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人的事,一刻都不能耽误,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我还会这么做。”14日晚,回到建瓯家里的宋丽珍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小小善举微不足道,希望受捐者早日康复。”
非亲缘造血干细胞配型相合的概率,为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宋丽珍一家却遇到两次,并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捐献。12日,宋丽珍在省肿瘤医院捐献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用大爱传递“生命火种”。而在今年4月,她在河北当兵的大儿子叶智鹏也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
今年44岁的宋丽珍和爱人叶道荣经营着与家政服务相关的小本生意,育有两个孩子,一家人过着平凡的日子,常怀助人之心。
今年6月,宋丽珍接到建瓯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能挽救一个人,挽救一个家庭,我感到非常荣幸,可以捐!”在家人支持下,宋丽珍积极配合各项检测,为采集造血干细胞做足准备。
采集当天,当红十字会人员为宋丽珍朗读患者写的感谢信时,得知对方是一名“90后”,上有老下有小,宋丽珍的眼眶湿润了:“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是一家人的希望,期盼他早日康复。”
记者获悉,叶道荣是全家第一个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宋丽珍和小儿子还加入了建瓯市萤火虫志愿服务队,一家人常年参与无偿献血,只为能尽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人。
“只要有需要,我们一家都愿意配合!”叶道荣和宋丽珍异口同声地说。
“母子都是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在全国罕见!”捐献结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一次对宋丽珍一家的爱心与勇气竖起大拇指。(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丁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