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期中考后,家长可以如何做?

http://www.clnews.com.cn  2023-11-17 16:38:15   来源:福州教育微信  【字号

  期中考,是孩子们需要冲破的一道难关,也是横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小小考验。考试的紧张和成绩的压力已经压在心头,家庭更需要成为完全信赖和温暖的栖息地,能让他们获得充分的放松,并收获充足的再出发的能量。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期中考后,家长可以怎么做?

  一、做好心态管理

  面对考试和成绩,家长先尽可能克服自身的焦虑,做好心态管理,要有“三心”:

  1.有“荣辱不惊”的平常心

  家长需要意识到,孩子考好考坏都不奇怪,更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期中考只是一次阶段性测验,它的参考价值比分数更重要。家长有一颗平常心,坦然接纳,正视优劣,孩子们就不会患得患失,将成绩与亲子关系挂钩。

  2.有“诲人不倦”的耐心

  孩子是不断成长中的人,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会赢得一些胜利,也会摔倒、碰壁,这些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知要摔倒多少次才能学会稳当地行走,不知要磨炼多少个日夜才能换来一次完美谢幕。需要陪伴的路很长,就需要家长有诲人不倦、静待花开的耐心。

  3.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

  “山高路远,人生多风浪。”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这一次的胜利,是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一次的碰壁,是重整旗鼓的珍贵经验。我们不缺勇气。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前路崎岖,希望家长能对孩子满怀信心,期待他们未来的无限美好可能。

  二、给予情感支持

  请家长们相信,不管孩子现在成绩如何,他们都是渴求上进、喜欢被鼓励和赞赏的。好胜心、自尊心人人都有。家长可以从孩子的成绩和试题中、从孩子平时的生活表现中,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鼓励孩子战胜困难,重拾信心。

  1.积极地表达情绪

  对于考得好的孩子,给予一个拥抱或者竖起大拇指,说一句真诚的鼓励——“考得不错”,都会让孩子感受到肯定与支持;对于考得不好的孩子,先不要预设心态,比如“你平时在学校有没有好好学习”,然后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孩子已经意识到不足,我们最好避免加重孩子心里的压力,可以对孩子说一句:“没关系,这次考不好不要紧,我们继续加油,争取下次进步。”

  积极的情绪表达,会让家长和孩子站在同一边,让孩子感觉到被理解,让孩子从亲情中收获温暖和力量,感觉到父母愿意和自己一起面对问题,而不是又一个压力制造机。

  2.避免比较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学习状态和家庭教育环境都各不相同,成绩自然有高低起伏。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成绩,这样不仅对孩子不公平,还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阻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更应该看到眼前这个珍贵的个人,看到孩子的努力、孩子的进步、孩子闪闪发光的每个部分,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

  三、引导发现、解决问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清楚学习过程和考试过程中的把握和疏漏,但也容易忽略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家长便可以从旁辅助,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1.总结成功经验

  不同学科的成绩体现出来的意义各不相同。对于成绩好的科目,我们可以归纳总结成功经验,再接再厉。在和孩子沟通中,我们可以关注几点:(1)哪些科目哪些题是答得比较好的?(2)在平时的学习中哪些方面(上课听讲效率、作业完成效率、学习方法、落实基础、时间管理等等)做得好,才保证了这些科目这些题做得比较好?(3)这些成功经验可否借鉴到劣势学科的学习中?

  2.查漏补缺

  对于发挥不太好的学科,家长可以去了解:(1)哪些科目哪些题是进步空间比较大的?(2)这些科目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学习兴趣、难度、效率等)?(3)有没有想到什么方法能在后面的学习中做出调整,改正不足?(4)需要爸爸妈妈给予什么帮助?

  在引导孩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家长以一种积极的眼光看待这些优势和不足,我们应当看到努力的成果和进步的可能。

  四、处理好“三角关系”

  1.和谐的家庭关系

  成绩出来后,除了要避免成绩影响到亲子关系,也需要避免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影响都不容忽视,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请不要彼此矛盾、相互否定。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能推给父母一方的责任,父母需要有共育意识,友好交流、充分沟通,同心协力帮助孩子进步。

  2.有效的家校沟通

  家长和老师都事务繁忙,因此,在双方合适的时机进行有效的交流尤为重要。家长最好能有计划地主动和老师沟通,可以从孩子的表现或潜在问题、亲子沟通的状态和之后可以采取的方法等方面展开,有条有理地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家和在校的情况,帮助双方全面地了解孩子,并步调一致地帮助孩子成长。

  人生是一场跌宕起伏的马拉松,不是一次以成绩定结论的考试,孩子更珍重的东西是父母对爱的表达和付出,化解他们的压力和阻力,成为他们的动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