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远去的炊烟(十八)——何厝里:一屋一户一村落

http://www.clnews.com.cn  2016-01-20 14:44:38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湖南镇闽鹏村里隐藏着一个只有一户人家的村落,除了周边村庄上了年纪的老人对此还有印象外,几乎不为外人所知。

  在70岁的卓财财老人引领下,我们穿村过巷,在一块四面水田的空地上,发现了几间石头房。蓝天、绿树、农田、菜地,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形成一副美丽的田园图画。

何厝里:一屋一户一村落

久弃不用的猪圈

  不见炊烟的村子

  何厝里就在小路边,毫不显眼。一座破败的木板房、一个长满杂草的荒废院落、一口内里长满苔藓的古朴方井、一方旧时用作洗刷衣服的大石臼、一株高大葱郁的樟树,这就是“何厝里”的全部地盘。房子主人在十多年前搬离此地,于是,旧房屋在风雨飘摇中显得更加落寞。

  绕着何厝里仅有的房屋走一个来回,只见灰黑的瓦片屋顶爬满不知名的绿油油的藤蔓,东边院落的石头围墙还剩一米多高,堆砌十分工整、美观,可以想象当年修建这家宅子的何姓祖先生活是勤劳富足的。依着围墙修砌的是猪圈和鸡圈。院子中,棘刺横生的野草相互缠绕,蔓延在光滑的青石阶上,密密麻麻的让人无从下脚。屋前廊檐的木柱子已经腐朽,轻轻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板,不见烟火的冷灶台、还没来得及烧掉的一捆稻草、空空如也的水缸、被虫子蛀掉的条桌,还有满地碎瓦片,一切都那么富有生活气息,似乎只要拂去厚厚一层灰尘和蜘蛛网,过了明日主人就会回家来。

  何厝里的过去和现在,东卓村最熟悉情况的老人家们也说不清楚。他们只知何厝里唯一的这户人家有兄弟二人,老大一家已经搬到福州新店,不常回来。老二今年50多岁,他在离旧房子几百米远的地方盖了新房。

  站在离旧房子不远的大樟树下,顺着卓大爷指点的方向,可以看到老二新家。或者说换个方位,只要从新家的二楼阳台望过来,何厝里的一切就可尽收眼底。

方形古井,至今仍有周边邻居使用

洗衣用的石臼和石板

  何、卓之间的渊源

  “很早以前,何厝里出大户,生活非常富裕。周围这些土地全是何厝里的。有何家女儿嫁到鹏谢村,把整座金牛山作为嫁妆陪嫁过去。如今鹏谢村人丁兴旺,逢年过节便会过来祭祀当年埋葬在金牛山上的祖先。”卓财财老人介绍,房子周围的石头厝和田地如今都是东卓村民的财产。

  何厝里不靠海,当时的村民仅靠种田为生,十分贫穷。农村人氏族观念强,为争夺资源,时常发生争执。当卓姓人口渐渐多起来,何姓人家争夺不过,生活更加艰辛,就把土地卖掉,搬离家乡讨生活。卓大爷回忆,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这何厝里已经只有几户人家,50年代“土改”之后,何厝里就剩下了这么一家。据他所知,金峰镇也有两户从这里搬出去的人家。

  关于“卓强何弱”,老人们给我们摆了个龙门阵,讲述起流传下来关于何、卓两村之间的故事。

  很早以前,记不清年代。何厝里背靠金牛山,村前的牛塘(东卓湖)水域宽阔,是水牛的安乐窝,风水极佳,故此村里人丁兴旺。那时候,相邻而居的东卓村人才迁来不久,生活条件远远比不上何厝里。家财万贯的何员外,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宝贝女儿嫁给了一个识文断字且很有福相的卓姓英俊小伙儿。

  有一日,卓姓亲家和何员外开玩笑说:“你的女儿嫁给我儿子,难道不担心你们的风水被我们卓家引走了?”何员外笑着说:“女婿也是半个儿,有什么好担心的,你那一半也算是我的。”

  为方便何小姐回娘家不用绕水塘而行,何员外在两村之间的牛塘葫芦腰处修建了一座石桥,就叫金牛桥。桥修建起来,何小姐回娘家也不用绕远路了。不知何时开始,东卓村开始兴旺,何厝里却渐渐衰落。似乎何厝里的好风水真的随着石桥流到了东卓村。

冷清的灶台

留守何厝里的王大娘

  何家人仅剩的家族记忆

  如今,仍留在村里的何厝里人家仅剩一户。何家老二并不在家,他去一家工厂上班了,电话里,他也说不清何厝里的由来。何家兄弟俩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娘,久病卧床,尽管身体虚弱,但思维清晰。

  大娘名叫王留妹,娘家父母家在青口、兰圃一带。1941年,福州第一次沦陷,她与家人也开始了逃难生活,父母带着哥哥弟弟去了南平,为了生存,把她送给当时住在她家隔壁做生意的何家人,于是,只有9岁的她就跟着来到了何厝里。

  王大娘记得小时候听公公婆婆讲过,何姓祖先是从鹤上北山荷叶垱那边搬过来,何时迁来,公公婆婆没说,估计他们也无从得知。口口相传的家族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遗漏殆尽、所剩无几。王大娘刚到何厝里时,村里还有7、8户人家,除了在附近村庄做小生意的,常住的有3、4户。她回忆,小时候看到族人结婚,祖厅墙壁上贴着表字“何七何八”,应该可以说明当时何氏人家人丁兴旺。

  “村里的这座房屋原本比这更大,真正称得上大厝,因为年久失修而坍塌,推倒重盖才成现在这样,要是把院子里的杂草清除干净,大厝的地基还能找到。”王大娘说。那时何姓几家人住在一起,后来国民党抓壮丁,好些年轻人被抓走,再加上生活越发困苦,为了谋生,族人们一家一家搬走。怕房屋被外人买走受欺负,大娘的公公就把族人的房子全买了过来。

  “现在这些族人都断了联系没了来往,大多都找不到了。”王大娘的语气中有遗憾也有无奈。现在她的一家已经很好地融入到卓姓家族的生活,遇上捐资建礼堂、祭祀神明这些村里集体活动,两个儿子都积极参加,出钱出力。

  如今,大娘的大儿子在福州生活,她的孙子们也已娶妻生子,渐渐适应在他乡的生活。等他们的儿子长大或者再下一代出生,他们可会记得,故乡何厝里在何方?是否还有迹可寻?

  (吴航乡情报   陈燕琴 黄燕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