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吴航纪事 >> 正文

草根工匠吴秀林

http://www.clnews.com.cn  2016-11-18 10:02:57   来源:长乐新闻网  【字号

图为吴秀林正在工作

  庄子笔下运斤成风的石匠、削木为鐻的梓庆、斫轮论道的轮扁、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为鸟的鲁班……这些匠人无一不是凭借耐心、专注和坚持的工匠精神,才由普通人成为行业翘楚。但工匠精神并不是那么容易练就的,很多人,需花费小半生,甚至大半辈子,或是终其一生。

  吴秀林,长乐江田的一位工匠师傅,17岁开始学做木工,23岁开始接触雕艺,如今人过半百,在长乐南乡里算是小有名气,木雕、石雕、玉雕、牙雕,他都能做得有模有样,甚至以水泥为材质,也能雕出花样。

  问他什么是最难雕的,他想了想,就回了句,“做久了,都没有难的。”妻子在旁听完,咧嘴便笑,“他无论做什么,都能做成”,言语间透着对丈夫小崇拜,不过,也有点小埋怨,埋怨他经常因此不眠不休。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在尘土飞扬的小作坊里,吴师傅挥刀砍泥,推敲琢磨,“因为兴趣太浓了,每天都不困,总是醒着的,不吃药都睡不着”,整天和錾子、锤子、角磨机打交道,干起活来粉尘极大,还要带着厚厚的口罩,但他的工作时间永远是每日十小时以上。

  儿时的兴趣,成其一生的坚持,“我兴趣画画,我父亲很早就过世了,我跟着舅舅做木工,做了五六年,有次锯木头的时候,意外受伤,就在家休息,好了以后,去山上,看到有人在塑菩萨,我就很想学。”

  古代佛像,很多是当时工艺最好、造诣最高的工匠做的。福建,素来佛教兴盛,寺院林立,慢慢地,吴秀林开始给寺庙里雕菩萨,也因此挣了些钱。在古槐上店,有一个华光大帝的塑像,是吴秀林的第一尊泥塑作品。“寺庙里的佛像不会直立,而是稍微往前倾,才能形成包裹的气场”,类似的讲究和智慧,也成了他的雕刻经验。

  为了提升技艺,吴秀林在一位莆田刻花师傅的介绍下,后来去了广东四会,当地的玉石雕刻非常出名,“在那里,我边学边做边卖,每天都要赶早市,早晨都五点起床,把自己雕的东西放在小车上,拉到市场上去卖,摆个摊子”,一晃就是八九年。

  石不能言,最是可人。采石而雕,情趣天成。他说,“我最擅长雕刻人的面容,或丑陋,或慈祥”,都栩栩如生。一直以来,宗教神话是吴秀林的主要创作题材,他偏爱传统、古典。但他也帮学校雕塑古今榜样人像,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是有教化功用、有社会价值的。

  日常里,他会自己雕一些小摆件,配以练达的处事哲学、殷切的劝学向善,或者通透的人生感悟,如“知识就是力量”、“读圣贤书,行中国理”、“漫漫人生路,文明第一步”……

图为吴秀林儿子吴航彬正在创作

  今年,正逢长征胜利80周年,吴秀林正在创作一系列长征题材的作品,儿子吴航彬是他的得力助手。提到儿子,他十分骄傲,“我做传统,我儿子做现代,他14岁开始,我叫他每天晚上完成一副人物画,他很听话,也画得很好。17岁的时候,他去莆田拜师,他的师傅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

  其实,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雕刻技艺,毕竟耗时耗力。想成为一个好的匠人,没有近路也没有快道,只有一步一步地埋头往前走,像长征的路。这条路,吴秀林走了33年,吴航彬也走了11年,但愿能有更多人能像吴家父子一样,耐得住岁岁年年的寂寞,持得住分分秒秒的专心,莫让匠心逝光阴。

  (记者 段玲 通讯员 李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