紫甘蓝”、“苦苣”、“西葫芦”、“上海青”等6个产品还被认定为绿色食品。

  “十二五”期间,“数字产业园”开始崛起,“海西动漫之都”不断做大,“德诚集团文创园”已经动建,以鹤上商贸物流园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我市以构建绿色经济体系为目标,把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已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经济模式。

  站在“十三五”新起点上,长乐又有了新目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绿色崛起,已在路上。长乐精彩,继续演绎。

  (吴航乡情报记者 高晶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