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今天是第25个世界急救日 运动前多了解急救知识

http://www.clnews.com.cn  2024-09-14 15:54:24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今天是第25个世界急救日 运动前多了解急救知识

福州市现场救护培训中心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市红十字会供图)

  14日是第25个世界急救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体育赛事和活动日益频繁,全民健身的热潮不断兴起,体育运动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突发伤病时有发生,运动性猝死事件让人痛心,体育运动中的急救至关重要。开始运动前,我们需要注意什么?13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福州市红十字会四级主任科员杨蕊。

  据介绍,常见的急性运动损伤包括韧带损伤、肌肉肌腱拉伤、肌肉挫伤、骨折、脱臼、脑损伤等。其中,肌肉和肌腱拉伤较为常见,一般是准备活动不足或者疲劳导致。比如,打羽毛球时经常发生跟腱断裂或者小腿三头肌拉伤。运动中的骨折一般为关节脱位导致的撕脱骨折、切线骨折以及压缩骨折。

  “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和施救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杨蕊说,如果有危及生命的颅脑损伤,伤者出现意识问题或者气道、心脏等器官出现急性损伤,应立即送急诊抢救。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千万不要尝试复位或者无保护搬运,以免加重损伤。

  大部分情况下,急性运动损伤可按照RICE原则处理。

  R(rest):休息。制动受伤的关节,可使用石膏、支具等保护关节。

  I(ice):立即冰敷。伤后24小时~72小时内冰敷,可以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以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为例,冰敷每次持续10分钟~20分钟,间隔1小时~2小时反复施加,第一天5次~6次,以后酌情递减。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可应用弹力绷带或者软敷料外加绷带加压包扎,以减轻肿胀。

  E(elevation):抬高受伤部位。要将受伤部位抬至高过心脏,有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肿胀。

  涉及脊柱骨折脱位或关节脱位等有神经血管损伤风险的重要部位,搬运时应使用多人平举法,以免脱位加重,导致神经血管损伤。

  尽管意外损伤很难预防,但我们在平时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保护自己免受运动性损伤。其中,定期有规律地锻炼是避免急性运动损伤最好的办法。日常锻炼时,既要加强四肢、肩部、腰部等肌肉群的锻炼,以确保肌肉力量的整体平衡,又要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锻炼,比如重点锻炼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等部位的肌肉。活动前要充分热身,活动中穿戴必要的护具,活动后做好拉伸放松。(记者 林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