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算好账”“嫁接术”“三件套”!看福州农村垃圾分类中的乡村智慧

http://www.clnews.com.cn  2023-10-19 08:41:17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17日,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专题现场会在福清召开,全市各县(市)区现场交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经验。立足乡村特性,农村垃圾分类该如何打好算盘算好账?当垃圾分类与积分制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记者就此走访了福州多地乡村,看农村垃圾分类如何运用乡村智慧。

“算好账”“嫁接术”“三件套”!看福州农村垃圾分类中的乡村智慧

福清海口镇牛宅村农村摇铃式收集垃圾。记者 郑帅 摄

  垃圾分类屋“身兼数职”

  “姓名:王某;地址:牛宅村171-1;电话:130****3388;重量:2.86kg……”17日上午,在福清市海口镇牛寨村1号垃圾分类屋前,工作人员麻溜地将垃圾桶放上摇铃车称重台,识别桶上的二维码,屏幕上立刻显示出这户村民投放垃圾的情况。

  这样简单地扫一扫、称一称,就能将每家每户的生活垃圾分类情况上传到智能垃圾分类监管平台。收集来的大数据是判断乡镇生活垃圾分类的“晴雨表”,“一户一码”辅助农村将人力、车辆、分类屋等有限资源花在“刀刃”上。

  农村有些地方地广人稀,人口分布差异大。“有的自然村人口集中,垃圾收运量大,建一座垃圾分类屋抵得上一辆摇铃车;有的自然村人口少,用摇铃车串连一条线更合适。”福清市垃分类办副主任田津林总结说,在农村开展垃圾分类,不能一味套模板,而要精打细算管好每一辆车、每一座屋、每一台机器。

  在福清农村,每一座垃圾分类屋都“身兼数职”,不仅是分类点,也是垃圾桶收集点,还是垃圾转运站、垃圾分类管理网格点。走家串户的摇铃车在此汇聚,转运车在此交接,网格管理人员、党员中心户、收运人员围绕屋亭分布。透视福清642座垃圾分类屋的分布与变化,就能读出乡村发展的脚步。

  而农村得天独厚的土地、鸡鸭、菜园,也让厨余垃圾就地消纳成为可能。村民喂一喂鸡鸭、浇一浇菜园,多数湿垃圾就所剩无几。田津林表示,剩下的一小部分垃圾,有条件的村子采购一台餐厨一体机就能集中消纳,条件一般的,用简单的干湿垃圾处理机来沤肥,既保护了人居环境,又节省了垃圾转运费,可谓一举两得。

  文明积分兑换特色农产品

  吃完晚饭,罗源乡起步镇下长治村村民老李喜欢在散步时去村子里的小卖部逛逛,顺便让店员帮忙看看手机里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积分券还能买哪些土特产。“一个积分一元钱”,让节俭了一辈子的老李对垃圾分类很上心。

  如今,在这种看得见实惠的积分兑换中,越来越多的当地村民加入了垃圾分类行列。作为中国秀珍菇之乡,凭借积分制,罗源县起步镇将垃圾分类成功“嫁接”进乡村产业发展。目前,该镇21个行政村已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文明积分制全覆盖。

  与一般的乡镇积分兑换牙膏、肥皂等日用品不同,起步镇的积分兑换物是当地特色农产品,且产品均来自于当地的龙头企业,既有各类食用菇,也有肉松、海带等特色农产品。

  “村子与企业自愿结对子,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居民参与享实惠。”罗源县起步镇乡村振兴办相关负责人陈腾翔介绍,如此一来,政府部门在垃圾分类中不再唱“独角戏”,以产业为核心,发动多方力量,带动多方受益。企业卖了产品,村民得了实惠,干湿垃圾分得清清楚楚,村庄也变得更漂漂亮亮。

  不久前,起步镇与相关企业共同搭建“云上起步”乡村振兴数字化管理平台,将积分制纳入“青山绿水”板块,启动了线上积分制兑换。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不少老年人借着兑换积分的机会,也学着跨越数字鸿沟。

  然而,在福州,并非所有乡村都能和起步镇一样,拥有独特的产业优势。对此,陈腾翔认为,每一个乡镇都拥有各自的资源禀赋和特色,如何深度挖掘乡村特色,将垃圾分类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嫁接”进乡村振兴,值得每一个乡镇思考。

  奖惩结合唤醒保护环境意识

  火红的三角梅从墙角探出,在蓝天映衬下争奇斗艳。小院内,几个小朋友正在垃圾分类积分兑奖机前好奇地张望……走进长乐区营前街道的长安村,整洁的街道令人眼前一亮。

  这里既有垃圾分类的“三件套”,也有深谙人心与乡村振兴的治理之道。所谓“三件套”即党建引领、奖惩结合、设施完善。“如果村干部、党员都不带头,村民怎么可能支持垃圾分类?”长乐区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发征用一个反问,表示做好农村垃圾分类“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大多数乡村对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奖励很常见,但是“奖惩结合”的不多。“如果有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带来的积分奖励不在乎,不配合垃圾分类,怎么办?”陈发征说,对此,村里采取点对点的方式再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若个别村民仍不改正,有的放矢的惩戒措施必不可少。“例如,将垃圾分类与村庄的配套‘福利’相挂钩,帮助村民意识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目的都是为了唤醒居民的家园环境保护意识。”陈发征说。

  如何让垃圾分类这件“花钱事”变成创收途径?近年来,凭借人居环境改善,长安村不断打响文旅牌,打造“长安不夜城”夜色经济名片,推广树葡萄种植,发展果树采摘、树葡萄进行深加工等,走出了一条亮眼的乡村振兴路。

  如今,越来越多乡镇村庄立足自身实际,纷纷学起长安村的“三件套”。陈发征认为,自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改善以来,长安村已经坚持了5年。“万事开头难,前期往往是持续投入且看不见成效的时期,但只要方向正确,持续积累,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他说。(记者 沐方婷)

  新榕语丝

  因地制宜方能顺势而为

  壹路

  垃圾分类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自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以来,福州的垃圾分类工作成绩突出、亮点频现。特别在广大农村,各地立足乡村特性,结合自身实际,让垃圾分类工作在福州的广袤乡野不断铺开、结出硕果,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顺势而为的特色路。

  农村不同于城市,由于长期以来的生活和风俗习惯,按城市模式来推广垃圾分类,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阻力,若强势推广也会费时费力。灵活运用摇铃收储车、将厨余垃圾就地消纳等办法,不但实现了“一两拨千斤”,还能高效完成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可谓是精打细算而又效果显著的妙招。

  同时,立足于每个乡镇、农村的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将垃圾分类与其巧妙结合,也是让垃圾分类这件 “花钱事”变成创收的新途径。我们可喜地看到,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的奖品中,出现了各地特色农产品的身影,这种相互“嫁接”、彼此成就的做法,正是顺势而为的好范例。

  因地制宜方能事半功倍,顺势而为还需久久为功。我们相信,有了前期卓有成效的基础,福州广大乡村在垃圾分类和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中,将展现出更加秀美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