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您的位置: 长乐新闻网 >> 民生热点 >> 正文

喜娘文化在变与不变中发展

http://www.clnews.com.cn  2024-10-06 17:31:03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金九银十”是结婚旺季,随着国庆长假的到来,结婚的人多了起来。在福州,通晓礼仪、能言善道、精于安排的喜娘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喜娘文化在变与不变中发展

郑丹(左一)主持婚礼 。(受访者供图)

  那么,在当下的婚庆市场,喜娘需要哪些“十八般武艺”?喜娘文化有哪些变和不变?记者近日采访了长乐区喜娘文化代表性传承人郑丹,通过她的视角,了解其中的一些答案。

  4日5点,郑丹起床梳洗打扮,穿戴整齐后立马前往长乐罗联乡接亲现场,这是国庆假期她主持的第四场婚礼。这个假期,她的档期几乎全部约满。

  喜娘的重头工作集中在婚礼当天,实际上还需要配合主家统筹好全流程、各环节。“如今我们的工作触角遍布福州各县(市)区,还有一些福州之外的婚礼,甚至‘洋女婿’‘洋媳妇’婚礼现场。每个区县乃至乡镇的习俗都不相同,但我基本都能搞定。”郑丹笑道。

  伴随着热闹的锣声,郑丹引着一对新人走进祠堂,完成拜堂、敬茶等礼节。婚礼现场,她高声喝彩,吉祥话、溢美之词脱口而出,宾客们连连叫好。

  “如今,不少新人都希望喜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兼任现代司仪。”郑丹说,为让婚礼在厚重的仪式感之外更加轻松有趣,播音主持出身的她兼任主持人、歌手等。

  时代在变,郑丹的喝彩致辞也在与时俱进。女子出嫁时,她在唱词中传家训、明家规,引导新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进行仪式时,她唱出新人家庭的经营之道,倡导文明婚礼、适度从简……“作为新家庭的见证人,以及整个婚礼的策划者、执礼人,我们应该在仪式中传播中华传统美德,引导新人树立婚礼新风,倡导文明节俭、绿色环保的婚嫁观。”郑丹说。

  政策在变,思想在变。移风易俗、非遗传承等大量热词,被郑丹转换成充满喜庆色彩的颂词,带进社区、乡镇。

  如今,郑丹是长乐区喜娘协会副会长,致力于喜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变的是对业务水平的高要求,每个月我们都会开设喜娘的各项培训课程,包括谈吐、仪态等,让喜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境界不断得到提升。”郑丹介绍,随着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喜娘越来越多,“长乐喜娘”逐渐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尊重。

  入行16年,原先“单打独斗”的郑丹成立了福建省喜娘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新人提供婚庆“一条龙”服务。“相比其他行业,婚庆行业整体收入逐年增加,吸引不少人入行。”她认为,随之而来的就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与价格内卷。就喜娘而言,一个成熟的喜娘出师起码要半年左右,并非所有入行新人都具备这样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为了快速获得市场份额,有些人往往以低价吸引顾客,拉低了行业的整体服务质量。

  面对市场竞争和需求变化,郑丹觉得,喜娘需要打磨自身“内功”。“年轻人在婚庆方面的要求更加个性化,‘精而简’的婚礼服务更吸引他们。”年轻顾客的消费意愿让她更加看好行业今后的发展。如今,她的团队迎来越来越多“90后”“00后”喜娘,她们视野更开阔,更加了解年轻人的婚礼需求。“希望有更多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把喜娘文化发扬光大。”郑丹说。(记者 宋亦敏)