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新闻观察1+1|在福州,“知产”如何变“资产”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1-31 16:25:32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新闻观察1+1|在福州,“知产”如何变“资产”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福建分中心。记者 林双伟 摄

  福州企业专利转化动力足,高校里“沉睡”的专利走出象牙塔,专利导航精准指引企业定位发展航道……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形式之一,专利是科技创新的“命脉”所在,也是一座城市发展实力的重要象征。近日,记者走进企业、高校、部门,探寻福州13年有效发明专利在全省领跑、“知产”在闽都变为“资产”的奥秘。

新闻观察1+1|在福州,“知产”如何变“资产”

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网福建示范中心。记者 叶诚 摄

  争先:全省发明专利六强企业 福州占四席

  “别看我们是电力企业,但是专利发明可不是只有电力类。”站在企业七大类30多种自主孵化的专利产品前,国网福建电科院相关负责人翁孙贤说,“你看,这是用于植被修复的基质材料,那是用于延长防腐涂层寿命的复合防腐涂料……”

  国网福建电科院是福州的“专利授权大户”,几年时间,企业年专利授权总量就翻了几倍。拥有博士学位的翁孙贤如今的工作是管理企业数千件专利,挖掘培育出更多高价值专利产品,将其转化为推进企业产能升级的利器。

  “仅去年转换的45项专利成果,就为企业带来了1200万元的收益。”他带着记者来到一排形态各异的智能承载小车前,这些小车专门用来转运变电站、配电站房10kV中置式开关柜。据介绍,从1.0版的传统转运小车到3.0版的智能承载小车,这款集结了13项专利的拳头产品不断升级,市场销售额已近千万元。

  13年领跑路上,福州企业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企业有效发明量占福州有效发明量的57.52%。全省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前六强中,福州就有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入围。

新闻观察1+1|在福州,“知产”如何变“资产”

新大陆集团的专利墙上挂满专利证书。记者 陈暖 摄

  不久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202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评定结果,福州8家企业入围示范企业,占2023年全省入围示范企业数的一半以上,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入围优势企业。

  作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业,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研发投入逐年攀升。“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再苦不能苦创新。”该企业知识产权部经理陈希介绍,专利研发上,企业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跟着客户需求走,二是跟着业务战略走,专利基本上都是高价值专利,最终都要进行产业化生产应用,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市场效益。

  “量”领跑之际,“质”又如何?高价值专利是重要标尺。“具备来自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维持年限超过10年,能够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等特征的发明专利,才算高价值发明专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福州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1546件,企业发明专利占比达61.56%,位居全省前列。

新闻观察1+1|在福州,“知产”如何变“资产”

工作人员在榕审查专利。记者 林双伟 摄

  唤醒:注重成果转化 专利变为真金白银

  “氨-氢”燃料电池是什么?在福州工业路边的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氨燃料电池实验室内,一台台不同型号、规格的“氨-氢”燃料电池发电装置原型机让人眼前一亮,在这里,氨通过分解,生成氢氮混合气,混合气体可不经分离,直接进入燃料电池装置发电。

  “倘若该设备成功实现推广应用,将为国内10%的通信基站和数据中心提供应急用电保证,预计每保供电一天,可节约燃料费用约6000万元,实现碳减排约4万吨。”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院长、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江莉龙介绍。

  “氨-氢”燃料电池是福州高校专利转化的一个缩影。智能医用临床机器人走上气管插管手术台、柔性高分辨X射线成像技术加速国产化步伐……13年来,福州大学始终稳居全市科研院校年度专利授权量榜首,如今,该校正大步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跨越、从“知产”到“资产”的转变,高精尖专利转化成果密集涌现。

  “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专利审查更为严格、维持年限较长,相对于其他两种专利类型,转换起来的话,含金量也更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2022年全省高校有效发明专利量前十强高校中,福州就有6家,这是福州持续领跑的独特优势所在。

新闻观察1+1|在福州,“知产”如何变“资产”

高校专利技术“福建拍”首拍在福清举行,企业积极参与竞拍。(福清市影像中心供图)

