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闽籍院士王任享谈家风是他成长的沃土

http://www.clnews.com.cn  2016-05-12 10:52:30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王任享院士为蒋滨建文化工作室题字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任享与西安测绘研究所书记于文贵、研究室主任王树连等专程来院士家乡福建长乐考察,笔者有幸全过程跟随考察,对王任享院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考察海丝文化遗址 助力家乡文化建设

  从5月6日以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任享一行到长乐考察,先后考察闽江口的金刚腿、郑和公园、琴江水师旗营,考察正在建设中的将军行辕及在其中展出的《闽台海防文献展览》、旗人街、孝友坊、旗人大街、海军世家,详细了解琴江水师及古村落文物保护情况。并就当地文物保护、修复水中兵寨圆山水寨、闽台海防展更好融合新的将军行辕中,展示水师卫我海疆视觉形象与文化等方面提出建议。随后,王院士一行考察了郑和史迹陈列馆和三峰寺塔,就古塔保护、展示海丝文化新形象等提出建议,对闽江口海防战略地位的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

  在蒋滨建文化工作室,考察组详细了解开展闽台海防展、老照片展,建立海丝文化资源库,征集文献史料,开展文化交流等情况。作为蒋滨建工作室顾问的王任享说,对工作室取得的研究成果感到欣慰,希望工作室能发挥优势,做大闽台海防研究,打响长乐独特的文化品牌,在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挖掘宣传海丝文化与乡土文化中做贡献。王树连向蒋滨建赠送了他主编的《中国古代测绘史》《中国测绘教育史》两本测绘专著,并表示支持工作室海防文献征集工作,在考察期间,王任享还专门为蒋滨建文化工作室题字。

  王任享院士和随行人员一起走进课堂

  王任享院士在长师附小奎光阁

  母校情结 一生难忘

  5月8日,王任享一行来到在母校长师附小,市人大副主任郑宽挺和市财政局长黄敬文等陪同考察。在明代孔庙建筑月爿池边流连忘返,满怀深情回忆起小学毕业前夕,老师给他写下“学海本无涯,惟勤是岸;青云岂有路,以志为梯”的古训,这成为激励他在科学道路上一生孜孜追求的座右铭和不懈的动力。王任享说,母校的培养使他从小立下当一名科学家的愿望得以实现,是母校的老师教育他做人的道理,为他攀登科学高峰奠定了思想基础,才有他今天的成就。

  在母校,他讲的最多的是教育和做人。他说,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最关键时期,是品德养成的重要时期,人的一生与小学教育关系最大,小学时期的品德好坏关系到人的一生。

  登上当年求学时住宿过的明代建筑奎光阁,轻轻抚摸着阁楼的栏杆与壁板, “当年,我的床就在这个位置,这外面还有窗,后来考上福州一中就搬到三楼去住了。以前校长住一楼,他很和蔼,我们既喜欢亲近他又很敬畏他。”王任享说。

  王任享院士和亲人一起合影

  优良家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5月7日,王任享一行回到家乡鹤上镇大架村,考察了院士的出身处、读书处、祖居等,王任享深情回忆起童年的往事。让人感动的是家风对他一生的深远影响。他与族亲团聚中,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他号召族亲要弘扬优秀的王家家风,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为家族争光。

  王任享说:我深爱家乡这片爱与温暖的土地,这里记录我童年的足迹与梦想,浸透祖先的汗水。校风与家风是紧密相连的,家风连着一个家族,连着国家,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成长。家风也连接校风,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习惯爱好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他说,优秀的家风是先辈留给后人的立身处事的精神财富。我父亲传给我的家风,是我们兄弟姐妹成长成才的基础。父亲很少说教,很多时候都是用自身的行动再潜移默化中教育我们。最主要是诚信、自律、清正、节俭。诚信最关键,是让别人信任你,要不然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牢记人要有感恩之心,知恩图报,我父亲教我做人要低调,为人要厚道,要与人为善。我们王家包括我的家族都讲诚信,没有人抽烟,赌博,酗酒,整个家族从来没有吵过架,兄弟和睦,没有财产纠纷,舅舅当年要分给我房子,我不要,给我弟弟,但是他还是要挂在我的身上,我拥有所有权,他只有使用权。

  王任享在航天领域燃烧激情的同时,洒下对家乡的一片深情。家国情怀永在他心中,始终牵动着他的赤子之情怀。王任享希望,唤醒传统文化,培养良好新风尚,让良好家风汇聚成社会清风,吹遍八闽大地。

  相关链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任享,福建长乐人,是闽王王审知后裔。200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是我军高级科技专家,是我国卫星摄影测量事业的领头人。他长期从事军事测绘科学研究,为我国卫星摄影事业和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测绘保障做出了突出贡献,首次实现了对困难地区目标定位与测图,填补了我国卫星摄影测量事业的空白,使我国在该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荣获军事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60多年来他致力于摄影测量理论及工程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开创了我国无地面控制点航天遥感测绘新时代,长期担任“天绘一号”工程副总师,支撑了“嫦娥一号”月球摄影测量技术,使我国步入了独立自主的航天遥感测绘大国行列。他至今还在科研一线不懈跋涉,承担重要课题研究,做好“传帮带”工作,培养年轻一代卫星摄影测量人才。

  (通讯员 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