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福州将建设“+AI”标杆示范应用场景 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3-30 15:55:44   来源:福州晚报  【字号

福州将建设“+AI”标杆示范应用场景 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位于滨海新城的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记者 林双伟 摄

  近日印发的《福州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人工智能技术在福州经济社会各领域得到深度融合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水平进入国内领先行列,人工智能带动福州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效果作用更为凸显,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400亿元以上。

  高标准打造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

  《行动方案》提出了夯实高效集约算力底座、构建协同创新模型矩阵、强化优质充分数据供给、做优更高品质园区载体等七项主要任务。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依托国产化芯片、国产化框架、国产化算子库建设自主可控的算力生态,充分发挥“智算+福云”算力优势,打造“立足福州、面向福建、辐射东南”的区域级智能算力枢纽,推进区域算力资源一体化协同。整合全市算力资源,建设城市级算力统筹调度平台,接入国家级和省级算力网络,形成覆盖全市、互联互通的算力调度服务体系。

  支持头部企业积极引进业界知名的多模态大模型落地,围绕大模型基础架构、训练数据集构建、多模态学习算法等领域,开展算法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安全可控的技术体系,降低人工智能开发技术门槛。形成N个人工智能专用模型,聚焦视觉智能、自动驾驶、智能工厂、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游戏文创等领域,推动模型算法与行业专有数据集、专有知识深度结合,做精做强一批具有行业重大影响力的专用模型。

  健全政务数据高水平共享交换、公共数据开放利用和政企数据互通共享规则体系,探索数据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分离模式,完善数据资源交易、流通、应用的规则化机制化运营流程,推动数据要素在政府、企业、产业链上下游间充分流通和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全国领先、可复制推广的“福州方案”。

  高标准打造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总规划面积约2.05平方公里,通过“1+1”(承载区+先行区)模式,加强承载区与先行区优势互补,引导形成更大规模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打造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依托承载区数字新基建配套水平全省领先的深厚基础和龙头企业集聚优势,以“智能+”作为核心引擎路径,促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集成应用、元宇宙、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与制造业、医疗、政务、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探索推进无人驾驶示范园区建设,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中心、开源技术服务中心。

  打造融合发展产业格局

  以AI巩固优势赛道。围绕软件、新一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新型显示、光电信息等优势赛道,推进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关键基础软件研发和应用,推动5G与云计算、智能传感、机器学习等技术全面融合,发展可穿戴设备、家用智能终端、车载智能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加快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福州新区打造以智能汽车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以AI赋能新兴赛道。围绕大数据、产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新兴赛道,运用人工智能提升大数据通用处理、实时处理、存储管理能力,牵引大数据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提升产业互联网智能化水平,重点推进人工智能与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经济深度融合,拓展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领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以AI激活未来赛道。围绕元宇宙、空间信息、未来网络等未来赛道,基于物联感知网络及交互体系,加快时空信息平台与人工智能深度耦合,推动智能化数字孪生全域覆盖,发展卫星通信、遥感测绘、导航定位等多功能融合的智能终端产品,支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数字人等新模式发展,构建先进元宇宙技术和产业体系。

  建设“+AI”标杆示范应用场景

  推进“政务服务+AI”。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数字政府建设,在政务办公、12345热线、行政审批、不动产登记、政策咨询等领域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强化全域感知、数据分析、应急指挥、安全防护、智能算法、云网支撑等共性服务能力,加快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推进“城市治理+AI”。完善城市大脑体系,强化城区水系调度、交通治理、平安综治、气瓶追溯、食品安全、耕地保护等信息平台的实时感知、智能分析、精准研判能力建设,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能力提升。推动人工智能在医疗、教育、商贸、文旅、养老等社会民生领域应用,促进数字惠民。

  推进“制造业转型+AI”。推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鼓励新能源、纺织、化工、电子信息、车载玻璃等行业开展智能工厂应用试点,提高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制造体系水平,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人形机器人+AI”。聚焦制造业、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等应用领域需求,鼓励行业领军企业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加强人形机器人与设备、人员、环境协作交互能力,推广“服务租赁+系统集成”商业模式,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

  “真金白银”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省内外一流高校院所实施一批省级人工智能科技重大项目,争取省级相关补助。采取“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发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清单,树立人工智能领域标杆企业,培育创新发展主力军,对人工智能通用技术攻关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面向政务、民生、行业建设等领域,每年评选典型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对入选场景给予最高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建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项目库,支持企业参评省级“百个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争取省级相关补助;支持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售后服务、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开展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对成效明显的项目,按实际投资额的20%予以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全市每年累计补贴总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支持企业参评省级人工智能领域“领雁”软件企业,鼓励企业加快人工智能应用软件产品开发,争取省级相关补助等等。

  在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加强园区招商,鼓励优质企业入驻,实施差别化、特殊化扶持政策,对园区企业投产、技改、融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孵化基地、中试基地、加速器以及众创空间,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大人工智能头部企业招引力度,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申报省级数字经济核心领域创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主导力的领军企业,孵化一批细分领域“隐形冠军”。(记者 梁凯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