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数字峰会都“上新”了啥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5-25 10:39:12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准备好了吗?

  到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一起玩转第七届数字中国峰会现场体验区吧!

  24日,随着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正式启幕,横贯六大展馆的现场体验区人气火爆。体验区内,既有慕名而来的“新朋友”热情地设展迎客,还有来自全国的数百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

  现场的新老参展商纷纷表示:“就是要把最新最好的东西送到数字峰会!”

数字峰会都“上新”了啥

裸眼3D视频解决方案。记者 池远 摄

  迎来“新朋友”

  无人化农场,将是什么模样?

  在10号馆的北大荒展区,可见分晓。这是北大荒集团首次在数字峰会上独立设馆,也是来自北方的“大粮仓”与南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一次数字会面,碰撞出不少精彩火花。

  从春天整地、插秧,夏季田间管理,到秋冬粮食仓储,北大荒基地里,不仅早已实现了机械化,更朝着无人化迈进。据展馆工作人员介绍,集团在万亩稻田里铺设了大量的传感设备,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数据体系,应用于各项农事活动中。

  “植保无人机一接收指令,即刻出发,按照既定轨道精准地变量喷洒,每一块地喷多喷少,取决于水稻本身所需,相较过往,更节本增效。”工作人员表示,无人化农场是趋势。

  除了北大荒,今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也首次加入“数字峰会大家庭”中。

  文博界,正在积极拥抱数字浪潮。去年,国博凭借首场特色数字展览——“数说犀尊”一炮打响,利用三维数据呈现文物高清细节,还通过3D打印将其转化为实体,形成一个个有趣的文创产品,备受观众欢迎。

  “用数字‘复活’古老犀尊,是我们在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道路上的新尝试。”国博展区工作人员戴畋告诉记者,在积累了一定成果后,国博选择设立数字展陈,并带到数字峰会现场,“一方面是为了向外展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取经,希望通过深度学习与调研,在峰会上寻找适合的新技术,融入国博的数字化探索中。”

  亮出“新看点”

  “新朋友”的到来,壮大了数字峰会“朋友圈”;如约而至的“老面孔”,也带来了许多新惊喜。

  启幕第一天,展区里什么最热?大模型、大模型还是大模型。在数字峰会“老朋友”华为的展区,专业观众在华为云盘古大模型前挤得水泄不通。

  大模型是指使用大规模数据和强大算力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模型。华为云盘古大模型3.0去年正式上线,引来广泛关注。作为一个面向千行百业的大模型,盘古大模型的行业应用情况得到专业观众的重点关注。华为现场工作人员张亮说:“大家普遍关注盘古大模型的能力以及应用场景。”

  大模型需要强大算力支持。就在盘古大模型一旁,同为华为“明星产品”的昇腾AI云服务前也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去年上线的昇腾AI云服务,除了支持盘古大模型,还可适配业界主流的开源大模型,如LLAMA、GLM等。华为现场工作人员黄小宁说:“企业一键接入即可获取澎湃的AI算力。”

数字峰会都“上新”了啥

AR交互体验与闽剧互动。记者 池远 摄

  同样作为“老朋友”,中国建科展区保持了一贯的“新鲜感”。继去年推出“建科智慧运维云平台”1.0版本,今年建科运维推出了2.0版本。“平台在AI算法、网端研发上都实现了迭代升级。”中国建科运营智慧发展事业部有关负责人韩柏林介绍,过去一年,针对行业的新需求,他们制定和完善了更多聚焦场景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推动了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该系统将为建筑群使用、维护、管理人员提供高端智慧的运维管理体验和园区服务体验。”

  刮起“新台风”

  海交会刚落下帷幕,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又刮起“新台风”。今年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首次设置两岸融合专区,展现各地两岸融合的数字成果。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在数据的加持下,这样的共识更加具象化。漳州翼翔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发“雾峰林家迁台记忆数字博物馆”,用数字化的手段展现台湾雾峰林家迁台史以及林氏家族谱系。

  “200多年前,雾峰林家从漳州市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迁往台湾,后发展为台湾五大望族之一。”漳州翼翔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志章介绍,迁台记忆数字博物馆不仅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现了雾峰林家的迁台渊源、发展历程、文书档案等内容,还上线了林氏家谱,林氏族人可以输入自己的名字,确定自己在家族中的位置。

  传统建筑也承载着闽台记忆。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同期亮相数字峰会的项目,将闽台传统风貌建筑中有代表性的精细构件进行扫描和数字化复刻,并采用专业软件对建筑整体或局部进行数字化修复。

  “两岸传统建筑风格具有一定渊源。”项目负责人王冬晔介绍,目前团队已经对厦门和漳州的一些建筑进行了数字化测绘,期待未来也能够对台湾的传统风貌建筑进行测绘,探究两岸传统建筑风格的历史渊源。(记者 蓝瑜萍 冯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