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文明长乐 >> 文明典型 >> 正文

陈勇生:驻守“长乐西藏”42年

http://www.clnews.com.cn  2016-02-17 10:35:49   来源:吴航乡情  【字号

  原标题:以诊所为家,病人随叫随到

  陈勇生医生驻守“长乐西藏”42年

  环山地区,人称“长乐西藏”,地处长乐偏远山区,海拔相对较高,有四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现有常住人口400多人,多为生活条件不太富裕的留守老人。整个地区现只有两名医生,各负责两个行政村,其中一名便是已达60岁退休年龄的陈勇生医生,他已经无怨无悔地驻守在桥里村42年。

  “这份坚持是最难得的”

  陈勇生,罗联乡人,师从父亲、原玉田镇医院老中医陈佑安,18岁开始到江田镇桥里村行医,从此再没有离开过,除了1986-1989年外出进修。他妻子一直在罗联乡务农,他却只能偶尔回家帮忙。2015年4月份妻子不幸患癌去世,儿子又在外工作,他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他说:“每年做到大年三十下午三点开摩托车回家,正月初一就来上班,诊所就是我的家。”

  陈勇生所在的桥里村卫生所现在毗邻桥里村村部办公楼,为去年9月新建的,两层楼房,医疗基本设施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对此,他赶到非常满意。

  陈勇生带记者看了之前自己租用民房作为诊所的两处所在。最早的一间,已经完全坍塌,第二处也已破落不堪。“40年啊,这两间房子里的药不知道救过多少人。”陈勇生发出招牌笑容,那是群众熟悉的笑容,但是回忆起那时候的生活,他露出了一丝苦笑,“破屋漏雨,还没电,煮饭开始只能烧炭,后来用上煤油炉、煤炭、煤气、电,现在一切都好了。”

  “以前都不会走,现在更是不想走了。”陈勇生补充道。

  “环山四个行政村本来各有一名医生,但大都耐不住,走了,现溪湄村的一位年轻医生也坚持了四五年,而陈勇生兢兢业业,服从镇里管理,没有任何要求,任劳任怨,一处都没挪窝,坚持到现在。这份坚持是最难得的!”江田镇卫生院院长陈义辉这样评价道。

  陈勇生不走有其原因。在记者的追问下,他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你看这里缺医少药,老人又这么多,外出不方便,他们非常需要医生啊,而且我跟他们都很熟悉了,我怎么能走啊?我走了谁接进来?我来时才刚出生的人,现在都当爷爷了。看到他们尊重我的目光,我就充满了精神力量。”

  胜似亲人,随叫随到

  药箱、摩托车、手电是陈勇生出诊的三件宝。不管刮风下雨,不管三更半夜,除非自己实在也病得不行了,只要一接到电话,他必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因为环山11个村很分散,病人很少到桥里诊所来就诊,多数是通过电话联系医生上门。

  关于出诊,有两点让记者很惊叹:每家每户几乎都知道陈勇生医生的手机号码;求诊者只要报出村名及姓名,不用报家门地址,陈勇生必能准确赶到。

  “真的太熟悉了,哪家什么人有什么慢性病我都知道。”陈勇生说。三更半夜出诊的辛苦只有他知道,对于他来说,求诊电话就是命令,责任心超强的他容不得病人多等待片刻。由于之前不像现在这样村村通了水泥路,前四年多,为了赶夜路出诊,他还摔断了右肩骨,现在偶尔还隐隐作痛。

  看吊瓶、观察药物反应,从没出过医疗事故

  “三更半夜送医上门,收费应该很贵吧?”面对记者这样的疑问,陈勇生笑了:“吊瓶一次收二三十元,贵吗?我从不开大方,从不乱收钱,因为留守的老人多数都没什么钱,有的二三十元都没有,我也不催,顶多记个账。前几年有的人年初欠一两元,到年末才还。”

  能够及时发现病因,是一个好医生必须拥有的素质,避免误诊,陈勇生这样认为,接下来才能谈正确的对症下药。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及时发现了不少病人大病征兆。

  “看病以‘省钱+治好’为宗旨。有的老人家里孩子都不在,我还要在旁边看瓶,两三个小时下来不能睡觉。有的打了针吃了药,我还要观察半个小时看看有没有药物反应,临走再交代清楚药的吃法,有问题一定及时打我电话,这样20元才赚得放心。”对于自己的责任心,陈勇生持肯定态度。

  因此,陈勇生从没出过一起医疗事故,这点他很自豪。

  帮助送诊,惊心动魄

  对于一些自己无法处理的急性案例,或疑难杂症,陈勇生及时推荐外出到大医院就医,病人没钱就先给垫上。

  他谈了两个例子——

  30年前,一个叫刘玉英的临产了却得了脑膜炎,神志不清。村里交通不便,唯一的三轮车车主怕一路颠簸人死在车上,不愿意接送去医院。陈勇生就和几个人用担架扛着上了和福清交界的“狗退岭”,及时送到福清医院,救回了两条命。

  10年前,一个叫魏松官的老人,拉肚子拉到脱水,脚不断地抽搐,他赶忙叫来三轮车,帮忙铺上厚厚的稻草,吩咐车主拉到长乐市医院。“为了救命,老人就是死在车上你也要拉。”陈勇生给下了死命令,并陪护到医院,老人得以成功抢救。“要再晚半个小时就没救了。”市医院医生感慨。

  陈勇生说,这样的事经常做,因为帮助送医也是医生的职责。

  不但行医,还带动乡村文化

  在跟着陈勇生到退休教师丁道维老人家中回访的途中,记者见到了三个人,见识了村民称陈勇生为“所有人的亲人”的内涵。

  丁道维邻居张秀如老人闻讯蹒跚走出,对记者说:“陈医生何止是好,昨天坐着两个小时看我吊瓶,我今天就好多了,我儿子不在家,他比我儿子还要好。”

  一个年轻人拦住陈勇生:“我爸前几天看病的钱还没给,现在给你吧。”

  丁永锦,据说是省第六建筑公司经理,回乡过年的他大老远的看见陈勇生就打招呼,知道记者的来意后说,陈医生对整个环山是全身心地融入了感情的,在他的关怀下,许多老人平平安安地走完人生历程,他是所有人的亲人;他不但行医,还带动了乡村文化,在他的影响下,大家知道了互相关爱、帮助、理解、尊重;他见证着农村变化,知道农村何时出现高血压比较多、何时又是糖尿病多发期,并作出相应的预防宣传与饮食指导,让农村老人认识都有了很大提升。

  临别,尚未吃上午饭的陈勇生医生,又接到一个“拉肚子”电话,便匆匆背上药箱、跨上摩托车走了。

  (吴航乡情报记者 柯多桂)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