  面对高校里一度“沉睡”的专利,福州的“唤醒”动作不断。2023年,福州市开展专利转化专项计划项目,其中,高校科研院所输出专利是重点奖补范围之一。截至目前,奖补全市高校专利转换项目近1400万元,持续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专利转化动力。

  光有转化动力还不够,创新链供需两端的精准对接必不可少。凭借福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闽江学院副教授袁宗胜一项“沉睡”的发明专利,在一家企业获得成功应用,取得了46.66万元的经济效益。此外,他的其余8项专利也都找到了“婆家”,目前全部进入对接合作阶段。

  “一方面,不少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利难以被发现、被应用;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难以获取所需的专利技术,供需双方沟通渠道不畅。”福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副主任黄绍梁表示,福州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就像一家超市,高校“上架”科技成果,企业来“选购”。

  借助世界知识产权日、中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为专利提供更多展示舞台、发挥专利转化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优势,鼓励更多专利参与竞价拍卖……一项项举措呼唤更多高校专利早日走出象牙塔。

新闻观察1+1|在福州,“知产”如何变“资产”

知识产权检察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咨询。记者 池远 摄

  护航:从企业到产业 创新发展都有“导航仪”

  日前,福建云众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内,一批新生产的锂离子电池组正在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上装箱。不久后,它们将搭乘货轮启程发往欧洲。如今,该公司95%的产品都销往海外。

  云众动力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技术应用的科技型企业,专利研发是它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在企业负责人黄少斌看来,中国企业面向海外市场时,稍不留神就可能遭遇“专利刺客”,惹上国际知识产权纠纷,“知识产权贯标+专利导航”却能帮助企业不打无准备之仗。

  “知识产权贯标”推动企业贯彻执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系统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专利导航”基于公开的专利信息,明晰产品在创新链中的位置,指明研发方向,犹如给企业安装上创新发展的GPS。

  “这让我们能更科学地谋划、少走弯路,提高创新效率。”黄少斌认为,比如,电池最怕发热,阻燃材料很重要,专利导航能帮助企业省去大范围寻找的麻烦,也避免了与其他专利“碰撞”。截至目前,全市累计305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202家企业开展了专利导航分析评议工作。

  去年,专利导航还装到了福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不仅聚焦单个专利,福州还将导航延伸扩展至机械装备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放眼全球、全国市场,凭借专利大数据,绘制出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画像”,为产业创新升级指明方向。

  “产业专利导航能分析出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优势和劣势,对主要产品进行侵权风险排查,能给予不同等级的产品赋码警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专利导航让更多企业在浩如烟海的专利技术中,找到产业发展中的新航道。

  创新时代里,专利是企业的无形财产,那么该如何给这一特殊财产上好“安全锁”?福州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专利保险试点城市,全市有550多家企业投保专利保险,保险保障金额超6500万元,投保企业数、投保专利数、保险保障金额均位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全省首创专利标准融合发展工作,首期推动20家龙头企业落地试点;去年上半年,福州市24家企业共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额度13.64亿元;打造省市县三级共建的“知创福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多个知识产权服务分平台和工作站,实现省市县知识产权服务纵向联动……知识产权领域的一系列创新之举,护航福州有效发明专利13年领跑之路。(记者 沐方婷)

  记者手记>>>

  推动更多“知产”变现

  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形式之一,专利是科技创新的“命脉”所在,也是一座城市发展实力的重要象征。至去年11月底,福州有效发明专利达2.9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13年居全省第一。

  在“知产”变“资产”方面,福州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包括: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高校“上架”科技成果,企业来“选购”;通过“知识产权贯标+专利导航”给企业安装上创新发展的GPS,让企业更科学地谋划、少走弯路,提高创新效率……一系列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福州知识产权实现“量”与“质”齐头并进。

  “知产”变“资产”,是一个多赢的举措。不过,也要看到,“知产”向“资产”的转化,目前还存在知识产权评估难、人才缺、配套弱等问题。

  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着力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深化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机制改革,紧扣创新发展需求,推动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责权一致、运转高效的体制机制,促进知识产权高效运用。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金融机构要注重服务创新,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金融供给的适配性和高效性。要强化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引导广大科技型企业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攻关,形成更多高价值的专利,推动更多“知产”变“资产”,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注入强劲动能。(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